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导语:

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且流传区域非常广阔的民间戏曲艺术,是前人优秀智慧的结晶。

它起源并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至今仍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1)

皮影戏

概括:

在电影发明之前,皮影是活跃于东北三江流域、黄河河套平原及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岭南广东等广大农村的地方戏剧艺术品种。

与情节复杂、角色齐全的人型戏曲不同的是,皮影戏演出经济简单、方便灵活,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

艺人用两口大木箱就可装下皮影戏的演出道具,再用一根扁担就可搬运,因此皮影戏又被称为“扁担戏”

据传,早期的皮影人的制作材料是纸。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2)

十分繁琐的皮影制作

古书《都城记盛》“影戏”记述:

“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世俗之眼戏也。


编年史:

皮影戏历史久远,传说其起源于西汉初期。

崔永平先生在《怎样唱皮影戏》一书中说:“孝文皇帝刘恒时,有宫妃抱太子玩耍,巧剪梧桐树叶在窗前表演动作。”

《史记·汉武本纪》载:“少瓮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乃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帐中望见焉。”

这些传说以及裁叶剪纸为戏的记载,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皮影戏,但是可以说是皮影戏的祖先。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3)

裁叶剪纸为戏


皮影戏兴起于唐宋时期。

《广德神异录》:“唐明皇于正月望夜,上阳宫大陈影灯”中说,唐明皇“设庭燎自禁门望殿门,设蜡炬,莹煌如昼”,这些现象表明灯影艺术已经开始在一些节庆日上流行。

而张庚在《中国戏剧通史》、孙楷笑在《愧偶戏考原》中指出皮影戏的流行时间为北宋时期,成为勾栏瓦肆中比较热门的表演形式。

其实早期的皮影戏并不像现在的皮影戏这样具有综合性,它只有简单的动作表演,没有说唱。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4)

古朴美

到了汉唐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氛围的开放性,有许多优秀的外来文化传入。

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

唐玄宗李隆基开办了“皇家梨园”,“除教歌舞外,外教坊还典排优杂伎”,专门教戏曲和皮影。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5)

戏台

谢从良传:“皮影戏的鼻祖是唐王敕封的老郎菩萨”

清无垢道入著《八仙得道传》之九十二回中提到说“梨园是戏之祖,老郎又做了戏班教师之祖”。

由此推断在那个时候有了皮影戏的传教,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雕琢,皮影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渐渐的在民间流传。


到了宋代,皮影戏被称为“弄影戏”。

在1280年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同忆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弄影戏艺人贾震、贾雄、尚保义等二十二人。

并且记载了专门用皮革制作影戏的皮影团一一绘革社,标志着皮影剧种的成熟。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6)

表演后台

传说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陕西人来到湖北做官,他特别喜爱家乡的皮影戏,因此将其引进过来。

湖北人见其声调高亢,便称之为“高腔”皮影戏,直到明清时期,高腔皮影戏才开始在江汉平原上流传开来。


清末、民初的江汉皮影戏

清朝末期,江汉平原产生了具与地方特色的歌腔支影戏,实际上是对原来高腔皮影戏的改良。

歌腔皮影戏融人了地方民歌以及古诗词的说唱精华,唱词押韵顺口,音律优美动听,深受民众喜爱。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7)

清代关中皮影

到了民国初期,又出现了唱腔不同“渔鼓筒子腔皮影”,后简称为筒腔皮影戏,与歌腔皮影戏同时流行。

歌腔皮影戏与筒腔皮影戏同为江汉皮影戏的杰出代表,均代表了江汉平原上的民间文化。


现今的皮影戏则是融绘画、雕镂、光影、音乐、表演、唱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皮影戏的前世今生)(8)

热闹的皮影戏

这就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