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哀痛,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护士田昕作为医院首批医疗队员,奔赴四川广元救援;12年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2月4日,田昕又一次出征,目标武汉,一线抗疫43天。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2)

“当我老了,躺在摇摇椅上,回忆起这些经历,一定会觉得自己不负青春,无怨无悔。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时都可以再次出发。”她说。

地震前线:

给失去亲人的四川小哥俩当“临时妈妈”

孩子你们还记得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陕西省人民医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援。“当时我主动请缨到四川地震灾区一线,作为一名有多年丰富骨科临床护理经验的骨科护士,悄悄安排好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院救灾医疗队。”田昕说。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3)

陕西省人民医院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于5月17日凌晨3点到达四川广元市,稍作休整就进驻四川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天刚蒙蒙亮,大家不顾舟车劳顿,立即进入病房,投入到工作中。

地震患者因为被砸伤、压伤,外伤、骨折的非常多,因此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因为余震不断,大家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治疗,而失去亲友的患者更需要关心和温暖。“有一位年轻女患者,地震时被砖头把手臂砸伤了,伤不算太重,但情绪非常不好,因为地震发生时在办公室,她眼睁睁地看着走在前面的同事被掉落的东西砸死了,心理冲击特别大。”田昕说,当时除了治疗,她经常陪伴和安慰这位患者。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4)

一次,需要到青川把两名重伤员接到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救护车在伤痕累累的山路上小心穿行,道路塌方十分严重。当时余震频繁,山上的石头随时都有可能滚落下来,行进异常艰难。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到达了青川县指挥部。按照指挥部要求,大家分别前往马鹿、大坝两个乡镇转接地震中受伤伤员。因道路崎岖难行,用了近20个小时才将伤者安全转移到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这20多个小时中,他们只能用冰凉的矿泉水泡方便面充饥。

当时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吃住都在临时帐篷里,随时担心余震,晚上都是和衣而睡,睡在塑料布和纸箱子铺垫的帐篷里。“震后不断下雨,有一天晚上睡梦中被冻醒,一摸身下,一凹凹的水。”如今想起这些经历,仿佛那一幕就在眼前。

还有印象特别深的一对小哥俩,时隔多年,田昕仍然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家住青川县关庄镇新华村,哥哥叫张志强,七八岁,弟弟叫张平勇,只有三四岁。地震发生时,哥哥正在屋外玩,幸运逃生,勇敢的哥哥用自己的小手扒开砖头,救出了弟弟,幸运的弟弟安然无恙,哥哥头部受伤,幸好不是很重。但是,他俩也在地震中永远失去了父母。“当时见到俩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不知所措。”田昕回忆说,那之后,温柔爱笑的田昕当起了孩子们的临时妈妈,尽己所能地安慰、照顾孩子们,只要有空就会陪伴孩子,买冰淇淋,教他们唱儿歌,同哥俩做游戏。在灾难后遇到这样的“亲人”,孩子们对她也十分依赖,一刻都不愿意离开,后来俩孩子要被转送到其他地方的大医院,田昕去火车站送行,孩子们哭泣不止依依不舍,下了火车的田昕只得再次上车,一再拥抱安慰,弟弟则紧抱着田昕不松手。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5)

“不知道现在这哥俩过得好不好?应该都长成大小伙子了,是工作了还是上学呢?” 12年后再想起,田昕依然会眼睛湿润,多么希望,能在见见他们。

在这次救灾中,田昕在营地帐篷前的台阶上,因为没有纸张,用处方书写了自己神圣的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此后,随时出发就是她的常态,2012年5月,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正式成立,作为一名队员,田昕还参加了四川雅安地震救援等多次地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

武汉抗疫前线:带着爱心服务

被患者赞为陕西来的“甜姑娘”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袭来,44岁的田昕再一次主动请缨赴湖北支援,2月4日,接到紧急医学救援队紧急通知,来不及回家,简单整理行装后,就同队里其他42名队员一同出发前往武汉支援。

“从武汉机场到市区,空旷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只有一辆辆救护车飞驰,顶灯安静地闪烁,感觉这个城市一下子没有了生机。”田昕说,去年她曾经去过武汉,繁华喧闹的城市,在疫情的重创中倒下,令人震惊和伤心。

尽管多次参加过应急救援,但都是灾难事故类的,传染病救援还是第一次,大家和地震救援一样冒着生命危险,但这次却是和看不见、莫不着的病毒做斗争,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疏漏,就可能被感染,危险时刻都在。“大家都是普通人,难免会紧张、害怕,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田昕说,为避免交叉感染,她和大家一起剪掉了美丽的长发。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6)

2月6日,她第一次进方舱医院工作,心里忐忑不安。当时工作的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是武汉规模最大、病员量最多的方舱医院。按照抗疫指挥部部署,她为护理组首批入舱队员,负责当日新入舱病患的全部护理工作。当时一个护士要照顾近一百个患者,安排入住病床,为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耐心给患者们介绍生活环境,讲解治疗护理安排,解决患者的担心和顾虑。查问病史,记录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在重重防护用具的包裹下却也是相当耗费体力,护目镜上布满着的了水雾,防护服下衣裤早已被汗水浸透。有次同伴看着她说:“你的护目镜里都能养鱼了!”那是汗水太多。只有脱下重重的防护服,她才感觉到体力已经完全透支。

“每个班下来,回到宾馆,看到镜中,鼻子、额头、脸颊上,都是深深的压痕,感觉人都变形了。”田昕说,经常被口罩、护目镜的带子勒得皮肤刺痛,恨不得一把扯掉,都是硬生生地忍着。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早点回归正常生活,无论工作多么累,街头多么拥挤,但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行走和呼吸。

在方舱里,多数患者因为恐惧,担心,产生了心理问题,田昕常常用同理心去感受患者们的心思,做心理上的疏导,增加他们的信心。一些老年病人因长期卧床,导致腰部及下肢不适,这正好用上了骨科专科知识,温柔爱笑的田昕指导他们在床上行腰部及下肢的功能锻炼,缓解不适感,她的付出,也收获了患者们满满的认可,常常被亲切的喊作“陕西的甜姑娘”。

武汉抗疫专访心理专家(武汉患者心中的)(7)

武汉抗疫归来后,经过休整,田昕已经重返工作岗位,她说,自己工作更有干劲儿了,感觉全身都充满力量。“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却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得到了太多的荣誉。”田昕和很多同事一样,以前是合同制护士,这次转正为正式编制。这些日子以来,不断地有市民、单位慰问抗疫英雄,应接不暇,队员们非常感动。

以往的庆祝护士节活动中,喜欢唱歌的田昕都是积极参与者,而在今年的庆祝活动力,她作为被表彰的抗疫英雄登台。“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抗疫救援,这都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5月11日,认为自己骨子里有英雄情结的田昕告诉记者,这次武汉救援经历,对于自己的传染病知识和急救技能也是一次很大的提升,救援的经验更丰富,自己的体能也很好,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再次出发。

华商报记者 李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