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话语(文字道阴阳)

文字以体现天地造化之道,乃文明之靈文字之道在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也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阴阳话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阴阳话语(文字道阴阳)

阴阳话语

文字以体现天地造化之道,乃文明之靈。文字之道在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阳之谓道。道非道,定义不同。非一,概念不同。线段-左右两端阴阳性质。一道概念一,一道符号一,-表示笔划-。道本一是一非一。一,道也,阴一阳之道也,万物之宗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道阴阳笔画,一道笔划分阴阳。一,道也,阴阳合一。阴阳笔划之道,可道非常道。阴阳笔划之名,可名非常名。一道笔划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道也,万物之宗也,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故常无欲以观阴阳笔划之眇,常有欲以观阴阳文字詞語言之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門。

文字乃圣人造,以载天地之道。笔划之易与天地準,能弥纶天地之道,知幽明之故。文字非汉字,帝颛顼绝地天通,伐世界树,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玄,天也。夫玄黄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黄。天之玄之神之文也,地之黄之民之字也。百姓九十家姓黎,一家帝族,一家后族,大恺八家贵族。阴阳文字之道非常道,神族后裔可修文,侍神者可习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正常人看得懂,凡人看不懂,读懂则骄。

阴阳笔画玄符之道非常道,惟神智清明之人看得懂。凵,表示乾阳一后阴一前阳一坤阴,三条线段端点性质。凵表示里外关系,乾坤范围,左右前后。冂表示内外关系,乾坤分类,后阴一乾阳一坤阴一前阳。易之爻象,各正性命,角定性质。爻,第一道笔划一撇起于东北坤阴,第二道笔划起于西北乾阳,一阴一阳之交,坤阴乾阳之交。第三道笔划止于西南后阴,第四道笔划止于东南前阳。人,笔画左阴右阳,阴阳合一之道也。横竖笔划两端定阴阳性质,阴一阳之道也。撇捺笔划起止四角定阴阳性质,一阴之道也、一阳之道也。笔划一点,一也。折笔划分段表示划分阴阳,弯笔划不断表示阴阳不分,钩笔划断线带尾巴表示阴阳也。

文字詞語言之道非常道之文言。道,名也。名,道也。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也,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也。道名可名,常道名可名,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道也,万物之宗也,道本一是一非一。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名也,名可名也。名,道也,道可道也。德之名,类之名,字之名,道之名也。道可道非,道可道玄,道可道大,名也。道,可道也,可道名,可道德,可道理,可道义。道者可道阴阳,道者也可道一阴一阳。道曰道,道取名,道名字。道谓道,道得名,道名德。道是道,道字名。道为道,道为名。道指道,指名道姓,明道姓。道言道,道道道,明明道是道,道明明名道。

文字詞語言之道,并非汉文言词语法。文字詞語言是道之五大类型名。道者、道也,道也者,道者也,乃文字詞語言类型名,并非词语性质名分类。文字非汉字,文字大并非汉字大这个概念,百姓认不到人这个文字,所以认为文字一就是汉字一,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论语》“君子好色”并不是喜好美色,而是认而知之能力。好,子之性之善,德之贵也,乃象形文字义也,并非汉字。

一,道也,阴阳合一。文字一非汉字一,道本一是一非一。大道至简。大字一道笔划起于西北乾位,止于东北坤位,一道笔画乾阳坤阴。人笔划一撇一捺左阴右阳合德一道阴阳笔画,所以人乃阴阳者。大的笔划逻辑反映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基本逻辑关系与命题概念,所以“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是道这个字,大为道之名,乃道之逻辑关系名。

大,一横道太一,一撇道太阴,一捺道太阳,人笔划一撇一捺合得一道阴阳笔画,一阴一阳之道太易,一道道阴阳笔划逻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道大,阴阳之道也。天大,天之道也,思想天地之道也。地大,地之道也,自然天地之道也。王亦大,人之道也,社会天地之道也。万物皆负阴抱阳,中气而和之。文字识读方法并非汉字识读法,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学习《易经》与道经,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天下九黎以词语口语之道识读文字之道,愚民狎神则之常道也,所以乱德也。天下无道已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生在穷桑若水锺山龙王洞山東侧郊。姓董,正也,董字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字名澤,澤字四高幸,似高辛帝,吾象帝之先。名字蛟,龙之属,池鱼三千,蛟来为長,能率鱼飞。董澤蛟读懂则教,你读懂则骄。

玄,逻辑性之名也,气之性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气也。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是以成天,天反哺太一,是以成地。水乃先天地生,玄也,气也。玄,水之性也。同谓之玄,玄之又玄,道同谓道之玄,名同谓德之玄,理同谓性之玄,玄德之名也,玄牝之理也,玄同之义也。谷神不死脑筋的道理是谓玄牝,玄牝之逻辑門是谓思想天地根,绵绵不绝若存,用之不勤若竭。

《释名》曰:德者,得也。道得名道德,这是道的得名定义。道的名道德,这是道的概念名义,此两者不同。道德名道德,道是道的姓名字,德是道的字名,道德是道的字义词名。老子道道德,不是老道德。德的概念今古异义。不懂德,就讲不了道德,所以九黎乱德,乱之源也。

文字是阴阳逻辑思维的工具,神之用也文字詞語言,简称文字,文言之道非常道之文言语言非語言。語言属于文字,语言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画、行为语言、应用语言等等。文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字不是文字这个概念。笔画图象图形文字是图之文,笔划符号抽象造形文字是符之文,根符文字是文字之字之文,甲骨文、篆文之类属于文字。笔画图文,笔划写字,一笔划是汉字基本单位,三五畵是文字计数单位,一笔画是文字基本单位。一笔一划是符号基本单位。基本概念不清晰则不明道。

汉字是文字,文字这个概念不是汉字这个概念。认识汉字不等于认识文字,《道德经》、《阴符经》文字并不是汉字,而是阴符阳文,识读方法与汉字不同,其意思并不同。笔画图象图形是象形文字的基本识读单位,笔划点线条段是符号的基本识读单位。汉字整体认读,汉语句读词,文字读根符,符号读笔划。笔划生成根符,根符生成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乃文字本原义。文字之道与通常所说的汉字之道不同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这个符号表示概念,道是道这个文字。道也是文字之詞也,阴阳之道也。道者是道这个词语。道者也,表示道这个词语得概念定义。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是道者也。谓道,谓语言之道者也。一阴一阳之得名姓道,道得定义是一阴一阳之。道这个词语是道者,不是道也,道也者,道者也。道也者,指道这个概念之名之义。道得名是德之名,这是命名定义。道是道的名,道是道这个符号的名、这是文字詞語言的名,这不是命名定义。概念、逻辑、关系、性质、类型都属于道的名。道之名是概念之名、关系名,名之类是类型名。道这个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文字詞語言之道在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也。

道这个符号表示文字詞語言概念、性质、类型、命题、逻辑、关系。一阴一阳之文字詞語言是道之道。道是文字,阴阳是詞語,一阴一阳是詞组。所以一阴一阳之道是文字詞語言之道。语言命题得概念是道之德也。文字詞語言天地人事物概念之名之义是道之名之义也。文字詞語言概念或命题之逻辑曰道之理也。文字詞語言天地人事物概念之性质曰道之性也,天地人事物类曰道之类也

《贲卦》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天的根符二,两道横笔划刚直不弯,人笔划撇捺曲线柔软,四道笔划刚柔交错,这是天这个象形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象形会意形声表义不是拼读汉语,符号文字识读,汉字整体认读、汉语言句读。不学习汉字,认不到字。不学习文字,认不到文。故君子之道鲜矣。

上天下地,坤上乾下。天上地下,乾上坤下。天下人间,地上民间。天地之交,阴阳之交也。文字之道,阴阳之道,易与天地準,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日月明天地,阴阳明乾坤。贞观思想天地之道,天之道也。《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贞明自然天地日月之道,地之道也。贞夫社会天地之道,人之道也。天下风云动,天下人活动,天下事变动,天下物流动,《中庸》曰:“诚之者,人之道也”。贞者,干之事也,德之固也,贞诚之性也,诚之信之义也,诚之性之德也。

《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物之名乃文字詞語言也,文化知识也,非自成己而已也。文者,物也,物象之本也。思想道德观念成己仁也,文化知识成物知也。诚者,性之德也是德性,诚仁性之德,诚理性之德,诚道性之德,学习与思考之能力与精神,德之贵,道之尊。

《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誠明德,谓仁之性。自诚明仁,谓德之性。自诚明礼,谓理之性。自诚明明德,谓道之性。自明诚信义,谓礼之教。自明诚仁义,谓德之教。自明诚义理,谓智之教。《中庸》曰:“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言成之誠者自成之言道自己的思想。

《道德经》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之思想道德观念,道生之德也。阴阳辩证逻辑思维之道生智,玄生神,思想天地之道生之德也。德畜之文化知识理念,德畜之物也。畜之根符玄田,玄,天也,田,地也。德畜之表示学习文化知识,乃顺承天地之德,厚德载物,思想天地万物资生,至哉坤元。物形之理想信念,物形之势也。理解想象物形之象成理想信念,物形之象也。势成之思想三观,势成之道也。势,观也,形势观。思想道德观念成之道德观,文化知识理念成之道理观,个人理想信念成之道义观,言成之誠者自成之言而道自道也,誠思想天地之道,天之道也,诚之社会天地之道,人之道也。《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道生之思想道德观念,德畜之文化知识理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谓玄德。

文字詞語言概念分类型、分性质、分关系辩证。天地人之道三大体系,天地之道各大系统,天地人事物类五大系列,体系天、系统天、系列天的概念各不同。天地的概念包括自然天地,社会天地,思想天地、语言天地、文字天地、人天地、东南西北各方天地,中央天地,所以天地之道不是指宇宙自然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包括天地之德,天地之理、天地之律、天地之意志、天地之法则、天地之规则、天地之规律、天地之关系等等概念。道这个单词的主要概念是道德、道理、道义、道名、道性。命题道之德,逻辑道之理,关系名之道,概念道之名,概念道之义,性质道之性,类型道之类,辩证法之道,这是道的关系关联义。方法、本质、规律属于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天地人事物系列概念分门别类,物象、物形、物质是物类别名,人物、事物、万物是物类属名,其名不可混也。人有五大基本属性:文明人属性、自然人属性、社会人属性、人天地属性、阴阳人属性。只认得到汉字词语是不得行的。

《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个文字詞語言概念基本性质不明晰,斯恶已,恶性之义也概念基本类型不清楚,斯不善矣,善类之名也。恶表示概念基本性质,美好丑恶表示基本性质分类。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承天命之人性本善,人的生命逻辑性本善,先天性本善。人性本善不是德性善、性情善、性格善、品性善良。率性之谓道,道性是根本性,指学习与思考之能力,率性认而知之道法自然。修道之谓教,这是后天德性。教者,孝文也,孝文德昭,修道德彰,成仁德性。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是字,至之字之致之志之智也。专心致志学习文字,孝文德昭,本立而道生智,玄生神,思想天地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象人形,大乃道之名,笔划逻辑反映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逻辑关系,一笔划乾阳坤阴合一,人笔画左阴右阳合德一道阴阳笔画。大哉乾元,刚健中正,表示人类先天性本善,生命逻辑一阴一阳之谓道,逻辑思维一阴一阳之谓道,乃承天命之灵長类,万物资始,乃统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靈也,这是根符源义。靈之根符倒起念,巫山雲雨,雲行雨施,靈字三口,品字三口,巫山祭品堆成山。巫山夜雨,黑夜黑帝颛顼,玄帝颛顼天帝乃统天。靈表示灵長类钟灵毓秀,神智清明。大明终始,日月明天地,阴阳明乾坤,事有终始,大人们明事理,大的笔划终始逻辑明明表示笔划阴阳逻辑之性质,六位时成,大字三笔划六个点位,前后左右上下六位基本关系时成。时之日也反映了上中下天地人、左右阴阳、前后阴阳之逻辑关系,这是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时乘六龙以御天,道之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道的六大核心要素以御天地人之道。

《道德经》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无关系之相生,难易性质之相成,长短类型之相形,高下概念之相倾,意音形声之相和,前后逻辑之相随。命题概念性质类型逻辑关系,这六条乃道之恒也。《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道也,一阴一阳之道也。道也者,道之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也,任何事物都离不开道的这六个核心,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之阴阳,道者。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也。

学习儒道思想史与华夏历史,首先学习文字。《中庸》曰: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言成之誠者自成之言而道自己思想天地之道也,这是文字根符源义。笔划生成根符组成文字,所以笔划逻辑根符源义组成文字本原义。

《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关系也。思想天地之道,天之道也。自然天地之道,地之道也。社会天地之道,人之道也。万物育焉,思想天地化育万物,言成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知识理念与个人理想信念,语言与文字反映思想。致,至文德也,孝文德智,诚信义礼,至仁文明,大致中和,乃致之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攵,文德。看图识字,字之道也,民之常道。看图说话,文之道也,神之用也。看图说成一句话。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大,三笔划五部分,大中小三个概念,大的笔划有前后左右中的基本逻辑关系。本,五笔划。二笔划分南北。人笔划分左右,丨,竖笔划在中。大中小、前后左右上中下,东南西北中,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道的基本逻辑关系。运用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来解释符号文字概念,这与通常所说的词语意思有所不同。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一阴一阳之一笔一划是谓一道笔划。一道阴阳笔画,一道笔划分阴阳。八,左右两条线一阴一阳。人,阴阳合一。继之逻辑善也,成之概念性也,笔划之间发生前后逻辑关系,产生上下逻辑结构,生成基本类型笔画,生生之谓易。一笔一划之简,一阴一阳之易,笔画在前成象之谓乾,笔画在后效法之谓坤,通变之逻辑关系是谓事,极数知来之算筹逻辑与性质分类是谓占,阴阳不测之逻辑思维产生神识是谓神。思想文化财富与物质精神财富,富有之谓大业,学习文化知识,日新之谓盛德。

《易•系辞》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功业见乎变。”

人。一撇一阴,一捺一阳,左阴右阳合德一阴阳者也。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笔划阴阳之文者物象之本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人乃阴阳者也,人笔画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人笔划一撇一捺显然表示道之简,人笔划一阴一阳确然表示道之易,人笔划的道理显然表示文字笔划逻辑就是阴阳之易理。

爻也者,效此者也,爻象符号效法此理也,效法笔划之理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象形图像此理也。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内外表示概念内涵与外延之关系,吉凶表示概念类型。功业见乎变。业与变的字形存在正反逻辑关系。象形会意,业字左右两点向上,变字左右两点向下,笔划一在业之下,一在变之上,功业见乎变,表示概念逻辑关系。圣人之情见乎辞。性情之义,情形之象,情况之变,见乎文字言辞。

文字玄黑,竹简土黄,故曰玄黄。《易•坤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黄。思想天地之玄之天也。社会天地之黄之地也,文字天地之玄黄也。雜,維也,思维也。雜与维同形符隹。雜的部首是糹的繁体字糸,雜的简体字是杂,杂之九,幺是第九,倒数第一,排行最小。

《易经•亁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元者,善之長也,仁之德也。亨者,嘉之会也,礼之理也。利者,义之和也,义之名也。贞者,事之干也,德之固也,诚之性也。道之德之名之义之理之性之类也,天之道。德之仁之义之礼之智之诚之信也,人之道也。

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是文字之文之字识读六术。仓颉始作契,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之文不是文,之字不是字。文字看图说话,汉字看图识字,说一句话不是读一个字,常无欲以观一笔一划之眇,常有欲以观文字詞語言之逻辑。文字是学习与思考的工具,语言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学习文字是学习思想史与历史的前提条件,学习文字与学习汉字是两回事。

文字阴阳逻辑包括数理逻辑。乂五个点,上乂前一后二,爻交点左三右四,下乂左六右七,中心点上五下十。上乂一四对角得五,二三对角得五,第一乂中心“五”关联对角线一四、二三。下乂三七对角得十,四六对角得十,第二乂中心“十”关联对角线三七、四六。再往下乂前八后九,中心点十五。六九对角十五,七八对角十五,第三乂中心“十五”关联对角线六九、七八。再往下乂前十一后十二,中心点二十,八和十二得二十,九和十一得二十,对角线关联于第四乂中心,以此类推。爻,上乂一二三四,五在中,下乂六七八九,十在中,奇数左,偶数右,左右阴阳,上下天地,前后乾坤,这是爻象河图数理逻辑。

伏羲氏王天下始作八卦,王字四笔划分八段,王这个符号就是伏羲八卦。文字本身就是图象图形,《易经》或《易传》讲一阴一阳之道,其文字本身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笔划一本身就反映了阴一阳之道,线段左右两端为阴阳。所以文字本身就是阴阳八卦逻辑符号,囗象文字空格,四面八方对应四象八卦。左青龙有道之名,右白虎有道之义,前朱雀有道之德,后玄武有道之理,象征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东方震卦,东南巽卦,南方离卦,西南坤卦,西方兑卦,西北乾卦,北方坎卦,东北艮卦,这些文字都是有特定意义的,是阴阳八卦文字系统的核心文字。读懂了文字笔划逻辑根符源义,这就是弥纶天地之道也。

画这个符号一笔划在上,西北乾位,东北坤位,乾坤定矣。笔画凵读坎,凵是坎卦,北方坎水入桶。南离目丽根符冂是离卦,离,丽也,明也,表示目。见之冂,見之目。乾坤离卦定八卦。田表示河图天地洛书九宫,田有五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九个点位,四个象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混元太玄经》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有五龟,体成八卦”,戴九成八卦,洛书九宫体成阴阳八卦。田字九个点位,四条边、对角线、纵横线三个数之和都是15,田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呈口形,四角之和为20,四角是二四六八偶数排列。田字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呈◇形,四方之和为20,东南西北中五方是一三五七九奇数排列。洛书图式数值可以变化,二四为肩可以交换,西北为二或四,西南为六或八,也可以定西北为六或八。田字外面可以套一个〇表示天圆地方,可以把◇扩大往圈外再画圈。

田的根符土有7个点位,中间数一,西南数二,东南数三,北方数四,东方数五,西方数六,南方数七。左边二六四之和为12,右边三五四之和为12,底边二七三之和为12,南北纵线四一七之和为12,东西横线六一五之和为12,都是北方数“四”的3倍数。计算方法很简单,道理越简易、越实用。依此更换任意七个序列自然数都是这种结果,得出来的数值都是北方3倍数。比如中间数9,西南数10,东南数11,北方数12,东方数13,西方数14,南方数15,三条边与纵横坐标线这五条线上的和数都是北方数12的3倍数36,这项数理逻辑称为三角体链式结构。

爻象卦象符号文字属于玄門神族文字,汉字乃人門民族文字,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三是汉字三,也是符号三、卦象三、爻象三,这三种读法各不同。《说文解字•三》曰:“三,天地人之道也,凡三之属皆从三”,这是笔画指事符号三之文也。《说文解字•之》曰:“一者,地也”,这是笔画指事符号一之文也。根符二指天之道,地之道,上一指天一、下一指地一,爻符二读乾阳一坤阴,后阴一前阳,卦象二指天之乾一,地之坤一。根符“田”在上表示思想天地,在下表示社会天地。根符“土”在下表示土地、自然天地,在上表示后土、厚土,代表思想天地、社会天地、自然天地三大天地,在左表示五行土,这就是语素根符文字本源义。比如孝,表示子孝思想天地、社会天地、自然天地之道也。“者也”,也这个独体字也是根符,根符土也组合成地,表示“德也”,概念德名定义。“也者”表示概念元名义。

一气化三清,道德道太玄,道太阴,玄元皇帝。元始道太易,道太阳,玄帝颛顼。灵宝道太始,道太一,玉帝玄灵。顼读虚,玉字部,表示玉虚宫。东汉末年道教立,先秦无天尊,先秦华夏五帝,汉兴之后道教三大天尊,佛门如来佛祖,天庭中央天帝,五帝换了名字。上天有主神,每个星球都是神。大地是主神,山川河流都有神。万物也有神。文字本身就是神,人类也是神,众生平等,物竞天择。宇宙这个系统能量守恒,万物生死反复轮回,环境变化是道的演化。修炼真气,修长生道,沟通天地,交换能量,都是能做到的。人生在世,死去的是生命,当然存在转世,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前生后世。文字储存历史的信息,文字变化是道的演化。只要看懂了文字,就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百姓认不到文字,所以不知真相,不知道文字是什么,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看历史与思想史。科学当然科学,这并不相悖。思想观念没有通天彻地,就想不通,看不懂,不相信,不得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