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科研现状和优势(如何改变中小学教科研)

如何改变中小学教科研“假大空”现状?江苏 苗蔚林

参与了一些省以上高层次的教科研活动,从那些专家报告中,我似乎找到了解决当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假大空”问题的途径。

小学学校科研现状和优势(如何改变中小学教科研)(1)

、为何省市专家主张偏向于“务虚”的理论教科研。

1.指导大范围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理论性的成果。

正如一线老师们感受的那样:省级课题等教科研工作成果呈现的大多比较“虚”,但我们不能用“假大空”来定义,我的理解,特别是到了省级这个层面上,研究一些宏观理论指导一个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工作,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在普通中小学教师眼里似乎就是“假大空”,这是不恰当的。因为省级别的研究者他们不能仅仅去研究“一课一得”式的成果,那样就无法指导全省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这个方面意义上看,理论性的研究是必要的。

2.参与高层次科研成果评比,需要迎合评委的喜好。

参加市、省、乃至更高层次的评比,评委专家大多数是大学里的教授,也就是从事纯理论研究的那些“象牙塔”人士,为了评比获得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包装”。包装什么呢?这个包装几乎基本都是“假大空”那一套。比如:评委最喜欢的是“新理论”“新概念”“新提法”,投其所好,参评成果必须走这个路子,必须有标新立异的新“新理论”“新概念”“新提法”,不能与其他人相同、相似。至于你实践是个什么样子,那是后话,因为评委几乎不看现场,只看图片,等到要看现场的时候,完全可以演戏。谁的理论新、谁的提法新,谁就能出彩。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从高级别评比传染到低级别评比,最终我们就能看到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为什么是“假大空”了。这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迎合式教科研,并不着力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基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假大空”的重要根源。

小学学校科研现状和优势(如何改变中小学教科研)(2)

二、如何改变基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假大空”的现状

1.作为基层教科研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市、县(区)两级教科研指导部门,应当树立两个服务方向:一为上级教科研评比服务,二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服务。两个方向,工作内容大不相同。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两级教科研指导部门的工作侧重点几乎全在第一个方面——为上级教科研评比服务。客观、主观的原因都很多,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工作侧重,“假大空”教科研就会长久地在中小学大行其道,与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无益。

2.省级,乃至更高级别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科研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或部门,专项指导中小学教师从事扎实、有用的教科研工作,研究真问题、小问题,解决真问题、实际问题,不要把大多数教师引导到研究教育理论的路途上。可以组织少数教科研精英去攻关“务虚”的理论科研,同样能达到取得优良政绩的效果。

关注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问题,关注基层中小学办学效益提升的真正需要,这需要有关部门痛下决心、刀口向内的自我革命,这也是教育工作管理者的仁者良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