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

引言

历史上的改革家大都是冒进的,正因为勇往直前,才会提出改革并贯彻实践。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一次冒进与智慧的尝试。之所以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冒进的改革,是因为他带领了当时强势的民族主动汉化。同时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文化的“入侵力量”,要么是主动接受的,要么是被动同化,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孝文帝改革领导者看到了汉化的历史趋势,出于国家的未来考虑,发动改革,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1)

通过民族大融合,孝文帝即便是鲜卑人,也会被汉人心甘情愿地奉为汉族人的皇帝。善待各族百姓、学习汉族文化,孝文帝改革实现的这些内容,在古代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2)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文帝登基之时,社会仍然动荡不堪,表现在农民起义不断。为了缓和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汉族出身且手握大权的冯太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凭借这些改革破解了民族矛盾。在孝文帝登基十三年,在冯太后的鼎力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且涉及政治经济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北魏太和年间,也被称为太和改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3)

自从北魏建国开始,拓跋贵族们几乎是靠着战争掠夺获得财富,以此巩固地位。而汉族的官员则经济生活拮据。如果不改变贵族阶层的武治思维,那么就会加重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所以这就涉及到了改革的第一项,恢复汉族的百官俸禄制,使得汉族官员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北魏建立之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流民不断涌入中原,流民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安定因素,为了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之下,颁布了均田令。均田令的根本原则是国家将无主皇帝分配给农民,农民有了土地,就会稳定下来。除此之外,孝文帝改革还包括三长制、与汉族通婚、迁都、学汉语说汉话、改汉姓和穿汉服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4)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改革不是一代人的结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如此,经历了一百多年,鲜卑族才渐渐掌握中原地区的治理方法,历经六年的改革,将北魏带入了太和盛世。由于时间积累和人才不断总结,使得以游牧民族为主的北魏对农耕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由于自小被冯太后带在身边,并且对汉族不断地学习,孝文帝也成长为一代改革君主。由此可见,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政治事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5)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冒进的改革,面对旧贵族的反对势力,改革领导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除了制度上的改革可以采取强硬的手段之外,改革领导者还要面对文化上的分歧。为了减轻文化歧视和化解民族矛盾,尊孔子、迁都等一系列的汉化习惯。例如孝文帝为孔子修建了独立的庙宇,这在拓跋鲜卑尚属首列。虽然改革受阻,但是后来的成绩足以说明此次改革的成功。所以此次改革不仅使得拓跋族融化华夏文明,同时在这次改革之后,北方少数民族一起投入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之中。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也给了汉族文化创新发展的机遇。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北魏孝文帝改革)(6)

结语

在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占领中原,汉化是一种必然现象,但是成功且影响深远的汉化,却少之又少,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少数民族守旧派势力强大,不愿服软;二是人才较少,尤其是勇于冲突束缚的改革家;三是跟统治者的眼光谋略有关。所幸的是,历史上也有改革成功的事例。孝文帝改革就是一个成功促进民族融合的事例。虽然拓跋族是利用汉化巩固统治,但是细究这次改革,更偏向国家制度、政体和文化方面,影响深远。虽然后来北魏很快就灭亡了,但是他的文化和功业却传承了下来,就像古代有伟人去世了一样,青史留名。

总而言之,处于民族融合的角度,这次改革是正确的,更为汉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文化的融合,不是强势的一方占领另一方,而是相互促进的,北魏实行汉化虽然抛弃了很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汉化使得北魏文化得以留名青史。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