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

“微风吹动桂花香”的时节里,每一口呼吸都是甜的。

因为好奇心,人总会不由自主地追寻而去,直到找到这馥郁的源头,邂逅这“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的桂花树,才会心满意足深呼吸一口,驻留片刻,再翩翩离去。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2)

但是这冷幽幽的馥馥香气,从鼻尖沁入了心上,难以忘怀,于是就想吃进嘴了,相比较于以桂花入馔的糕点蜜露,也许,桂花酒才是终极的眷恋吧。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3)

伟大如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却又寄情于诗词,以慰藉平生诸多情绪与遗憾,在这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如此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4)

1957年春节,李淑一(杨开慧好友)写信给毛泽东,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其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毛泽东5月21日回信道:

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5)

因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在《蝶恋花》中起句就回答了烈士(杨开慧和柳直荀)的去处的问题。

想必,当时的主席,也是强忍心中痛失挚爱的伤,却还要安慰活在当下的人,逝去人只是去了九重天,所以问吴刚斯人何在 ,而他只是碰出了一碗桂花酒——这一碗桂花酒,是欲语还休,是无声胜有声,是恋,是忆,也是甜到极处的苦涩吧……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6)

最早以桂花酒入诗,也许就是战国时的屈原,他的《九歌》开篇《东皇太一》充满了祭祀的仪式感和神性: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7)

春日祭春神(东皇太一),期待其顺利、愉悦地降临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和肆意生长。祭祀的物品自然不能马虎,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欢唱,告知人间:春神将要降临了。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8)

也有人说,此桂酒非桂花酒,而是玉桂酒,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为的就是这味酒香里,还带着祝福、圆满的憧憬和希望。

不过,这也令人迷惑,古人诗中的“桂酒”,如何才能分辨到底是玉桂浸制的酒还是桂花酒呢?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9)

随即,又哑然失笑,这桂酒,意在泛指美酒,桂也是借起香气而已。虽然,对于爱酒之人,这杯中之物自然是有区别的,但是从文化这一层而言,酒是被象征化的富足、志趣、解忧物、相思以及乡愁……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0)

既然如今,面对的是三秋桂子,怎么也得学一下苏轼的风雅,且试一下《新酿桂酒》吧: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

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

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1)

今人特别羡慕李子柒生活在山水田园中的农耕手作,其实在当年,这些只是寻常生活之景,士大夫们也能对酿酒的工序娓娓道来,字里行间的风流和美感,以及“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的豁达喜悦心境,又岂是摆拍的小视频所能比拟的。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2)

去年收拾珍藏的桂花,如今即将化作了新酒,是桂花酿酒,更是时间煮酒。

以至于,到了宋朝,诗人杨万里隔着时光岁月,在《寄题儋耳东坡故居,尊贤堂太守谭景先所二首》中感慨道:

东坡无地顿危身,天赐黎山活逐臣。

万里鲸波隔希奭,千年桂酒吊灵均。

精忠塞得乾坤破,日月伴渠文字新。

秪个短檐高屋帽,青莲未是謪仙人。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3)

当年,东坡先生被放逐到惊涛骇浪的蛮荒之地,如今也只能以酝酿了千年的桂花酒来略表心意。这“灵均”是屈原的字,此处一语双关,既是致敬了写桂花酒的老祖宗,又大大地盛赞了一番苏东坡,这就是文人的雅趣吧。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4)

文人的雅趣不止于此,他们笔下的桂花酒,充满了神性与隐喻。

魏晋时代的曹植在《仙人篇》中云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5)

曹植的同胞兄长曹丕,也就是后来三国魏朝的创建者,也曾在《大墙上蒿行》中吟哦道:

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脍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卮,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6)

历史上,曹丕曹植确实一度是曹操继承人的竞争者,但是,两人的关系其实不错,世人津津乐道的《七步诗》、兄弟诗应该都是后人所杜撰的,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

两人的文学才能和成就虽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从诗文的意旨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同样的桂花酒,在曹植是瑰丽浪漫的仙人想象,而在曹丕却是及时享乐、把握当下。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7)

曹丕

位高权重者,翻手如云覆手为雨,如曹丕感慨“岁月逝”者有之,但也有若隋代权臣杨素一般的“高处不胜寒”,唯有酒来伴。他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云: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8)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桂花酒斟满了酒樽,故人却没有坐在对面,良辰美景,你却不在。

这山中的日月与风云,寂寞且美;这里的兰亭和竹室,幽静且安;眼前的落花和台阶前的细草,交织着衰败和生长……叫我如何是好。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19)

既然不知如何是好,那就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因为面对现实中季节的冷,和心中孤独的寂寞哀伤,唯有桂花酒才不言寒。

唐代的李群玉说“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袁朗在《秋日应诏》中诗曰“迎寒桂酒熟,含露菊花垂”;宋代的吴文英的《宴清都》又是“对小弦、月挂南楼,凉浮桂酒”……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20)

那么,为留住今岁的桂花香甜,为共鸣穿越时光的念想,手持一壶桂花酿,口吟晏殊的《酒泉子·三月暖风》才惬意: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21)

最爱这样的随缘而安,若有桂花酒,那就且喝莫辞,哪怕醉在了芳茵下,也是风流韵事一桩,湘云的“醉卧海棠”是在梦里,而你我却是陶醉在理想的彼岸。

秋风微凉一缕桂花香(冷露清欢我为桂花醉)(22)

晏殊说,留春留春,在我们,就是莫负好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