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

文 | 难看吴头

“阿嗲”的称谓,是我兄妹俩对父亲的叫法,也是老底子嘉兴人用吴语土话对应称呼“爸爸”的常用形式。“阿嗲”一声,那带有亲切而又浓厚的乡音,萦绕在我的身边近30年,直至父亲因病离逝而逐渐远去。

我的“阿嗲”属虎,生于1938年。至于何月何日,“阿嗲”自己也搞不清,朦胧印象之中,只听说是6月初夏生。当年我父母在世时,“姆妈”常调侃“阿嗲”的生日为6月初6,即小猫小狗的纪念日。

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1)

  说句心里话,我“阿嗲”绝对不是因为记性太差,忘却自己的生辰八字。而是他生不逢时,降临于缺医少食的旧社会。涉世未深,3岁失去母爱,7岁父亲也因病撒手人寰,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生日的概念,属于很无奈的事情。都说没妈的孩子是棵草,父母双亡早,打小就是个小孤儿,生存都成问题,那还有时间与精力去记住自己的生日呢?

“阿嗲”一生和许多热爱生活的人一样,种过田,做过工人,默默无闻又平平淡淡。因病提前从食堂小班长位置上退休,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最大的荣誉也就是市级先进劳模之类的称号,戴大红花的照片,挂在闹市区工人文化宫门口宣传橱窗,是他一生的最大骄傲。

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2)

  “阿嗲”是个苦命人,从小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到了该享受天伦之乐时,却遗憾地过早离我们而去。

虽然“阿嗲”很聪明,也非常能干。但生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使他成了一个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的睁眼瞎。好在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开展扫肓班学习,歪歪斜斜学会与认知了自己的名字等少数几个字。因为是文盲,深知不识字的苦恼,所以他更加珍惜文化的重要性,常常要求和逼迫我要认真读书,每天背书、写字等。奖励的方式也比较简单,胡萝卜加大棒,因为期望值大,结果往往“恨铁不成钢”的机会多,加上对“百炼才能成钢”的道理不太了解,而常有曲解之意。在他眼里,坚信天下最成功的真理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自然我常常会成了那个痛苦的倒霉蛋。

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3)

  苦于知识少,“阿嗲”对我的教育,虽用心却良苦,但方式方法却常常不得要领。 我呢有时会偷工减料,为了完成任务,只求数量,不讲质量。为避免被骂挨揍,绞尽脑汁,与“阿嗲”斗智斗勇,混蒙过关。现在想来,年少无知,辜负了“阿嗲”的期望,也浪费了自己大好青春时光。世上没有后悔药,唯有徒伤悲。

其实“阿嗲”内心深处也是很喜欢我的,在同事朋友面前也常常炫耀和吹嘘我,甚至言语、表情中明显有夸张的成分,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据说此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的良苦用心是对“可怜天下父母心”最贴切的诠释

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4)

  小时候,我对“阿嗲”的叫声与我的名字一样,极其反感。我们那个时代烙印非常鲜明,对“老法”要破旧立新,名字基本上都带“钢、军、强、宏”之类,而对父母的称呼也比较前卫,以“爸爸、妈妈”居多。“阿嗲”的叫法,显然是老土的嘉兴方言,在广大农村还有市场,与推广时髦的普通话格格不入,所以那时简直就是个“土老冒”,在同学面前不敢说“阿嗲”,老觉得抬不起头,感觉没面子。

现在我对“阿嗲”这个富含老嘉兴亲情文化底蕴的称呼特别亲切,尤其听到小孙女“大嗲”声声呼唤,心头温馨又快乐。“大嗲”与“阿嗲”叫声,如今都是需要抢救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方言大全完整版(阿嗲老土的嘉兴方言)(5)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尽管表现形式也各异,但都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以前懵懂少年时,都有感受这样的感觉,长辈给你吃糖,是应该的,偶尔打骂会十分委屈,甚至怀恨于心一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态会慢慢转化,到了自己为人父母后,深感“父爱如山”的真谛。“阿嗲”走后,我仿佛懂事很多,每每想起,倍感亲切。特别是逢年过节,思念的情怀尤其突出。

在辞旧迎新之际,已成为爷爷的我,想起了天堂里的“阿嗲”,“阿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脑海。感恩怀念“阿嗲”过往的种种关切。深感以前调皮捣蛋,惹“嗲”生气行为而可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孩儿的无知和不孝,养育之恩大如天,我将永远铭记。

愿父亲在天堂安好!来世再叫您“阿嗲”!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