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

苏轼为世人所称道,在其词,在其诗,在其为官之道、做人之品,甚至在其日常生活雅好。世人眼中,苏轼是一个有才华、有情怀、有品位的几近完人形象。都说喜欢有时候总是带有几分盲目性的,那苏东坡有没有写下过令人质疑的文章呢?有的!

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1)

比如本期这篇类似“流水账”的散文,全篇几十个字,不是诗词,不是公文,而是一篇类似日记的文字。全文连段落都划分不了,却流传千年,还入选中学课本,这也曾引起不少争议。到底这次我们的喜欢是不是盲目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游记。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2)

乍一看,简直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水账。然而细细品读,却如诗如画,意境无穷!文章虽然极为精悍短小,层次却极为丰富,融纪游、写景,感慨为一体,兼具诗的意境和词的华彩。

首句就是一副流水账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为何要如此精确地记下时间?因为元丰六年元丰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也许对一般人而言,被贬黄州,无疑是生命的低谷,会抑郁徘徊,会悲愤难当。但是,豁达如苏东坡,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审问折磨,甚至差一点被杀的牢狱生活后,在黄州获得了新生。苏东坡的许多经典之作,都是作于此时。

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3)

接下来的“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在这个秋意寒凉的月色之夜,苏东坡夜不能寐。然而他的心情不是抑郁的,而是欣然。半夜睡不着,兴起而至,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是一个被贬黄州的官员,与苏东坡可谓惺惺相惜,结为知己。知己者,常常心气相投。果不其然,怀民亦未寝,相伴与步于中庭。二人闲步月下,谈了什么,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这是文章的上半部分,像是“流水账”,但账面之下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蕴含,令人肃然起敬,好一个潇洒的苏东坡!

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4)

文章接下来,则一改“流水账”笔法,写得像一首流动的诗篇。“庭下如积水空明”中的空明言的是内心的顿悟和放下;“水中藻、荇交横”,又暗喻世俗的纷扰,然而回顾水中自己的影子,正如竹柏之浩然正气,不偏不倚。

然而写到这里,东坡还不过瘾。明月皎洁,但人生不可能永远如月光不染一丝尘土;竹柏虽傲且直,但世事又难以永远高傲直立。“乌台诗案”受牵连之前,苏东坡或许也如明月,如竹柏。但如今,他在明月竹柏之下,更平添了一分洒脱,一分释然,一分落拓不羁的情怀。这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式的升华。苏东坡的人生,也才更加绚烂多彩。

一句话概括苏轼这一生(苏轼这篇流水账)(5)

全文气韵生动,诗意盎然。这哪里是一篇散文,简直比苏轼的诗词更加绵邈生动,读毕久久不能平静。很多人在读懂全文后,不得不感叹:东坡的哪怕一篇流水账,也非常人所能写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