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建成全市首家青年驿站(常州经开从梦想小屋)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每到周末,小孟(化名)都会到花溪公园的“我家741”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中心读书、写作业、做手工。“这里环境好,很安静,我可以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2021年,常州经开区启动“梦想改造 ”计划,小孟等多名困境青少年的生活由此发生了变化:原本破旧的卧室被改造一新,成为“梦想小屋”;出门也不愁没处去,“我家741”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中心的大门随时向他们敞开。

“贯彻落实省‘梦想改造 ’计划,常州经开区因地制宜,推出摸底行动、管护行动、牵手行动、阳光行动、关爱行动等‘五大行动’,确保关爱从‘梦想小屋’出发,实现不停步。”常州经开区团委书记刘刚说。

55间“梦想小屋”完成改造

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两年内共完成55间“梦想小屋”改造。

崭新的木质家具、天蓝色墙纸、敞亮的玻璃移门,一张小书桌上摆着新台灯和若干新书……去年6月,家住遥观镇的小琪(化名)告别斑驳的墙壁、阴暗的环境、老旧的家具,住进了改造一新的“梦想小屋”。

守正创新建成全市首家青年驿站(常州经开从梦想小屋)(1)

常州经开区团委坚持“一户一方案”原则,聘请专业团队根据困境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个性化定制小屋改造方案;发挥区域特色产业——绿色家居产业的优势,采用无菌板、零醛板、PVC等新材料,解决小屋阴暗、潮湿等问题,确保每一间小屋质量过硬、绿色环保。“每间小屋交付前,我们都会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均一次性过关。”刘刚说。

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去年,江苏宏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捐赠4万元支持“梦想小屋”改造,根据孩子的需求,还捐赠了空调、衣服、文具等。“遥观镇是工业强镇,有许多爱心企业家,今后我们将发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困境青少年帮扶中来。”遥观镇团委书记严鑫晶众大介绍。今年8月,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市湖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各捐赠20万元,两笔款项被纳入“常州经开区梦想改造家暨青年社会治理基金”,用于“梦想小屋”建设和青年社会治理品牌创建。

为了让更多困境青少年被“看见”,常州经开区开通困境青少年身份办理绿色通道,推出服务代办的形式,确保困境家庭只需跑一次,即可完成身份办理。“我们打通了数据库,形成了民政、司法、团委、妇联、律协等单位联办机制,最快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孩子的身份证明信息,7天内走完材料申报流程。”刘刚介绍,自今年1月开通绿色通道以来,全区累计接受认定申请14起,成功为7位符合条件的困境青少年完成身份办理。

关爱服务一帮到底

“这周过得怎么样?天冷了,我给你买了一些衣服,下次带给你哦!”每周,戚墅堰街道团工委书记费颖都会给困境青少年乐乐(化名)发去关爱信息。去年,在费颖等人的牵头下,乐乐的卧室被列入“梦想小屋”改造计划,两人也因此结缘。

乐乐是一名初中生,父亲正在服刑,母亲离家杳无音讯,只能与年迈患病的爷爷相依为命。“小屋改造好了,但我发现孩子更需要长久的关爱。”就这样,费颖和乐乐成为了微信好友,成了孩子手机里的“F姐姐”。

乐乐偏科严重,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费颖主动当起了孩子的家庭教师,每周末抽出半天时间为孩子辅导。受费颖影响,她的老公杨磊也加入进来,为孩子辅导数学、历史等学科。

一次,乐乐突发阑尾炎,费颖无法第一时间前往,她立即联系学校与所在社区,将孩子紧急送医,并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

看电影、吃美食、逛动物园……每月,费颖会带乐乐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每季度,还会为乐乐添置衣物、学习用品以及防疫用品。今年6月,在全省“梦想小屋”集中交付仪式上,费颖分享了自己写给乐乐的一封信,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守正创新建成全市首家青年驿站(常州经开从梦想小屋)(2)

像费颖这样的“知心姐姐”“知心哥哥”还有很多。常州经开区团委明确“3 1”工作体系,以学校班主任、社区志愿者和乡镇(街道)团干部3人为一组,与困境青少年结对,把关爱融入日常。学校和社区落实交流沟通、学习帮带等日常帮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自信,健康成长;乡镇(街道)团干部利用节假日,组织孩子参加游园、研学、自护教育等活动,确保关爱服务一帮到底。

打造第二个“避风港”

在阳光露台参加读书会、野餐会、音乐培训,在心灵驿站接受免费的心理辅导,在读书柜借阅喜爱的图书,在心愿墙留下微心愿……今年,常州经开区团委联合戚墅堰街道打造的“我家741”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设有综合志愿服务站、心灵驿站、学习讲堂、青年之家等6个功能室,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困境青少年提供帮助,打造除家以外的第二个“避风港”。

费颖介绍,“我家741”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

综合志愿服务站内,法院“启明星”青年志愿者、检察院“未爱花开”青年志愿者以及关工委“五老”志愿服务队在此轮值驻点,定期推出普法教育、亲职教育、心理课堂等公益活动。同时,吸纳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警察等行业青年力量,提供法律服务,护航未成年人成长。街道工房区内住着许多央企退休老人,他们为人热情,文化程度高。戚墅堰街道把握这一优势,启动了“爱心监护人”项目,选出了一批老同志,成为孤儿、事实孤儿、受家暴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撑起一把把“爱心伞”。

在公益活动区有一面心愿墙,每位困境青少年都可以留下微心愿,爱心人士会积极认领。小花手工坊、怡情书画院、康馨残疾人之家等社会组织经常举办爱心义卖,所筹善款均用于实现这些微心愿。截至目前,“我家741”已帮助困境青少年实现28个微心愿,筹集善款5万元。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