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历史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陕西重大自然灾害)

民国元年(1912) 秋,同官、户县、大荔等县大旱,秋禾旱干,种麦无雨民国2年(1913)  夏,米脂县旱9月,华县,长安县多雨,淹禾民国3年(1914)  3月,商南县雪,冻死花木7月,商南县雹宝鸡县渭水冲没阳平镇民田民国4年(1915)  夏收全无,秋田颗粒未登,致流亡载道,卖妻鬻子,层见累出夏,蒲城等8县旱        6月起,宝鸡县旱至次年8月,渭水先消候涸8月22日,华县山洪暴发成灾民国5年(1916)  春,夏,陕西亢旱,井泉干涸,禾苗枯萎春夏之交米脂县暴风时作4月,咸阳县        霜杀麦苗8月2日,紫阳县大雨雹损田禾9月8日,宝鸡县雨雹,大如卵9月15日,        宝鸡、周至县雹灾11月,横山县积雪3尺、寒冻异常民国6年(1917)  春,关中东部、中部旱夏,礼泉、安塞、横山县大雨成灾7月,安塞县大水入城        夏,佳县雹灾入秋,关中、陕南霪雨成灾,蒲城、宝鸡、凤翔、富平4县灾情尤重,        宁强县霪雨数月8月3日,华县雹灾8月19日,华县黑风大作民国7年(1918)  绥德县雹灾夏,米脂县亢旱7月,大荔县大雨如注者4昼夜,洛水涨至城南崖下        秋,咸阳、华阴县大雨,沣、渭皆溢,淹秋禾无算汉阴县汉江大水民国8年(1919)  春,宝鸡县、大荔县旱,宝鸡县霜,麦豆薄收春夏,汉阴、安康县亢旱薄收夏,        紫阳县旱涝相继,秋收无望;横山、安塞、商南、白河等县大雨水灾秋冬,商南县        旱米脂、神木、合阳、大荔、平利、清涧、镇安、佛坪、绥德等县雹灾民国9年(1920)  陕西大旱,春雨稀少,麦收异常歉薄,入夏后数月不雨,谷豆棉枯槁宜君、中部、        富县、吴堡、横山、扶风、咸阳、乾县、山阳、千阳、合阳、永寿、商县等县雨雹成        灾武功、蒲城、大荔、渭南、乾县、柞水等县阴雨,河水暴涨,冲淹秋禾6月,        乾县漆水河出现百年来最大洪水民国10年(1921) 陕西夏遭旱魃,夏麦歉收,受灾72县,灾民124.3万多人3月,镇安黑霜杀麦        夏,榆林,延川、扶风、山阳等县降雹6月,陕西大水7月7日,石泉等县雨大如        豆7月12日,安康,旬阳等地汉江大洪水,汉阴城西南一片汪洋夏,周至、户县、        眉县、陇县、渭南、长安等县河水暴涨,淹没秋田秋,关中,陕南秋雨连绵,河水        泛涨,冲淹秋田、房屋本年水灾奇重,计53县受灾冬,哀鸿遍野,商县、安康等        县民食树皮、野草,流徙死亡于道,灾情之重为数十年所未有民国11年(1922) 春,西乡县旱6月,合阳、米脂县雹灾陕西入秋后,数月亢旱,河北各县二麦多        未下种11月25日和26日,洋县降黑霜民国12年(1923) 去秋至春,陕西亢旱成灾,各县灾民多至10万余以致20余万4月17日,陕南大雪,        田禾受损大荔、武功、岐山、华县、华阴、彬县、褒城、城固、石泉、西乡、镇        安等县因雨,河水涨溢成灾9月30日,榆林县降雹,伴暴雨、大风,雹带长60余里,        所过之处收成全无横山、宜君、淳化、临潼、陇县等撒民国13年(1924) 春,陕西亢旱,入夏后持续干旱,夏秋歉薄,成灾者40余县7月和8月,神木、榆林、        靖边、富县、宝鸡、岚皋、紫阳等县降雹,岚皋、紫阳、汉阴、商县先后发生暴雨、        霪雨灾害民国14年(1925) 自冬入春,凤翔、千阳、麟游、长武、礼泉、合阳、安康、白河、汉阴等县旱,夏        禾歉薄3月,麟游、乾县降霜,自春至秋,陕北大旱5月和6月,榆林、清涧、米        脂、武功、渭南、大荔、宁陕、平利等县降雹7月,关中、陕南霪雨连绵,淹没        田禾成灾;清涧、富县、中部、保安、宜君、大荔、宝鸡、麟游、武功、安定、佳县、        府谷、宜川等降雹9月9日,神木县雹灾秋,华县霪雨,太平河决民国15年(1926) 4月,镇安县降黑霜,麦尽死,春夏又旱、大饥5月,澄城县、户县旱,麦歉收秋,        横山县旱8月,岐山县大风民国16年(1927) 同官县、薄城县雹灾秋,户县大旱,麦未种民国17年(1928) 自春徂秋,陕西大旱,滴雨未沾,泾阳县年雨量仅239.0毫米,井泉干涸,泾、渭、        汉、褒诸水断流,老树枯萎,夏秋收成不到二成,秋季颗粒未登,粮食缺乏,树皮、        草根采掘殆尽,赤地千里,遍野苍凉,大旱之际,陕北、关中20余县又遭巨雹之灾        秋,麦未下种,至冬,灾民饥寒交迫,关中发生灾民自缢、扑火、投井等惨剧民国18年(1929) 继上年陕西又大旱,泾阳县年雨量304.9毫米,陕北有局部水灾春,横山、大荔、        华阴、华县等县大风沙害稼春夏之交,雨泽愆期,二麦无收成,秋收不及二三成,        日毙饥民累百盈千7月,洛川县霖雨8月和9月间,天仍亢旱不雨,种麦又复失时,        人心慌恐,危急万分,举村逃亡者不一而足,村庄成墟,户绝烟火11月18日突降骤        雪,雨雪五六十日,积深1尺有余,至2~3尺,气候恒寒,积雪2月未消,冻死牛马、        果树无数,一般灾民无衣无食,生活陷于绝境眉县,武功各有万人坑数处,无处不        满,更有死于道路,无人掩埋者,难以数计民国19年(1930) 春,全省旱;长武、陇县、麟游、千阳、宝鸡又遭黑霜;米脂、富县、长武、白水、        蒲城、陇县、富平、眉县、周至、同官、石泉、镇安、城固、褒城等县小麦吐穗时        复遭风灾,被吹枯干,收成大减夏季,全省31个县降雹,打伤麦、豆、秋禾,33        个县因大雨,河水涨溢出现水灾,秋苗被冲,房屋被淹,尤以陕南为重,秋,陕北        及韩城降黑霜,秋禾冻萎,收成无望本年陕西省水旱并作,为连续第3年的大灾,        连续3年六料未收,人民乏食,草木树皮剥掘殆尽,后则裂啖死尸,食生人,卖儿鬻        女,贩人成市,男女老幼逃往甘肃、山西,流离失所,悬梁坠井者甚多,死亡枕藉,        十室九空,户绝烟火,一片凄凉景象泾阳县年雨量377.0毫米民国20年(1931) 春,全省干旱,关中各县及商县、柞水县降黑霜并狂风屡作、风烈天寒,麦苗多有        冻死,继以亢县,自冬至春,未见大风雪,苗多枯槁,夏收无望5月至7月,18个        县降雹,麦豆秋禾被打5月25日,渭南县降雹时,狂风暴雨并作,雹大如拳6月        24日,洛南县降雹,2小时地面积3尺余夏秋之交,关中、陕南大雨连绵,渭河,        汉水和丹江流域山水暴发,河水涨溢,决堤淹地,倒屋,毁秋禾,全省46个县遭水        灾,尤以陕南为重秋,陕北又遭黑霜民国21年(1932) 自冬至春,陕西数月未雨,天气亢旱3月13~16日,关中、陕南温度骤降,出现        严重黑霜,黑霜持续天数长,灾害重,西安日平均温度13日-0.7℃,14日-3.0℃,        15日-1.3℃,16日-4.7℃,14日最低温度-10.3℃,为三月份有记录以来的最低        值,不少地方麦苗冻死过半;3月23日、29日关中11个县降雹;4月、5月间又狂风大        作,二麦枯萎,夏田无望,早秋无法下种,粮价飞涨,人民生活难以维持5月2日至        七日,降雨,三原、富平、临潼、耀县等县河涨淹禾,人畜死亡亦多自夏徂秋,陕        北霖雨为患,田庐淹没,秋收大歉;关中陇县、千阳、凤翔,淳化、韩城、渭南、华县、        蓝田等县局部有水灾,大部分县仍缺雨干旱,西安市雨量7月47.4毫米,8月77.0毫米,        9月48.3毫米,10月0.3毫米,秋又歉收,且种麦困难陕南秋涝为患,南郑、镇巴、        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佛坪、商县、镇安等县水灾伤禾民国22年(1933) 4月7日,寒潮入侵,全省狂风大作,彻夜怒吼,气温迅速下降,西安市5日平温气温        16.1℃,8日降至4.8℃,普降黑霜,麦苗枯萎,秀而不实,收成极薄,岐山县每亩        仅收一二斗,灾情甚重,粮价陡涨5月和6月,全省45个县降雹6月17日后,暴雨        迭降,全省大小河渠无不泛滥,6月17~29日,关中洛、渭皆溢,大荔、华县、合阳、        长武、眉县、宝鸡等县受灾7月2日和3日,榆林、宜君、富县、洛川、府谷等县暴雨,        多暴发山洪7月20日以后关中各地连绵大雨20余日,间降暴雨,各河暴涨该年人        畜庐舍、农田、秋禾、棉花被水冲害,灾情惨重民国23年(1934) 春,同官县降霜5月上旬,留坝县水冲麦禾;11日,岐山县大雷雨,雍横2水暴涨,        游麦田甚多夏,榆林、洛川、同官、凤翔、扶风等县雨雹7月1日,岚皋、安康县        大雨,3日,沿河居民淹没无数7月上中旬,关中酷热近半月,14日,西安日平均温        度39.2℃,极端最高温度45.2℃,西安自9日起连续6日日平均温度在35.0℃以上,        大荔县志记载:“门窗箱柜热可灸手,锡碗置于桌面,烙痕宛然,人人如赴汤蹈火,        热毙者,日有所闻”酷热之后,16日和17日,关中、陕南大雨,西安日雨量55.0        毫米,临潼、岐山、旬阳等县山洪暴发,洪水成灾7月20日至8月23日,西安降雨        32.0毫米,旱秋初,西乡县旱,旁田稻多枯死,约三成收获8月6日,延安暴雨        水灾9月和10月,关中、陕南秋霖,西乡、石泉、宁羌、麟游、镇巴、乾县、汉阴、        略阳、商县、洛南、彬县、长安、韩城、绥德、榆林等县水灾,阴雨使棉桃不开,种        麦延期民国24年(1935) 春,关中东部、陕南亢旱数月麦收前大荔县、华县、眉县多大风,麦粒多有摇落        7月4~7日,长安、西安、蓝田、岐山、咸阳、商县、合阳、大荔、韩城、白河、洛        南、潼关等县市连日大雨、暴雨,沣河、太平河、浐、灞等河水暴涨,决堤成灾        横山县7月发洪水民国25年(1936) 春3月,陕南霜冻,南郑县18日和19日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4℃和0℃,宁羌、西乡、        平利、白河、镇巴、石泉、镇坪等县黑霜受灾,4月和5月间陕南又旱40余日,麦苗枯        槁8月,陇县、大荔、略阳等县水灾,嘉陵江连日大雨,18日,江水陡涨,入略阳城        7月4日和22日富县雹灾9月和10月,蓝田、蒲城、白河、旬阳等县旱60余日洛川        县旱民国26年(1937) 春,陕西旱,略阳县自上年10月至该年4月亢旱,麦豆枯死;省内民有食树皮、榆叶        充饥者春,同官县陨霜5月8日,平利县冰雹、暴雨成灾,雹积2寸,水高丈余,        冲毁田地河坝,6月16日和20日又下6月18日和24日,清涧县冰雹、大风,造成麦豆        失收,秋苗无望中部、同官、彬县、勉县等县有雹灾7月上、中旬,全省多雨,关        中阴雨连绵,洛河、渭河,嘉陵江等江河暴涨,沿河的长武、周至、高陵、长安、华        县、扶风、蒲城、千阳、略阳等县受灾,冲塌房屋,损伤秋田8月和9月,全省霪雨        过多,无定河两岸洪水暴发,洛川、米脂、富县等县伤秋稼民国27年(1938) 春、夏,米脂、横山、洛川等县旱5月和6月,扶风县、华县冰雹伤麦、棉6月,        关中、陕南阴雨连绵,多暴雨,白河县月雨量275.7毫米,华县麦积出芽8月,关中        伏旱9月和10月,关中、陕南霖雨民国28年(1939) 春,中部、蒲城、镇安等县霜伤损麦禾自春徂夏,陕北旱8月,中部、大荔、华        阴、华县、乾县暴雨成灾,凤翔、镇安、略阳、南郑等县旱9月,陕南秋涝成灾,收        成锐减韩城、蒲城、泾阳等县风灾,平利县水患,洛川、褒城县雹灾民国29年(1940) 春,陕北、关中狂风大作,黑霜骤降自春至初夏6月,陕北、关中亢旱,收获绝望,        尤以陕北,久旱不雨,榆林县1月至6月26日仅降雨13.1毫米,秋禾难以下种7月、8        月和9月,全省雨涝,南郑县8月降雨340.9毫米,城固县四山发水,关中棉蒴落,秋灾        霉烂8月1日,中部县、洛川县雹灾民国30年(1941) 4月初,寒潮入侵,5日,陕西降黑霜春,陕北旱,1月至6月,榆林县降雨17.5毫        米,陕北已大旱3年,灾民野草食尽,继以牛粪,饿殍遗尸亦争食,惨不忍闻7月多        雨,泾阳县暴雨成灾,渭河溃溢,咸阳、武功、扶风等县有灾8月,全省大部分县有        伏旱,陕南干旱奇重佳县、洛川、宜川、中部、同官、蒲城、永寿、洛南、彬县、        白水等县降雹民国31年(1942) 春,关中陨霜,麦歉收夏,同官县雨雹8月,全省伏旱;24日,延安市南川大        雨,山洪暴发,冲走89人,水推南关新市场,冲走戏楼,损失数百万元秋,同官县        霪雨为灾无定河大水满岸,米脂县受灾,黄河水使平民、朝邑2县受灾民国32年(1943) 4月上旬,寒潮入侵,宜川县以南,关中各地7日和8日陨霜,二麦歉收春,华县、        临潼县旱临潼县芒种前烈风连3昼夜,麦粒脱落受灾7月和8月,神木、府谷、榆        林、宜川、富平、蓝田、宝鸡、千阳等县降雹;扶风、耀县、略阳、留坝、镇安、长        安、合阳、韩城、户县、渭南、华县、 兴平等县暴雨,伤秋禾,水淹田庐,溺人畜        甚多;白河县夏秋连阴雨过多,日照不足,8月雨量386.6毫米,造成山洪暴发,秋        禾受损,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7斤民国33年(1944) 早春,陕西旱4月23日,蒲城、        大荔、白水、商县降雹,夏秋禾受损甚多5~9月,白河、米脂、榆林、靖边、麟游、        千阳、西乡、神木、平利、长武、旬邑、宁陕、汉阴、镇巴、镇安等县降雹,毁秋禾,        长武县7月23日一次冰雹历时2小时6月1日,略阳暴雨7月,关中旱,秋禾枯萎7        月9日,韩城大雨,山洪暴发成灾8月全省多雨、榆林、凤翔、泾阳、华县、大荔、        蓝田、旬阳、商县、柞水、白河、汉阴等县发山洪,冲淹秋禾,毁房屋田亩成灾民国34年(1945) 春2月和3月奇寒,麦根干冻,苗多枯萎3~5月,全省未有好雨,吐穗、扬花时又        遇旱风,麦歉收,合阳县麦收仅及一成,豌豆、大麦等颗粒皆无夏,榆林等县雹灾        7~9月,全省多雨,大荔、潼关、华阴等县水灾9月,华县渭水溢,秋禾被淹民国35年(1946) 春,榆林县旱夏秋,榆林、府谷、神木、佳县、咸阳、周至、户县、耀县、三原、        大荔等县雹灾7月,关中旱秋,勉县、三原、大荔县水灾8月至10月,榆林县3        个月雨量仅29.7毫米,大旱民国36年(1947) 春,关中、陕南黑霜杀麦自夏徂秋,关中、陕南暴雨,冰雹时降,又有旱,秋歉        收冬12月,极寒,西安17日起降温,日平均气温19日-11.4℃,为历年12月最低值,        20日-10.4℃,华县南乡棉竹多死,石榴、花椒等亦遭厄运民国37年(1948) 春,华县霪雨,麦灌花,发黄疸7月和8月,关中旱9月,关中阴雨民国38年(1949) 秋,关中、陕南大雨连绵40余日,9月,西安降雨322.7毫米,汉中降雨565.9毫        米,秋田下坏,河水暴涨,泾、渭、沣、浐及黄河沿岸低凹地带几乎无不波及,三原、        高陵、兴平、华阴、平民、宝鸡、朝邑、潼关等县除地势较高者外,水深1~5尺,二        华被淹耕地占44.8%,受灾人口47万多陕南汉水泛溢,沿河岸水灾颇重,洋县因久        雨稻子生芽,山阳、镇安、柞水、商南、丹凤等县受灾较重,灾区的收成仅25%,白        河、旬阳、安康、汉阴、石泉、紫阳等县均遭水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中历史的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中历史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陕西重大自然灾害)

关中历史的自然灾害

民国元年(1912) 秋,同官、户县、大荔等县大旱,秋禾旱干,种麦无雨。民国2年(1913)  夏,米脂县旱。9月,华县,长安县多雨,淹禾。民国3年(1914)  3月,商南县雪,冻死花木。7月,商南县雹。宝鸡县渭水冲没阳平镇民田。民国4年(1915)  夏收全无,秋田颗粒未登,致流亡载道,卖妻鬻子,层见累出。夏,蒲城等8县旱。        6月起,宝鸡县旱至次年8月,渭水先消候涸。8月22日,华县山洪暴发成灾。民国5年(1916)  春,夏,陕西亢旱,井泉干涸,禾苗枯萎。春夏之交米脂县暴风时作。4月,咸阳县        霜杀麦苗。8月2日,紫阳县大雨雹损田禾。9月8日,宝鸡县雨雹,大如卵。9月15日,        宝鸡、周至县雹灾。11月,横山县积雪3尺、寒冻异常。民国6年(1917)  春,关中东部、中部旱。夏,礼泉、安塞、横山县大雨成灾。7月,安塞县大水入城。        夏,佳县雹灾。入秋,关中、陕南霪雨成灾,蒲城、宝鸡、凤翔、富平4县灾情尤重,        宁强县霪雨数月。8月3日,华县雹灾。8月19日,华县黑风大作。民国7年(1918)  绥德县雹灾。夏,米脂县亢旱。7月,大荔县大雨如注者4昼夜,洛水涨至城南崖下。        秋,咸阳、华阴县大雨,沣、渭皆溢,淹秋禾无算。汉阴县汉江大水。民国8年(1919)  春,宝鸡县、大荔县旱,宝鸡县霜,麦豆薄收。春夏,汉阴、安康县亢旱薄收。夏,        紫阳县旱涝相继,秋收无望;横山、安塞、商南、白河等县大雨水灾。秋冬,商南县        旱。米脂、神木、合阳、大荔、平利、清涧、镇安、佛坪、绥德等县雹灾。民国9年(1920)  陕西大旱,春雨稀少,麦收异常歉薄,入夏后数月不雨,谷豆棉枯槁。宜君、中部、        富县、吴堡、横山、扶风、咸阳、乾县、山阳、千阳、合阳、永寿、商县等县雨雹成        灾。武功、蒲城、大荔、渭南、乾县、柞水等县阴雨,河水暴涨,冲淹秋禾。6月,        乾县漆水河出现百年来最大洪水。民国10年(1921) 陕西夏遭旱魃,夏麦歉收,受灾72县,灾民124.3万多人。3月,镇安黑霜杀麦。        夏,榆林,延川、扶风、山阳等县降雹。6月,陕西大水。7月7日,石泉等县雨大如        豆。7月12日,安康,旬阳等地汉江大洪水,汉阴城西南一片汪洋。夏,周至、户县、        眉县、陇县、渭南、长安等县河水暴涨,淹没秋田。秋,关中,陕南秋雨连绵,河水        泛涨,冲淹秋田、房屋。本年水灾奇重,计53县受灾。冬,哀鸿遍野,商县、安康等        县民食树皮、野草,流徙死亡于道,灾情之重为数十年所未有。民国11年(1922) 春,西乡县旱。6月,合阳、米脂县雹灾。陕西入秋后,数月亢旱,河北各县二麦多        未下种。11月25日和26日,洋县降黑霜。民国12年(1923) 去秋至春,陕西亢旱成灾,各县灾民多至10万余以致20余万。4月17日,陕南大雪,        田禾受损。大荔、武功、岐山、华县、华阴、彬县、褒城、城固、石泉、西乡、镇        安等县因雨,河水涨溢成灾。9月30日,榆林县降雹,伴暴雨、大风,雹带长60余里,        所过之处收成全无。横山、宜君、淳化、临潼、陇县等撒。民国13年(1924) 春,陕西亢旱,入夏后持续干旱,夏秋歉薄,成灾者40余县。7月和8月,神木、榆林、        靖边、富县、宝鸡、岚皋、紫阳等县降雹,岚皋、紫阳、汉阴、商县先后发生暴雨、        霪雨灾害。民国14年(1925) 自冬入春,凤翔、千阳、麟游、长武、礼泉、合阳、安康、白河、汉阴等县旱,夏        禾歉薄。3月,麟游、乾县降霜,自春至秋,陕北大旱。5月和6月,榆林、清涧、米        脂、武功、渭南、大荔、宁陕、平利等县降雹。7月,关中、陕南霪雨连绵,淹没        田禾成灾;清涧、富县、中部、保安、宜君、大荔、宝鸡、麟游、武功、安定、佳县、        府谷、宜川等降雹。9月9日,神木县雹灾。秋,华县霪雨,太平河决。民国15年(1926) 4月,镇安县降黑霜,麦尽死,春夏又旱、大饥。5月,澄城县、户县旱,麦歉收。秋,        横山县旱。8月,岐山县大风。民国16年(1927) 同官县、薄城县雹灾。秋,户县大旱,麦未种。民国17年(1928) 自春徂秋,陕西大旱,滴雨未沾,泾阳县年雨量仅239.0毫米,井泉干涸,泾、渭、        汉、褒诸水断流,老树枯萎,夏秋收成不到二成,秋季颗粒未登,粮食缺乏,树皮、        草根采掘殆尽,赤地千里,遍野苍凉,大旱之际,陕北、关中20余县又遭巨雹之灾。        秋,麦未下种,至冬,灾民饥寒交迫,关中发生灾民自缢、扑火、投井等惨剧。民国18年(1929) 继上年陕西又大旱,泾阳县年雨量304.9毫米,陕北有局部水灾。春,横山、大荔、        华阴、华县等县大风沙害稼。春夏之交,雨泽愆期,二麦无收成,秋收不及二三成,        日毙饥民累百盈千。7月,洛川县霖雨。8月和9月间,天仍亢旱不雨,种麦又复失时,        人心慌恐,危急万分,举村逃亡者不一而足,村庄成墟,户绝烟火。11月18日突降骤        雪,雨雪五六十日,积深1尺有余,至2~3尺,气候恒寒,积雪2月未消,冻死牛马、        果树无数,一般灾民无衣无食,生活陷于绝境。眉县,武功各有万人坑数处,无处不        满,更有死于道路,无人掩埋者,难以数计。民国19年(1930) 春,全省旱;长武、陇县、麟游、千阳、宝鸡又遭黑霜;米脂、富县、长武、白水、        蒲城、陇县、富平、眉县、周至、同官、石泉、镇安、城固、褒城等县小麦吐穗时        复遭风灾,被吹枯干,收成大减。夏季,全省31个县降雹,打伤麦、豆、秋禾,33        个县因大雨,河水涨溢出现水灾,秋苗被冲,房屋被淹,尤以陕南为重,秋,陕北        及韩城降黑霜,秋禾冻萎,收成无望。本年陕西省水旱并作,为连续第3年的大灾,        连续3年六料未收,人民乏食,草木树皮剥掘殆尽,后则裂啖死尸,食生人,卖儿鬻        女,贩人成市,男女老幼逃往甘肃、山西,流离失所,悬梁坠井者甚多,死亡枕藉,        十室九空,户绝烟火,一片凄凉景象。泾阳县年雨量377.0毫米。民国20年(1931) 春,全省干旱,关中各县及商县、柞水县降黑霜并狂风屡作、风烈天寒,麦苗多有        冻死,继以亢县,自冬至春,未见大风雪,苗多枯槁,夏收无望。5月至7月,18个        县降雹,麦豆秋禾被打。5月25日,渭南县降雹时,狂风暴雨并作,雹大如拳。6月        24日,洛南县降雹,2小时地面积3尺余。夏秋之交,关中、陕南大雨连绵,渭河,        汉水和丹江流域山水暴发,河水涨溢,决堤淹地,倒屋,毁秋禾,全省46个县遭水        灾,尤以陕南为重。秋,陕北又遭黑霜。民国21年(1932) 自冬至春,陕西数月未雨,天气亢旱。3月13~16日,关中、陕南温度骤降,出现        严重黑霜,黑霜持续天数长,灾害重,西安日平均温度13日-0.7℃,14日-3.0℃,        15日-1.3℃,16日-4.7℃,14日最低温度-10.3℃,为三月份有记录以来的最低        值,不少地方麦苗冻死过半;3月23日、29日关中11个县降雹;4月、5月间又狂风大        作,二麦枯萎,夏田无望,早秋无法下种,粮价飞涨,人民生活难以维持。5月2日至        七日,降雨,三原、富平、临潼、耀县等县河涨淹禾,人畜死亡亦多。自夏徂秋,陕        北霖雨为患,田庐淹没,秋收大歉;关中陇县、千阳、凤翔,淳化、韩城、渭南、华县、        蓝田等县局部有水灾,大部分县仍缺雨干旱,西安市雨量7月47.4毫米,8月77.0毫米,        9月48.3毫米,10月0.3毫米,秋又歉收,且种麦困难。陕南秋涝为患,南郑、镇巴、        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佛坪、商县、镇安等县水灾伤禾。民国22年(1933) 4月7日,寒潮入侵,全省狂风大作,彻夜怒吼,气温迅速下降,西安市5日平温气温        16.1℃,8日降至4.8℃,普降黑霜,麦苗枯萎,秀而不实,收成极薄,岐山县每亩        仅收一二斗,灾情甚重,粮价陡涨。5月和6月,全省45个县降雹。6月17日后,暴雨        迭降,全省大小河渠无不泛滥,6月17~29日,关中洛、渭皆溢,大荔、华县、合阳、        长武、眉县、宝鸡等县受灾。7月2日和3日,榆林、宜君、富县、洛川、府谷等县暴雨,        多暴发山洪。7月20日以后关中各地连绵大雨20余日,间降暴雨,各河暴涨。该年人        畜庐舍、农田、秋禾、棉花被水冲害,灾情惨重。民国23年(1934) 春,同官县降霜。5月上旬,留坝县水冲麦禾;11日,岐山县大雷雨,雍横2水暴涨,        游麦田甚多。夏,榆林、洛川、同官、凤翔、扶风等县雨雹。7月1日,岚皋、安康县        大雨,3日,沿河居民淹没无数。7月上中旬,关中酷热近半月,14日,西安日平均温        度39.2℃,极端最高温度45.2℃,西安自9日起连续6日日平均温度在35.0℃以上,        大荔县志记载:“门窗箱柜热可灸手,锡碗置于桌面,烙痕宛然,人人如赴汤蹈火,        热毙者,日有所闻。”酷热之后,16日和17日,关中、陕南大雨,西安日雨量55.0        毫米,临潼、岐山、旬阳等县山洪暴发,洪水成灾。7月20日至8月23日,西安降雨        32.0毫米,旱。秋初,西乡县旱,旁田稻多枯死,约三成收获。8月6日,延安暴雨        水灾。9月和10月,关中、陕南秋霖,西乡、石泉、宁羌、麟游、镇巴、乾县、汉阴、        略阳、商县、洛南、彬县、长安、韩城、绥德、榆林等县水灾,阴雨使棉桃不开,种        麦延期。民国24年(1935) 春,关中东部、陕南亢旱数月。麦收前大荔县、华县、眉县多大风,麦粒多有摇落。        7月4~7日,长安、西安、蓝田、岐山、咸阳、商县、合阳、大荔、韩城、白河、洛        南、潼关等县市连日大雨、暴雨,沣河、太平河、浐、灞等河水暴涨,决堤成灾。        横山县7月发洪水。民国25年(1936) 春3月,陕南霜冻,南郑县18日和19日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4℃和0℃,宁羌、西乡、        平利、白河、镇巴、石泉、镇坪等县黑霜受灾,4月和5月间陕南又旱40余日,麦苗枯        槁。8月,陇县、大荔、略阳等县水灾,嘉陵江连日大雨,18日,江水陡涨,入略阳城。        7月4日和22日富县雹灾。9月和10月,蓝田、蒲城、白河、旬阳等县旱60余日。洛川        县旱。民国26年(1937) 春,陕西旱,略阳县自上年10月至该年4月亢旱,麦豆枯死;省内民有食树皮、榆叶        充饥者。春,同官县陨霜。5月8日,平利县冰雹、暴雨成灾,雹积2寸,水高丈余,        冲毁田地河坝,6月16日和20日又下。6月18日和24日,清涧县冰雹、大风,造成麦豆        失收,秋苗无望。中部、同官、彬县、勉县等县有雹灾。7月上、中旬,全省多雨,关        中阴雨连绵,洛河、渭河,嘉陵江等江河暴涨,沿河的长武、周至、高陵、长安、华        县、扶风、蒲城、千阳、略阳等县受灾,冲塌房屋,损伤秋田。8月和9月,全省霪雨        过多,无定河两岸洪水暴发,洛川、米脂、富县等县伤秋稼。民国27年(1938) 春、夏,米脂、横山、洛川等县旱。5月和6月,扶风县、华县冰雹伤麦、棉。6月,        关中、陕南阴雨连绵,多暴雨,白河县月雨量275.7毫米,华县麦积出芽。8月,关中        伏旱。9月和10月,关中、陕南霖雨。民国28年(1939) 春,中部、蒲城、镇安等县霜伤损麦禾。自春徂夏,陕北旱。8月,中部、大荔、华        阴、华县、乾县暴雨成灾,凤翔、镇安、略阳、南郑等县旱。9月,陕南秋涝成灾,收        成锐减。韩城、蒲城、泾阳等县风灾,平利县水患,洛川、褒城县雹灾。民国29年(1940) 春,陕北、关中狂风大作,黑霜骤降。自春至初夏6月,陕北、关中亢旱,收获绝望,        尤以陕北,久旱不雨,榆林县1月至6月26日仅降雨13.1毫米,秋禾难以下种。7月、8        月和9月,全省雨涝,南郑县8月降雨340.9毫米,城固县四山发水,关中棉蒴落,秋灾        霉烂。8月1日,中部县、洛川县雹灾。民国30年(1941) 4月初,寒潮入侵,5日,陕西降黑霜。春,陕北旱,1月至6月,榆林县降雨17.5毫        米,陕北已大旱3年,灾民野草食尽,继以牛粪,饿殍遗尸亦争食,惨不忍闻。7月多        雨,泾阳县暴雨成灾,渭河溃溢,咸阳、武功、扶风等县有灾。8月,全省大部分县有        伏旱,陕南干旱奇重。佳县、洛川、宜川、中部、同官、蒲城、永寿、洛南、彬县、        白水等县降雹。民国31年(1942) 春,关中陨霜,麦歉收。夏,同官县雨雹。8月,全省伏旱;24日,延安市南川大        雨,山洪暴发,冲走89人,水推南关新市场,冲走戏楼,损失数百万元。秋,同官县        霪雨为灾。无定河大水满岸,米脂县受灾,黄河水使平民、朝邑2县受灾。民国32年(1943) 4月上旬,寒潮入侵,宜川县以南,关中各地7日和8日陨霜,二麦歉收。春,华县、        临潼县旱。临潼县芒种前烈风连3昼夜,麦粒脱落受灾。7月和8月,神木、府谷、榆        林、宜川、富平、蓝田、宝鸡、千阳等县降雹;扶风、耀县、略阳、留坝、镇安、长        安、合阳、韩城、户县、渭南、华县、 兴平等县暴雨,伤秋禾,水淹田庐,溺人畜        甚多;白河县夏秋连阴雨过多,日照不足,8月雨量386.6毫米,造成山洪暴发,秋        禾受损,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7斤。民国33年(1944) 早春,陕西旱。4月23日,蒲城、        大荔、白水、商县降雹,夏秋禾受损甚多。5~9月,白河、米脂、榆林、靖边、麟游、        千阳、西乡、神木、平利、长武、旬邑、宁陕、汉阴、镇巴、镇安等县降雹,毁秋禾,        长武县7月23日一次冰雹历时2小时。6月1日,略阳暴雨。7月,关中旱,秋禾枯萎。7        月9日,韩城大雨,山洪暴发成灾。8月全省多雨、榆林、凤翔、泾阳、华县、大荔、        蓝田、旬阳、商县、柞水、白河、汉阴等县发山洪,冲淹秋禾,毁房屋田亩成灾。民国34年(1945) 春2月和3月奇寒,麦根干冻,苗多枯萎。3~5月,全省未有好雨,吐穗、扬花时又        遇旱风,麦歉收,合阳县麦收仅及一成,豌豆、大麦等颗粒皆无。夏,榆林等县雹灾。        7~9月,全省多雨,大荔、潼关、华阴等县水灾。9月,华县渭水溢,秋禾被淹。民国35年(1946) 春,榆林县旱。夏秋,榆林、府谷、神木、佳县、咸阳、周至、户县、耀县、三原、        大荔等县雹灾。7月,关中旱。秋,勉县、三原、大荔县水灾。8月至10月,榆林县3        个月雨量仅29.7毫米,大旱。民国36年(1947) 春,关中、陕南黑霜杀麦。自夏徂秋,关中、陕南暴雨,冰雹时降,又有旱,秋歉        收。冬12月,极寒,西安17日起降温,日平均气温19日-11.4℃,为历年12月最低值,        20日-10.4℃,华县南乡棉竹多死,石榴、花椒等亦遭厄运。民国37年(1948) 春,华县霪雨,麦灌花,发黄疸。7月和8月,关中旱。9月,关中阴雨。民国38年(1949) 秋,关中、陕南大雨连绵40余日,9月,西安降雨322.7毫米,汉中降雨565.9毫        米,秋田下坏,河水暴涨,泾、渭、沣、浐及黄河沿岸低凹地带几乎无不波及,三原、        高陵、兴平、华阴、平民、宝鸡、朝邑、潼关等县除地势较高者外,水深1~5尺,二        华被淹耕地占44.8%,受灾人口47万多。陕南汉水泛溢,沿河岸水灾颇重,洋县因久        雨稻子生芽,山阳、镇安、柞水、商南、丹凤等县受灾较重,灾区的收成仅25%,白        河、旬阳、安康、汉阴、石泉、紫阳等县均遭水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