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

​几年前网上曾经有个调查: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

结果一公布,最受欢迎的人,居然不是神通广大的孙猴子,而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

和身边的人提起猪八戒,十之八九都喜欢,而且以女性朋友居多。

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1)

猪八戒也频频登上银幕,有《春光灿烂猪八戒》《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等。

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居然有40多个,其中最广泛的2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娶媳妇——尽想好事。

还有那两首旋律轻快诙谐的《猪八戒背媳妇》和《好春光》,几乎成了洗脑神曲。

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的视线逐渐转移到了猪八戒身上。这一转移不要紧,发现了他很多有意思的秘密。


01 历史上真有“八戒”其人,不过他姓朱


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2)

在三国时期,真的有一位叫“八戒”的人,不过此人姓朱,不姓猪。

朱八戒,原名朱士行,八戒是他的法号,颍川(河南禹州)人,是当时的一位高僧。

公元250年,印度高僧到洛阳白马寺译经,朱士行第一个登坛受戒,成为中国第一个汉族僧人。

朱士行在洛阳一带讲解《小品般若经》,却发现经书被当初的翻译者删略了很多内容,有很多章节词义不明,说不通也讲不顺,讲起来很费劲。

后来,他打听到西域有完整的《大品般若经》,于是立志涉险西域,求取真经。

公元260年,57岁的朱士行从长安出发,越过沙漠,克服种种困难才到达西域,得到了《大品般若经》梵本。

因此论起西行取经,他算的上是第一人,比真实的玄奘西行还早了300多年。

《大品般若经》共90章,60余万字,朱士行就地抄写完经书,但他年事已高无法返回,只好派弟子们把抄好的经书送回洛阳。

不成想,此事受到了西域小乘信徒的极力阻扰。

这是由于当时小乘佛法居于正统地位,而《大品般若经》属于大乘佛法,它的推广受到严格控制和打压。

经过20多年后的努力,直到公元282年,《大品般若经》才被朱士行的徒弟辗转传到中国。

就在那年,已经80岁高龄的朱士行,终于完成了一生的夙愿,在西域安然圆寂。

现在,西湖飞来峰的龙泓洞里,还有一组宋代浮雕“白马驮经”,上面就刻着“朱八戒”三个字。

这位八戒有着和玄奘一样的信仰和毅力,可为什么小说《西游记》里的八戒,却是个完全相反的设定呢?

这是因为,吴承恩老家有个名叫朱八的人,就是个又懒又馋、还爱偷偷摸摸的。

吴承恩认为这种人兼具猪的特性,要经过磨练才能成人,世人应该以朱八为戒。

于是,他融合了朱士行和朱八的故事原型,再加上天蓬元帅和野猪精的神话素材,创作出了猪八戒这个独特的文学形象。


02 看似蠢头蠢脑的猪八戒,情商高着呢


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3)

小说里,孙悟空总是称呼猪八戒时为“呆子”。生活中,我们调侃谁比较傻,也会戏称他为“二师兄”。

大家都觉得猪八戒是蠢头蠢脑的,但其实他一点都不傻,情商还极高。

每次唐僧被抓后,猪八戒就张罗着分家,嚷着回他的高老庄跟媳妇团聚,他可是时刻打着自己精明的小算盘。

孙悟空总骂他是“恋家鬼”,唐僧也曾一度质疑八戒的取经决心,可是他的一番机灵话,立马让唐僧疑虑尽消。

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服侍师父去西天取经,誓无退悔,这叫做恨苦修行。

当借宿敲门时,唐僧总会埋怨他和猴子的丑陋相貌吓坏了人家,八戒的回复又俏皮又应景,还不忘拍拍马屁。

不瞒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若像在高老庄时,把嘴一掬、耳朵一摆能吓坏二三十人。

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后,猪八戒升任老大,唐僧问他去哪里化缘,他拍着胸脯,豪言壮语喷薄而出:

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虽然没走多远八戒就偷懒睡着了,但你看这态度是多么坚决啊!

八戒到了花果山请孙悟空,可顺着、捧着,一切方法都不奏效,请将不如激将,他干脆编了一通瞎话:

一提到大师兄你,那妖怪破口大骂:什么孙行者,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

果然此言一出,孙悟空怒气冲天,立马就要寻那妖怪一决雌雄。

除了内部氛围,猪八戒也一直试图维护良好的外部关系。

当师徒被流沙河和沙和尚挡住去路,无计可施的孙悟空要去请观音菩萨来帮忙,这时他还不忘让大师兄给菩萨捎个信:

师兄,你去时,千万与我复上一句:向日多承指教。

当木吒奉命前来收复沙僧时,八戒一见,连忙上去和人家寒暄,拉关系:

向蒙尊者指示,得见菩萨,我老猪果遵法教,今喜拜了沙门。这一向在途中奔碌,未及致谢,恕罪恕罪。

撇去奉承不说,但至少看起来就是知恩图报的种儿,这样的猪谁不喜欢呢?

在五庄观,镇元大仙抓回偷吃人参果的师徒们,把他们浑身裹起来要油炸,都死到临头了,八戒还说:

先生,上头倒不打紧,只是下面留孔儿,我们好出恭。

出恭就是拉粑粑,这八戒够恶心、够搞笑,就是被油炸死了也不能被憋死。

看这个八戒,又机灵又知感恩,懂人情世故,还有点兵法韬略,天上地下、团队内外都混的很开。

这样的猪能是呆子吗?简直就是大智若愚啊!


03 比起悟空,老犯错的八戒更讨唐僧喜欢


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4)

原著《西游记》中,唐僧为督促他断了“五荤三厌”,特地为他取名“八戒”。

五荤,指容易激发情欲的五种荤菜:大蒜、小蒜、韭菜、葱和洋葱。三厌,指有忠诚之称的三种动物:大雁、狗和乌龟。

实际上,唐僧对他的要求不简单是“不能吃这8种食物”,更要求他遵循“佛教的八条戒律”: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过午不食。

可猪八戒并没能戒掉这些个毛病,而且总是屡教不改、我行我素。

猪八戒因贪恋美色而被菩萨绑在树上,第二天早上被解救下来后,满脸羞愧的表态说:

从今后,再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而去。

这可是出家人犯了色戒,性质很严重!可是向来眼里揉不进沙子的唐僧,听了八戒的检讨之后,立即原谅了八戒,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既如此说才是。

到了平顶山上,孙悟空故意捉弄着让猪八戒去巡山,这时唐僧却护着八戒,骂起了悟空:

你这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你巧言令色,撮弄他去什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

孙悟空断定八戒会偷懒、回来后撒个谎了事,便尾随打探并告知师父,可唐僧也还是不信:

他两个耳朵盖眼睛,愚拙之人也,他会编什么慌?又是你捏合什么鬼话赖他哩。

等到八戒的谎言被揭穿后,孙悟空就要揍他时,八戒赶紧扯住师父求情,护短的唐僧说到:

悟空说你编谎,我还不信。今果如此,其实该打。但如今过山人少使唤,悟空,你且饶他,待过了山再打吧。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唐僧对猪八戒偏听偏信,甚至有点纵容八戒。反之,他平时对孙悟空可是很严格的呢。

原本,上有功力强大的孙悟空,下有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老二的位置应该很尴尬,而他却如鱼得水。

这是因为,猪八戒却看得很清楚,老大不服管教,老三默默无闻,唐僧只能和自己最铁。

猪八戒也正是摸准了唐僧要借他敲打孙悟空的心理,才敢屡屡犯戒,这正是他的精明之处。


猪八戒取经之前的主要经历(真实的八戒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5)

孙悟空高高在上,值得歌颂,但飞扬跋扈的个性也是他的一大槽点,同时又离我们的现实太过遥远。

而猪八戒穿梭于人情世故之中,才是普罗大众的代表,这也是八戒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当然,任何一个人物都是不完美的,都有优缺点。贪吃、贪睡、贪婪,这些毛病就不要向猪八戒学习了,小心长成猪八戒的模样。

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能说会道的猪八戒,唇齿之中见智慧。做一个春光灿烂的猪八戒,生活处处有阳光。做一个人情世故的猪八戒,人生定然会绽放!

如果可以做一个“朱士行”般的“八戒”,取得自己人生的真经,那就更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