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

1957年,原四川濯水镇的一家公私合营商店里,几个伙计正在店里东翻西找。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走了出来,问几个人:“你们找什么呢?”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

伙计小付说:“小王媳妇做了几双新鞋子,托人从老家给带来的。当时店里生意忙,小王顺手就放在柜子上了,这一眨眼的空,鞋就找不到了,这不大家一起帮忙找,看是不是落在哪儿了。”

老农看着几个伙计说:“店里就咱们几个人,肯定还在店里,好好的一双鞋还能‘不翼而飞’了?”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

这句话让小付停下正在翻找的双手,抬起头来认真注视着老农,而对方已经走进了屋里。

小付猛然想起了什么,小声说了一句:“坏了!”接着就来到了当地公安局,说自己发现一名潜伏在人民中的国民党特务。

经过调查,这个老农正是周总理点名寻找的,新中国最后一个潜伏在人民中的国民党将军,较场口血案的主要策划人和参与者郑蕴侠。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3)

人物生平

如果不是走上了国民党这条错误的道路,郑蕴侠或许可以为中国做出很多的贡献。

郑家是书香世家,祖父郑重光是清朝末年的黄平县知县,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无形中影响了郑蕴侠的父亲,也就是郑宗尧的思想。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4)

清朝末年,因为闭关锁国惨遭列强铁骑蹂躏的中国有志之士意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付诸行动。19世纪末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就靠着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在东方成为了强国,因此民国时期不少有能力的家庭,都会选择日本作为孩子留学的地点。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5)

郑宗尧就是其中之一,当他踏上前往日本的游轮时,就立下决心一定要报效国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期间,郑宗尧结识了孙中山,同期加入了同盟会,后在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中有突出表现。

就在郑宗尧为人民民主而呐喊时,一个婴儿在四川临川降生,他就是郑蕴侠。虽然常年见不到父亲,但得益于母亲是个大家闺秀,郑蕴侠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6)

母亲经常讲述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故事,小小的郑蕴侠每每听到这些故事,心中都会泛起波浪,眼眶里噙着晶莹的泪花,胸中奔腾着一股股热血。

成为一个民族英雄,成为一个父亲这样的人,是郑蕴侠从小到大的目标。

郑蕴侠以父亲为榜样,从小学习成绩就格外优秀,中学毕业后高分考入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不出意外,在他顺利完成学业后,就会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让母亲过上安稳的生活。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7)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郑蕴侠也是这样想的,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天,郑蕴侠和同学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感叹着上海的繁华。突然身后冲出了几个英国水兵,撞到了他们。英国水兵不仅没有道歉,反而骂骂咧咧,言语中不乏侮辱之词。

英国水兵的侮辱行为刺激到了郑蕴侠和同学,双方为此发生了冲突。奈何双拳难敌四脚,冲突中一位同学的腿被英国水兵打断。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8)

郑蕴侠正欲和对方辩解,见到有巡警前来,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知,巡警将醉酒的英国水兵进行了拘留。

本以为英国水兵会受到惩罚,向郑蕴侠一行人道歉,没想到等到第二天郑蕴侠去警局交涉时,却听到肇事者已经被引渡,而他们仗着自己的治外法权,竟然不用受到任何惩罚。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9)

这件事极大触动了郑蕴侠,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正是因为国家军队落后,外国人才敢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郑蕴侠愤而转报了黄埔军校,立志成为一名军人,用战场上的战功让外国人学会“尊重”二字。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0)

加入中统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自古以来,军人总是将自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愈是祖国需要,愈是会果断地踏上征程。

北伐战争打响后,郑蕴侠毅然决然加入了北伐队伍。因为上海法学院的学历,他得到了何应钦的赏识,并且在第一军军法处担任上尉军法官。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1)

其实此时不仅仅是何应钦,就连深受蒋介石青睐的嫡系一脉中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也对郑蕴侠青眼有加,一次次表示想要将郑蕴侠调到中统。

何应钦有惜才之心,他深知郑蕴侠是难得拥有上海法学院和黄埔军校两张王牌的人才,如果用心培养,未来或可成左膀右臂,助他步步高升。

可何应钦更清楚,自己再有实力,也不能跟陈家兄弟相提并论,只好忍痛割爱,同意将郑蕴侠调任中统。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2)

后来郑蕴侠回忆起自己加入清白团的那个晚上,在陈果夫家的地下室,他们对着蒋介石的画像宣誓。让郑蕴侠记忆深刻的是,他竟然丝毫没有感觉到热血沸腾,只觉得那个地方烛光惨淡,冷气逼人,阴森恐怖。

因为郑蕴侠此时主要负责法律和文书工作,不曾参与到实际的国共内战中来,他也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发挥作用,双手未曾沾染上我党和爱国人士的鲜血。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3)

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响,民众哀嚎之声深深刺激到郑蕴侠的神经。他本可以坐在办公室,继续从事文书工作,但他想起儿时母亲向他讲起的民族英雄和爱国故事,心中腾起滚滚热血,毫不犹豫率领政工队支援前线,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的铁骑。

在滕县守城战中,和他并肩作战的王铭章为了苦苦撑到援军到来,负伤后也一直坚守在一线,最后因腹部中弹30余处壮烈殉国。

郑蕴侠悲从中来,满含仇恨地写下:“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东洋血。”以此表示自己抗击日寇的决心。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4)

数千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可以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熄火相传的原因。

在无数爱国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此时郑蕴侠的人生,却有了180度的大逆转。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5)

校场口血案

客观来讲,郑蕴侠身上的爱国情愫不容忽视,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确实为中华民族驱除鞑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他最终会成为人民公敌,也是因为他在人民内部问题上,没有看清黑白的慧眼,没有针砭时弊的能力,更没有审时度势的态度。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一心想要抢夺胜利果实,从军事上包围和“蚕食”我党的胜利果实,以郑蕴侠为代表的国民党特务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反共”。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式后,为了庆祝政协会议成功举办,政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团体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其中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章乃器等人均到场参与。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6)

得知这一消息后,陈立夫纠集方治、叶秀峰、王思诚、郑蕴侠等人,蓄意进行秘密破坏。

2月10日,团体陆陆续续进入会场,郑蕴侠带着一伙人以会场没有悬挂总理遗像为由蓄意挑刺,让场面一度混乱。

在大会主席李公朴上台发言时,看到郑蕴侠依旧站在一旁,便请其下台。郑蕴侠什么也没说,摘下头顶上的帽子,手臂越过头顶连挥三下。

这是郑蕴侠和特务分子们约定好的信号,只见特务们一拥而上,对准备发言的李公朴一阵拳打脚踢,致使李公朴全身多处出血受伤。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7)

在场群众见到特务伤人,立刻表达抗议,高声呼喊:“不准特务行凶!不准打人!”

没想到呼喊不仅没有阻止暴行,反而让特务们变本加厉,对参加集会的民主人士和群众也进行毒打。

令人发指的是,特务当时并未将矛头对准郭沫若,见其受伤不重,郑蕴侠竟然安排手下单独对郭沫若下手,导致其受重伤。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8)

特务暴行一直持续到周恩来、冯玉祥赶到,对特务严厉斥责,特务们才算四散而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校场口血案”。

潜逃生涯

此后,郑蕴侠在国民党内如鱼得水,他也一路高升为了少将政治部主任兼军特别党部书记长。可郑蕴侠根本没想到,他的报应会来得如此之快。

1949年,解放大势已定,许多审时度势的国民党将领及时弃暗投明,转投我军部下,为全国迎来解放贡献一份力量。但郑蕴侠冥顽不灵,带领一支政工队在重庆一带活动,妄图阻止我军。

正义属于人民,胜利属于正义之师。当我军挥师来到重庆时,重庆一带国民党散部如作鸟兽散,不攻自破。

郑蕴侠眼见颓势已定,不得不选择逃亡。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19)

蒋介石命令对重庆实施“焦土政策”,对兵工厂、水电厂、机场等重大建筑物均予以彻底破坏。完成这些任务后,距离最后一架撤台飞机起飞还有四个小时。

郑蕴侠心急火燎地赶往飞机起飞地成都,可此时成都已经迎来解放,他已经失去了最后乘坐飞机的机会。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0)

郑蕴侠盘算了一下,以目前的情况,他可以选择的逃亡地有三个,一个是台湾省,因为目前国民党部下均逃亡此地;一个是海南,此时还尚未迎来解放;再一个是滇缅金三角地区,这里有不少国民党残部活动。

思忖再三,郑蕴侠最终选择了滇缅金三角,一是因为台湾省和海南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路上很容易暴露身份,二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郑蕴侠曾经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住持战地通讯工作,对该地区沿线地形地貌和路线非常熟悉。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1)

郑蕴侠化身为一个名叫何安平的木材商人,开始了逃亡之路。

一路上,随处可见“清匪反霸”、“除奸肃特”的标语,显得格外刺目。到了城里,随处可见我军亲切地和老百姓打招呼,询问家人近来情况。郑蕴侠心里只觉得一惊,我军和老百姓关系这么好,怕是很容易就能认出身份来。

趁着天黑,郑蕴侠见四下无人,将配枪和子弹悉数扔进了沱江,长舒了一口气。从成都出逃后,郑蕴侠走到了大足县龙水镇,后又直奔川南,来到赤水河畔川黔交接的叙永县,准备过赤水河到贵州毕节,然后经威宁过云南逃亡境外。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2)

可没想到刚到毕节,郑蕴侠就发现满城都是解放军,这才知道因国民党残部土匪暴动,从毕节到云南的路全部被截断。

听到这话,郑蕴侠心凉了半截,他心里实在太清楚,自己这是逃不出去了。又是又化名刘正刚,靠几张造假的证明逃过了我军一次次搜查。

潜伏濯水镇

1950年,郑蕴侠假借寻亲之名,在川黔接壤的濯水镇住下,成为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因为经常和山民们打交道,郑蕴侠无论是说话方式还是行为举止,都和镇子上的居民一般无二。加上常年风吹日晒,他的皮肤也变得十分黝黑。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3)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朴实本分的老农,曾经竟然是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呢?

因为收入不高,解放后划分成分时,善意的村民还为郑蕴侠提供证据,划分成了贫农,并且分得几亩土地,让他有了裹腹的生计。

别看郑蕴侠表面无所谓,其实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他总是被梦魇吓醒,在黑暗中不停地喘着粗气。他时常梦见自己暴露,被人民处刑。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4)

恐惧感让郑蕴侠开始拼命给自己身上增加保护色,他开始动起了娶妻的念头。纵然这个小镇子地处偏僻,相对适合伪装潜伏,但一个单身汉的目标总是太明显。他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为一个有妻子的丈夫,才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刚到濯水镇时,为了避免身份暴露,郑蕴侠说自己大字不识,也没手艺傍身。久而久之,大家已经默认郑蕴侠是一个贫穷且没本事的人,这样的条件实在很难有合适的相亲对象。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一个名叫邵春兰的山东女人出现在郑蕴侠的世界里。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5)

解放前,已经成婚的邵春兰被土匪看上,强行掳走做了压寨夫人。虽然她是个苦命人,但解放后不少人还是把她视为土匪家属,多少有些歧视。

一个没人敢嫁,一个没人敢娶,两个人在媒人的说合下走到了一起,也让郑蕴侠的身份更加安全。

但殊不知,自以为天衣无缝的郑蕴侠,其实早就将自己暴露了。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6)

暴露被擒

1957年,全国各地开始改造“私营”企业,不允许再当“跑滩匠”,于是濯水政府安排郑蕴侠到濯水镇食堂当会计。

培训学习时,为了避免暴露身份,郑蕴侠故意假装不懂,学习进度也比一般学员慢很多,又喜欢问问题,老师烦不胜烦,还说他是榆木疙瘩不开窍。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是个文盲,经常请教其他同学,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念?

看起来天衣无缝的伪装,实际上早已经引起我党的怀疑。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7)

后来,赵蕴侠又被调到公私合营商店里工作,却因为脱口而出的成语“不翼而飞”引起了店员的怀疑。

1957年5月19日上午,睡眼惺忪的郑蕴侠还没彻底清醒,眼前就抵上了两支黑洞洞的枪口。

郑蕴侠没有反抗,如释重负般地说:“这一天终于来了。”至此,我国大陆最后一位中统特务被俘。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8)

郑蕴侠十分清楚,自己绝对会被处以死刑,可到终审时他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耳朵听到的一切,他竟然被判有期徒刑15年。

郑蕴侠说:“根据我的罪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后来中共中央惩治反革命新规定,可杀可不杀的不杀,不是我的命大,是中共的政策伟大,中共给我的再生啊!”

在重庆市第二看守所接受改造的日子里,郑蕴侠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党会成为最后胜者。其实并不是我党胜利,而是人民胜利!见识到了什么叫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用奋斗为人民谋幸福。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29)

在看守所的日子,郑蕴侠常常想,当初为什么加入的是国民党,不然的话他的人生应该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1975年12月20日,郑蕴侠获得特别释放。为了感恩党,他将亲身经历的国民党暴行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7年,贵州一农民不经意间说了个成语(57年贵州文盲老农说了个成语)(30)

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带着遗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生前他留下话:真想再到校场口看看,站在历史面前为自己的罪行忏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