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

志愿军入朝之后,经一、二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

第三次战役一

1950年12月31日,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对三八线一线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第三次攻击战役。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1)

此时,原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克因车祸死亡。李奇微代替了他的职务。李奇微刚接任,第三次战役就打响了。

此次志愿军作战,分东西两支。西一支军由副司令员韩先楚统领,包括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由战线西端突破临津江,向汉城进逼。东一支军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统帅,辖志愿军第42军、66军和人民军第2军团,第5军团、由战线东端辅攻,沿春川、原州一线向南挺进,牵制敌军。

12月31日5时,战斗打响。志愿军116师,在炮击之后,冒着枪林弹两,或从冰上,或泅渡,冲过临津江,占领敌阵地。只用两个小时,临津江天险便被志愿军攻克。

与此同时,志愿军30万人,沿200公里战线同时发动进攻。恶战一日,中朝军队全线突过三八线。联合国军溃退。志愿军全线追击。数日,仁川、汉城、春川、议政府、加平、洪川、横城等数十城,尽被志愿军攻占。志愿军进至三七线,兵围水原,原州二城。

就在这时,李奇微和他的参谋长艾伦根据志愿军一般只有7天粮弹的规律,共同定下了一条毒计,一面令美军佯撤,而暗在洛东江集结重兵,构筑工事,准备恶战,一面致电麦克阿瑟,令在釜山的阿尔蒙德的美第十军做好准备,沿海路乘军舰抄击志愿军后路。

彭德怀根据战场上出现的敌军撤退的反常迹象,及时识破了李奇微的“诱我冒进”的诡计,果断下令:全线停止追击,撤回水原、原州以北,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迎战美军反击。

当时有些将领以及苏联驻朝鲜大使表示反对撤军。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彭德怀的决定是英明正确的。

第四次战役一

1951年1月25日夜,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共23万人,在李奇微指挥下,兵分3路,对37线以北的中朝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2)

先是以1600架美军飞机,对中朝军队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继而以几千门火炮,猛轰中朝军队阵地,而后以坦克冲阵,步兵跟进。中朝军队奋起反击。三七线东西200公里战线一时陷入混战之中。

鉴于美军在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和敌军兵力分布的不同,彭德怀制定了“两头顶,中间攻"的战略决策。

西线韩先楚军对战的是米尔本统帅的美1军及联合国军。为了减少我军伤亡,大量杀伤敌军,韩先楚在水原和汉城都采取了佯守城而实埋伏于周边的办法,使美军空耗费了大量的弹药,折损了上万士兵,耗时20余日,才艰难地捱到了三八线附近。

东线是由人民军总参谋长金雄统帅的人民军各军团执行作战任务的,在中路鹤谷里作战胜利的形势下发动反击,打垮了李承晚的两个师,收复了很多失地。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3)

中路在副司令员邓华指挥下,在横城附近连续作战,在鹤谷里一举歼灭韩军第8师。后在进攻砥平里时,因敌情不明而受挫。邓华审时度势,令部队撤出战场。东西二路也主动北撤,在三八线一线依托山势建立新的防线。

这一次战役,历时近二个多月,经反复激战,美和联合国军由37线进至38线,虽北进100公里,重新夺回三八线以南数十城,却折兵七八万,损失装备无数。志愿军不但大量杀伤敌军,也为新兵团开赴前线争取了时间。

第五次战役一

1951年4月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撤销了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接任美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由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任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一职。

1951年4月22日5时,在彭德怀指挥下,中朝军队对联合军发动了第五次攻击战役。

此时,志愿军又增加了杨得志统帅的第19兵团,陈赓统帅的第3兵团,加上原有的宋时轮的第9兵团和邓华的第13兵团,另加人民军5个军团,共120万大军。后勤供应己有改善,空军已有飞机参战。

美军和联合国军方面,共有101万人,1800架飞机,200艘战舰,坦克和大炮方面也占绝对优势。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4)

战役首先由中路发起。中路指挥员是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13兵团40军长温玉成率部夜趋35公里,袭占军事重镇加平。美军急援加平,双方恶战一夜,40军损失过半,危急时,志愿军大部队赶到,将敌击退。王近山令一部守加平,其余向西进攻,配合西线作战。

西路指挥员是楊得志,下辖三个军,分别是傅崇碧的63军,曾思玉的第64军,肖应棠的第65军,任务是强渡临津江,夺占议政府,强攻汉城。

4月22日入夜,杨得志下令总攻,1000门大炮齐发。双方炮击半日。敌对岸火力点多被摧毁,10万志愿军将士乘夜黑或游泳,或抱木桶,沿几十里江面强渡,不到一个小时己渡过江,架云梯登上江岸,向守敌发起猛攻。敌军死伤累累,余皆溃逃,我军乘胜追击。

傅崇碧63军一马当先,连占绀岳山、汶山、直川里丶中牌里七锋山等要镇,歼灭美李军4000余人,缴获大批车辆火炮枪械。

曾思玉统64军渡江,却遭美军顽强堵击。恶战一日仍不能突破。杨得志得迅,急派65军增援。两军与敌恶战三日三日,方突破敌军阵地。

东路宋时轮第9兵团,连破敌五道阻击线,打垮美24师,李承晚第6师,进至三八线以南地域。

中路陈赓第三兵团,直下加平,割裂敌军中央战线,打垮美3师,土耳其旅。

各部作战一周,歼敌2万余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美军退回三八线以南,在仁川、汉城、昭阳江一线构筑工事,再与志愿军对峙。

彭德怀召集军事会议,为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决定西线佯攻,而以重兵在东线歼击韩军。

5日16日黄昏,西线杨得志第19兵团千余门大炮一齐开火,两军混战。范佛里特以为志愿军要强攻汉城,忙向西线增调兵力。

这时,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5)

东线彭德怀令两个兵团数十万人一齐出击,一举歼灭了李承晚的第3和第9两个整师。我军乘胜向南挺进。

这时范佛里特才知中计,急调美军各师向东增援。志愿军180师向南穿插过远,回撤不及,被美军包围,恶战一夜,6000官兵半数死伤,余皆被俘。志愿军被迫中止进攻向北转移。志愿军且战且走,退至汶山、金化、扬口、高城一线据阵死守,又与敌形成僵局。

杨得志部奉令保护涟川和铁原。因63军和64军损失很大,楊得志令肖应棠的第65军在议政府和清平川一线防御,务必死守20天,确保涟川和铁原。

铁原是志愿军屯兵之地,也是粮弹被服枪械仓库所在地。美将范佛里特深知铁原的重要性,集中6个师的兵力,直取铁原。以几百架轰炸机和数千门大炮,对我军阵地轮番轰炸,兼之以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十分惨烈。我军将士死伤甚多。危急时刻,楊得志又令傅崇碧统63军增援。两军合力,将敌击退五公里,大量击毙敌军。

为应付敌军的优势炮火,我军采取多重阻击线作战,并采取小部队出击,游动开火等战术,不断重创敌军。恶战半天,美军损失过半,又值雨季来临,范佛里特不得不停止了进攻。

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于6月10日结束,歼敌8.2万人。自此,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西迄汶山,中经铁原、金化、明波里、东到杨口一线稳定下来。双方据线防守,偶作反击,再不能大规模进攻。

这以后便进入了漫长的谈判 作战直至签定停战协定的过程中。

读抗美援朝战史,对美机轰炸、坦克冲阵、机械化运兵印象十分深刻。战后有志愿军将领说,如果志愿军装备与美军对等,二三次战役时,就完全可以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这是确论。除感叹我志愿军的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精神外,更应该思考加强我军的武器装备这个重要问题,让因装备不对称所造成的牺牲的历史不再重演。

(以上材料源于网络)。

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经过(抗美援朝一第三)(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