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吴雨珂

霜降节气已过,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多地已开启盛大的秋天模式。

斑斓的山野彩林,淙淙流淌的明净河流,呼唤着人们在业余时间来一场相聚,同时也启发我们为灵魂精进汲取更多的文化食粮。亲近大自然获取身心愉悦与深度阅读获取精神灵粮并不违和,而是相得益彰,彼此印照。

这份书单肯定不是您十月阅读的全部,但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您发现更多好书的一个线索。在秋天里深阅读,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吧。

本期封面书单推荐的书目中,有为二十四史填补空缺性质的《辑补旧五代史》,让我们意识到汲古润今、传承创新的重要性;

有北大80后人气教师、文学博士,用生动的现代语言上的“文学课”;

作家安宁在《草原十年》中,记录了呼伦贝尔草原上小镇的变迁史,写出跨越时空的乡愁,温柔的羁绊;

在科普类作品《谷物的故事》中,有趣的故事带来知识融会贯通之后的愉悦;

《桥上桥下的中国》则以桥梁这一事物,以及相关文化为核心,延伸讲述中国传统工艺营造之美;

在《遇见树》中,我们看到作者与家园山水、大地自然之间的美好互动;

我们从《隐武者》中看到,成都小说家何大草近些年来向中国传统古典小说写作技艺精心学习的成果。

《辑补旧五代史》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1)

陈智超 撰

巴蜀书社

作为中国基本史籍的二十四史,因其权威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有的重要地位。然而在二十四史当中,有二十三种是原本流传下来的,而只有《旧五代史》,到明代就已消失不见。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通行本,是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本子。但是这个本子被学者认为不够理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便指出了其中需要修订之处。这一工作,自陈垣起,经过祖孙三代,由陈垣的孙子、历史学者陈智超最终完成。

《辑补旧五代史》一书,并不是对现有通行本的校勘、修订或注解,用陈智超先生的话来说,《辑补旧五代史》是从原典出发,从《永乐大典》《通历》《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籍中,辑出属于薛本《旧五代史》的部分,重新完成一部较之现有通行本更加接近薛史《旧五代史》(“薛”指宋代史官薛居正)本书的出版,无论从古籍整理领域还是文献研究领域,是一项另辟蹊径、填补空白的工作。

这本书在2022年9月27日于北京展览馆开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2)

张一南 著

岳麓书社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跨越300余年的六朝文坛,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从曹家三父子到建安七子,从田园诗人陶渊明到山水诗人谢灵运等。可以说,没有六朝诗人的探索,就没有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北大中文系教师、80后文学博士张一南在课堂上所上的“大学国文通识教育课”深受学生喜爱,成了“不太容易选到的课”,经常教室爆满。《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是她在北大课堂上的讲义被出版成书。

在书中,张一南解读包括曹操、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在内的30余位文人的生平经历、名篇佳句与创作风格。她特别选取了《短歌行》《七步诗》《山居赋》等名篇佳作进行逐句解析,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娓娓道来,帮助读者去领略六朝文学的独特魅力,见识贵族名士的精神世界。

有的专家教授知识渊博,但不一定擅长为大众深入浅出讲解。也有学者,口才特别好,演讲风趣幽默,很吸引人,但却可能所讲内容经不住深入考究。像张一南这样的人,既能讲得清新有趣,观点又不乏深度,尤为难得。

《谷物的故事》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3)

崔凯 著

上海三联书店

自从人类开始以谷物为食之后,人类社会也被谷物塑造了。谷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助力人类孕育出了城市、国家和文明。

为什么说谷物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为什么是谷物而不是瓜果或肉类最终成为人类主食?为什么今天的食物不如以前好吃?谷物不仅是田野中的植物,更是为地球上的人类提供了主要的食物,由此奠定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基石。

《谷物的故事》收集了丰富的史料素材,将物种、农耕、历史、经济、饮食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伴随农业的变化和发展,勾勒出过去一万年的人类史,是一本适于公众阅读的很好的通识读物。

《不浪漫:赵孟頫传》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4)

周文翰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年是元代书画巨匠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艺术史家、作家周文翰的新作《不浪漫:赵孟頫传》,这部典藏版传记以全新的角度记述了赵孟頫充满戏剧性的人生,对他在官场的起伏、婚姻家庭的隐秘、艺术创作的转变进行了细致而充满新意的解读,让读者可以感知这位古代艺术大师温雅的诗文背后律动着的“灵与肉”。

除了文字,书中还以海内外博物馆珍藏的50幅赵孟頫书画作品、元代文物为图像证据,呈现了赵孟頫生活的时代多彩的视觉景观。

《桥上桥下的中国》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5)

李晓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桥梁是如何起源的?津渡是怎样出现的?它们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它们与古代烽烟四起的战争、曼妙无比的诗文、多姿多彩的风俗典故、气吞山河的历史名人都有怎样的关系?

《桥上桥下的中国》从桥梁起源和它们在我国古代的发展与演变讲起。从古今史话、营造之术、建构之妙、园林飞虹、诗中赏桥、桥上战事、佳话典故、桥俗民风等九个方面让中国桥梁之美跃然纸上。书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在桥梁方面的技术成果和悠久文化,对桥梁的形制、结构、功能、审美、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阳明学十讲》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6)

周志文 著

中华书局

一个好奇、倔强、勇敢、睿智的王阳明是如何在困顿和挫折中崛起,并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最终成就了“冠绝当代,卓立千古”的道德、功业与文章?阳明的出现与朱子有什么关联?阳明与孟子又有着怎样的思想渊源?阳明所主张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开展,今天的我们又能从中获取怎样的启示和指引?

学者、作家周志文研究阳明人生与学术的力作。作者有感于市面上有关阳明及阳明学的著作要么学术气息太浓重,要么偏重阳明的事功,将之近乎神话了,而较少谈其在思想上的启发与贡献,遂秉承“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写作态度,“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将一个好奇、倔强、勇敢、睿智的阳明渐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思想在当时及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亦被一一揭示。

《遇见树》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7)

苏沧桑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为在散文园地深耕多年的写作者,苏沧桑有多篇文章入选全国各省市中高考试卷和各类教材读本。她有一颗温柔恬静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万物之美的眼睛。不论是故乡海岛的山山水水、古村古镇,还是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古城遗迹,在步履不停的行走中,她与山水和大地上的人们产生温柔的羁绊,更是与真实的自己直面相对。

书中所选篇目包括《水边》《日出泽雅》《向荒野》《等一碗乡愁》《古村心跳》《酿泉》《戏班》《玉苍山南》《夏履之履》《唐诗来过》《李庄意象》等,分为时光篇、故土篇、乡野篇、手艺篇、古迹篇五个部分,文字灵动,意境悠远。

《草原十年》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8)

安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锡尼河西苏木是一个完全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小镇,它小到只有三四百户人家。在作家安宁笔下的草原生活,除了有我们印象里的蓝天白云牛羊牧场,也有让人难以适应的露天厕所、户外洗浴,有忽然而至的狂风暴雨,有长达四十多天孤独漫长的打草生活。

安宁的笔触细致入微,不放过草原生活里的任何一个细节,还原最真实的草原日常。 作家安宁在30岁到40岁的十年间,一次次回到自己第二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 作为一部长篇纪实散文,《草原十年》以一个草原小镇为标本,记录呼伦贝尔草原上普通牧民十年的生活变迁史。

《隐武者》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9)

何大草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成都小说家何大草进入50岁之后,在小说写作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韵味。他特别向《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中的小说方法学习。他给自己的小说《拳》《隐武者》起了一个新标签“武小说”。

起新名字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跟常见的“武侠小说”不一样。何大草虽然写“武”,但文中基本不出现侠、武林、江湖这样的字眼,小说中角色们不会一飞冲天或者仙气飘飘。然而,它却充满了“武”的筋骨和内核,有“武”文化的魅力。

《隐武者》里的故事发生在晚清,在成都周边刘安镇上的故事。整个小说行文质朴、紧实,精简克制,错落的短句,举重若轻。虽然小说里的情节、人物都是虚构,但镶嵌其中的成都及周边小镇是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城市街巷细节,却来自何大草少年时代在成都的生活体验。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10)

谭其骧 著 葛剑雄 孟刚 选编

中华书局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七大古都是哪7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800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这些都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知识范围。

2022年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谭其骧先生逝世30周年。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谭其骧著述博大精深,为学界公认。但阅读《谭其骧全集》,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压力大了一些。

为向公众普及谭先生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精华,中华书局特邀谭先生的嫡传弟子、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带着学弟孟刚一起,精选最能代表谭先生成就、主题重要且完整又具备较强可读性的篇章,编为10讲,以《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之名出版。书中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

名著教你如何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来一场大自然和知识世界的双向奔赴)(1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