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籍电视剧演员(这位莱芜人是电视剧火红年华中的主人公)

莱芜籍电视剧演员(这位莱芜人是电视剧火红年华中的主人公)(1)

《火红年华》是一部以反映“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电视剧,该剧以上世纪60年代四川“三线”企业为原型,展现了一大批意气风发的建设者们来到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克服重重困难,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的故事。作为三线建设者代表,剧中主人公宝鼎煤矿党委书记齐德成躺在病床上的一番话,让不少观众泪奔:“我可能不能继续为大三线做贡献了,可我的儿子和女儿还可以……让他们继续为大三线做贡献……我死了之后,我想把自己埋在宝鼎山上,看着我们金江看着出煤、出铁、出钢……”这番感人肺腑的临终遗言,也让主人公齐德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脑海里。值得莱芜人引起关注的是,剧中齐德成的原型,是地道的莱芜人,生前任攀枝花市宝鼎矿区第一任党委书记。

据《攀枝花市志》载:亓伟,别名纯祖、维祖,生于1911年10月,今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先后任八路军四支队战士、司务长、供给处主任等职。1943年起历任泰山区泰安县长、华东工商干校校长等职务。全国解放后,先后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矿务局、华东煤管局、煤炭部徐州基建局、济南煤矿基建局等单位任职。1958年调云南省,先后担任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云南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1964年5月,国家作出开发攀枝花的战略决策。亓伟知道后,立即到省里请求到攀枝花开发宝鼎煤田。省委和煤管局党组织让他先来看一看。亓伟离开四季如春的昆明,头戴草帽,身背水壶,足蹬草鞋,爬上宝鼎山,仔细观察煤田,决心把“宝贝”挖出来。1965年1月,组织上正式调亓伟到攀枝花,任宝鼎山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当时生活艰苦,他到任后,组织职工先搞“三通一住”(通水、通电、通路,解决住房),砌墙无砖,他们就自己动手筑土墙,无瓦,就割山草盖房;无木材,就自己动手到森林砍伐;无公路,他们就开山挖路;无灯,就用蜡烛、松油枝;无自来水,就到金沙江边一盆一盆往上端。很快使职工住下来。 新来矿区的工人,生活不习惯,亓伟常到宿舍问寒问暖。他每天检查一次工人是否喝上了开水;要求食堂做到让工人每天至少能吃上肉莱,干部每天能吃上一个最低价格的小菜。为了改善职工生活,他发动职工开荒种地,仅1965年全矿区就种植蔬菜106亩。他常带领机关干部到医院看望伤病员,工人们亲切地叫他“贴心书记”。

攀枝花建设全面上马,煤是建设的关键。亓伟和矿党委商定,首先恢复和扩建小宝鼎煤矿。他带着200人,来到乱石、荒草、木棒交叉的井口,和大家商议如何恢复生产。他对大家说:“困难是等不走的,我们群策群力,豁出去掉下几斤肉,洒下几缸汗,也要劈开宝鼎山,为攀枝花提供宝贵的能源。”在无通风设备情况下,他同几个老工人冒着危险下井探察,发现主、副巷和已垮塌堵塞的回风巷达120米,他们用大锤、钢钎掘进,电筒照明,棒抬绳拖,经过28个昼夜苦战,日产原煤90吨,保证了攀枝花发电厂投产用煤。28个日日夜夜,亓伟和职工一样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没有吃过一块肉,没有见过一片青菜。后来又连续奋战16个月,建成年产15万吨的矿井。接着,他又投入太平矿建设。他亲自到现场指挥,和工人一起打眼放炮,有时一干10多小时。当副井掘至300米时,有四处断层涌水,他又同工人顶着淋头水打眼、放炮、铺轨。一天下来,他站立不住,行路困难。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说:“一个党的干部不能在群众艰苦奋斗时,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经38天奋战,全岩大巷单孔月进226米,主副井贯通,受到煤炭工业部的通报表扬。

1969年12月,国家下达攀钢1970年7月1日出铁的任务。矿区党委根据指示,决定开发龙洞矿,解决气肥煤问题。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亓伟带领职工,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他深入群众,依靠技术人员和工人,累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过75天奋战,日产气肥煤达300吨的矿井基本建成,接着他们再接再厉,又一气拿下了21万吨矿井。龙洞初战告捷,亓伟又马不停蹄地于这年7月投入年产90万吨的大宝鼎矿的建井会战。他带领10个掘进队,拉开13个施工面,组织劳动竞赛,矿区职工无不赞扬他的拼命精神。1971年5月的一天,亓伟突然晕倒了。经医院检查,他患肺癌已进入晚期。矿区党委派人护送他去北京治疗。在医院,他仍保持昂扬的斗志,他在笔记本上道:“和民族敌人斗,苦死不怕;和大自然斗,敢字当头;和癌病斗,坚定沉着。活着建设攀枝花,死了埋在攀枝花!”手术出院后,他不顾好好疗养的医嘱。第二天冒着雨就回到了攀枝花,他说:“你应该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我要回来。我还要动员家里人都来建设攀枝花。”随后,他又把妻儿从昆明迁到了攀枝花。矿区党委同矿区院医生商量后,只好同意他半天工作,半天休息。他象往常那样,拄着棍子,不分白天黑夜下基层,听汇报,研究工作。由于操劳过度,病情再次恶化,消息传到矿山,职工们都纷纷赶到医院看望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亓伟仍笑着说:“同志们不要难过,我不要紧,望你们把攀枝花建设好……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宝鼎山上,让我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1972年3月26日,亓伟在渡口煤炭指挥部医院逝世,终年60岁。

没有一滴汗水不留下痕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以亓伟为代表的三线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奔赴艰苦的山区建设工地,在那里,他们恪守使命、牢记重托,以无怨无悔的行动诠释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这个三线建设的典型故事,不仅应为历史所铭记,更值得莱芜人所学习。今天,站在我们党百年历史的新起点上,重温三线故事,重温《火红年华》,意义尤为重要。回想起那一代筚路蓝缕的三线人,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考当年他们的那种家国情怀、去回看他们那种忘我奋斗品质,汲取历史的精华,走好今天的强国路、复兴路。

莱芜籍电视剧演员(这位莱芜人是电视剧火红年华中的主人公)(2)

莱芜籍电视剧演员(这位莱芜人是电视剧火红年华中的主人公)(3)

(文中图片引自网络)

(来源:嬴牟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