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怎么加寿(发现深圳音频)

客家人怎么加寿(发现深圳音频)(1)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0/12/15-08-45-04670.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贺寿辰筵,深圳人称为“做寿”,是人的一生中一项重要的风俗礼仪。深圳本地人的做寿习俗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民俗学者廖虹雷的文章。

寿辰男做齐头女出一

◎廖虹雷

贺寿辰筵,深圳人称为“做寿”,是人的一生中一项重要的风俗礼仪。

寿者,高龄也。深圳当地人对“做寿”,旧时的习俗比较重视,现代人较为淡薄。人们的习惯是,在童年及青壮年时期只过生日,绝对不做寿。民间认为,年轻人做寿,会“折寿”。只有到了六十岁,才有资格做“寿星公”“寿星婆”。

客家人怎么加寿(发现深圳音频)(2)

我国传统的寿辰文化,源远流长。2000年前的《诗经·山风·七月》“九如”中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今通常使用的“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等“祝寿”之词,就源于春秋时期产生。又,《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传统文化的“五福”中,寿,排在第一位;有寿,方有其他。

清嘉庆《新安县志·风俗》:“称寿必自六十一始,重一不重十,即魏叔子‘大易贞元’之义也。”魏叔子何许人也?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事语》曰:“世之称寿者,率以十为数。岭南及江西宁都,则以十之一为数。魏禧(字叔子,宁都人,工古文,有《魏叔子文集》)谓前十之年,必加一而后成;后十之年,必从一而生,此大易贞元之义,于礼为宜。”

可见,深圳做寿是到六十岁以上才“上寿”的。六十岁做寿以后,逢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的诞辰仪式更为隆重举办。深圳风俗认为“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八十以上为上寿。”做寿的规模,自然依下、中、上的档次来进行。当然,有人在六十岁时认为是人生第一次做寿,也把它“做大”;但也有从来没做过生日的人,到了六十岁也不做寿;只是家里人在一起简简单单地吃顿饭,不请外人,不事张扬,不受寿礼。坊间私下说,没有做惯生日,何必六十岁了去“惊动阎王爷”?

深圳做寿风俗,客家人和广府人算法不一样。客家人“称寿必由六十一始,重一不重十”。客家人多从江西播迁过来,沿袭了江西宁都魏叔子记载中的说法:男性要到六十一岁才做寿庆,女性则六十岁做寿庆。而深圳广府人“男做齐头,女做出一”,也就是说男性做寿在六十岁以上,女性则六十一岁以上。表面上客家人与广府人始寿时间相差一年,其实是一样的,因为客家人计算的年龄是“虚岁”。如果算周岁大家都一样“男做齐头,女做出一”。

可是在个别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据称这些地方一是方言的“十”与“死”、“九”与“狗”之谐音,另一个原因是多病多灾的人将做寿提前。民间有“男怕前(生日前),女怕后(生日后)”之说。按此说法,这些人生日前的日子里劫数大,病痛多;为了避免这些劫数,采取颠倒阴阳的做法,于是提前做寿。一般做法是提前一月、数月,或者提前一年。如果提前了一年,又契合为“男做齐头,女做出一”了。

我囯民间传统中又视“九”为“最大数”、“极数”、“劫数”。因此,深圳当地人逢“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九十九”等涉及“九”字生辰日,都不做寿。这些数字属“明九”,而一些被称作“暗九”的如九九相乘等于八十一;八十一即为暗九的日子,也有人忌讳做寿。如果父母有一方还健在,下辈人就是到了七十一、八十一,也不会做生日祝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

民间做寿有喜寿、米寿、白寿和茶寿之称。七十七岁称为“喜寿”, 因为“喜”的草体字,犹如“七十七”三个字组成。八十八岁称为“米寿”, 因为“米”字是由“八十八”三个字组成。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茶寿”,指一百零八岁寿诞,因为“茶”字是双“十”构成草字头,即二十;加中部“八十”,共一百;下部是“木”的“八”,组成为一百零八。所以,我国民间的祝寿习俗,喜欢礼尚送茶,表示祝愿长寿。

深圳做寿的人家,最常见的形式是“做酒”,也就是宴客,寿宴由儿女一手操办,寿星不用费心。宴席期间接受儿孙、亲朋好友送寿包、寿屏、寿礼拜寿。寿包包括寿面、寿桃、寿糕和寿包点心。寿屏包括中堂寿字、寿联、寿画、寿屏风、寿袍、寿帽、寿鞋等。

客家人怎么加寿(发现深圳音频)(3)

做寿的惯例是,寿星公、寿星婆的寿袍、寿帽与寿鞋,由“嫁出女”置办敬奉;寿图、寿联、寿幛、寿屏等,由亲戚朋友敬送;寿糕、寿包和新碗筷箸由主家置办,新碗筷取“新添”、“快子”、家道兴盛之义。

深圳寿诞仪式举办的时间不长,仅用半天或一天,却非常热闹。改革开放后,做寿的程式越趋简化,新的风俗也较少在家里举行,多数邀请亲友至酒楼举办寿宴;上世纪80年代隆重的寿宴,还有请香港歌星前来表演助兴;近年又返回朴素、自然和简单热闹为时尚。

(作者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

审读:谭录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