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寓意(古人插柳过清明)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沈周《柳荫坐钓图》轴 (资料图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插柳寓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插柳寓意(古人插柳过清明)

清明插柳寓意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沈周《柳荫坐钓图》轴。 (资料图片)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今天的二十四节气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古时候的清明又称“柳节”,以柳为载体的民俗活动很多,其中流行最广泛的是插柳戴柳,民谚中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类的说法。

我国中原地区的柳树多生长于水畔河边,于清明前后发芽,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随意插入土中都能生长。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通过折柳来抒发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

对于清明插柳戴柳习俗,有一种说法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较为普遍的说法则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忠臣介子推,据说他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百姓痛心不已。晋文公率群臣祭拜介子推时,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民间便有了戴柳习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古人视柳树为“鬼怖木”,认为其能辟邪驱鬼。而古人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时,担心受到鬼魂侵扰,于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同时,插柳也与避免疾病有关。《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中对柳之根、皮、枝、叶的医用价值均有记载,还认为柳枝能够祛除瘟疫。于是清明时节,民间常常“插柳于门外,以辟不祥”“插柳条于明堂,驱虫、辟邪、佑护一家平安”。

清明柳俗到唐宋时期已十分盛行。祭祀完毕,人们不仅在门前插柳枝,还在头上戴柳条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踏青游玩。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三月三日,(唐中宗)赐侍臣细柳圈,言戴之可免虿毒。”《唐书·李适传》也有类似记载。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一句诗流传很广:“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诗人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插上了柳条,才知道清明节到了。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今人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唯江淮之间尤胜,无一家不插者。”吴自牧《梦粱录》载:“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据此,后世便有了“纪年华”之说,后来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一带,清明戴柳之俗蔚然成风。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载:“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清代杨韫华有《插柳枝》诗,“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描述的是当时民间清明的戴柳习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每清明将至,京城男女扶老携幼,早备酒菜烧纸,挂带柳枝柳圈,乘车坐轿到郊外祭祖扫墓。”祭祀完毕,人们常常把柳条编成花环状,戴在头上,沐浴着春光踏青郊游。

作者:钟芳

来源: 长春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