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四种文字(中华文明新旧时代)

写此文仅为探讨,不为别意,只为消遣。

中华文明,不管是从远古流下来的传说,还是文字记载,笔者将之总结为三个时代:初始实用人文自然、鬼神人文自然、现代科学人文自然。

初始期人文自然时期:中国古人在恶略的自然环境下,是信仰人定胜天。

人们看到打雷闪电,狂风暴雨,大雪纷飞,因为可以感受到,它们是可以伤害自己,所以,只畏惧天地自然,而不知何为神灵。为了生存下来而不断同自然作斗争。

由此形成这时期的信仰:即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从大禹治水等传说可以得出。大禹有其人人吗?有,河南省禹州市因大禹而得名为证。

在与自然接触中,逐渐学到了,如何在自然中生存,为了将之流传下去,进而发明了文字。火的使用、文字的出现,就代表了文明的形成。

可见文字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古人在求生存时,自己探索得来的。

同样简、繁体字亦是如此,现代人不应打着追寻先祖的旗号而对文字改革,大加反对,形成固执偏见。而应以适应生存发展,解除对自身威胁,探索宇宙万物为己任。地球是有寿命的,到了终结的那一天,我们还怎么办?等死吗?不,我们不应该对此无动于钟。应该积极向 初始人文时期 先人们为求生存而积极变革、积极探索。

而这就是不断、变革的精神。近代欧洲人正是如此,迅速抛弃传统信仰神灵宗教(基督教),继而地理大发现,促进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而不是守旧的中国。并切直到现在遥遥领先世界。

信仰鬼神时期:从古代文字记录中是大约从商朝时出现(夏朝无资料,只能以商朝开始),从甲骨文的破解可以证明。在这时期出现了重要的两人老子、孔子(商朝宰相商容有文献记载是老子的老师)他们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明形成的重要起因。分别形成道家与儒家。

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四种文字(中华文明新旧时代)(1)

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态度是无为,是自己追寻宇宙奥秘,缺乏交流。尹喜再三向老子讨要学问,《道德经》才不得已问世。可以为证。

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四种文字(中华文明新旧时代)(2)

孔子对宇宙的态度则是“敬鬼神而远之”《论语》之中与弟子日常谈话可为证。

同样的,因是文明发展的初期,所以有着巨大弊端。比如知识记载的载体,甲骨文、竹简书是没有符号的。

当时学者有没有意识到,记录文字,是需符号断开的。笔者认为他们意识到了,但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垄断知识),而没有改变(逐渐形成了贵族阶层)。没有符号的文字知识,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演变成百家解说。

后果是:道家学者躲进深山成隐士,追求成仙,不问世事;儒家学者形成“天应感人,君权神授”;佛家则是披上道、儒两家的新衣,形成独特的中华佛教,形成独特的中华神鬼文化。

宗教有固化的人的思维,有天然的排他性。残忍的儒礼文化和欧洲野蛮的基督教宗教裁判所可为警证。

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四种文字(中华文明新旧时代)(3)

现代人文自然文化:在1912年封建时代结束漫长时光后终于(君权神授的终结)出现真正的变革萌芽。(清代灭亡前中国主流社会是相信神鬼的,切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受到强大的国内外的阻扰,西方担心中国变革成功,而强大起来,摆脱半殖民地状态,损害他们的利益。西方人竟说出:“中国人留此膝盖,不拜天不拜地,应拜者何人?只有儒门方能救今日之中国!”并且“改儒门为国教”的荒谬言论。

直到1949年后,社会剧烈变革,恢复到实用人文自然时代,一切以适应生存发展为目标,而不断变革。汉字由繁为简就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产物(笔者在以前文章中论述过“为何应该使用简体字”做过阐述请参考。),简体字易于学习,迅速提高国人生存技能;国人由长袍变为西式衣装,方便行动做事(如战争、劳动等),封建时代“国服”改为西式衣装,如同战国时期“胡服骑射”般迅速适应各个社会层面;出行由牛、马车改为出行机器,方便远距离大规模行动,以保家卫国。这就是变革。

简体汉字为知识大规模扩散提供基础,知识由少数人迅速为大众人民掌握(繁体字太难学习,简体字易学)。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经济改革的成功,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提供便利。

由此只有不断变革,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这正是我们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生存技能,也是我们文明的起源,一切以生存为第一。

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四种文字(中华文明新旧时代)(4)

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出地球,我们是碳水合生命,98%的宇宙是不适合我们生存的,未来我们可能自己将自己改造成碳硅生命,碳硅生命比碳水生命更加适合生存宇宙。这正是文明的本质---为生存而生存下去的信念。而一个消失、灭亡的文明,什么都不是,只是化为历史尘埃,一捧废土而已,在宇宙中慢慢蒸发。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残酷的,要牢牢得认清现实,顺应时代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下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大规模的扩散,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一步了解,以“繁体字、传统宗教和封建时代的国服”为代表的旧时代中国,必将消失。代之而起的将是“以简体字为代表的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从而成为民族新的传统文化,它将被刻进骨子里,融入民族灵魂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