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心声看变化(记者千村行大山村)

积石山县中咀岭乡大山村十社群众敏哈三,原以为自己会跟父亲一样,一辈子窝在山沟里种地、养牛羊……直到他走出了大山,一切都变了。

敏哈三所在的大山村位于中咀岭乡东南方向,是典型的积石山县二阴山区,全村耕地面积4300亩,人均耕地仅有1.6亩。单靠种养殖,全村很难脱贫摘帽。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心声看变化(记者千村行大山村)(1)

敏哈三跟村里绝大多数青年一样,初中毕业后迫于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跟着四乡八邻的乡亲们到青海等地打工,做混凝土工。每天起早贪黑,挥汗如雨。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压倒敏哈三年轻的脊梁,也没有磨灭他脱贫致富的决心。他每天干完自己的活后,挤出时间虚心向工地里的前辈们请教,并把自己的所学、所看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久而久之,他的技术越来越娴熟。

技术好了,他的工资也随之增多了,从刚开始的2000元至3000元涨到了6000元至7000元。手中有了钱,他致富思源,始终没忘记父老乡亲们。他又靠着自己之前的务工经验承包工程,当起了包工头,带领村民“走南闯北”。

从刚开始的5个人,到现在的20多人,跟随敏哈三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现在,每位村民一个月平均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只要村民们肯吃苦,个个都能靠打工挣到钱。”敏哈三斩钉截铁地说。

大山村现有503户2694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390人,占总人口的53.7%,劳务产业也就成为大山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心声看变化(记者千村行大山村)(2)

据村党支部书记苏明荣介绍,这些年,政府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上村民在外辛勤务工,290户建档立卡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好日子。2019年,大山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人均年纯收入近485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如今,大山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00余人,务工“撬”开了大山村致富门。

采访中,苏明荣拨通了又一务工“致富带头人”十一社群众马外力有的视频电话,他正带领25名群众在东乡县县城新区易地搬迁点做混凝土工、架子工。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心声看变化(记者千村行大山村)(3)

6月24日,骄阳似火。记者通过视频看到,村民时不时地用满是污垢的尼龙手套擦掉额头的汗水后,继续埋头苦干。“虽然打工很苦很累,但是为了过好日子,我们一天也不想停下来,哪里有活,我们就去哪里。”马外力有说道。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心声看变化(记者千村行大山村)(4)

截至目前,大山村涌现出了4名务工“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248名,月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左右。

“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大山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出“山”务工为群众拓开了致富路。(记者 陈礼娟 张姝)

责编:范海东 编辑:马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