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方子(伤寒论经方应用)

伤寒论 方子(伤寒论经方应用)(1)

作者:李长远 新泰市名老中医【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轻,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提要】脾阳虚水停的证治

【释义】邪在太阳当汗,若误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致中虚水气上逆而心下逆满,上蒙清阳,故起则头眩。脉沉主水,紧主寒,水寒为病,若病水饮而误发汗、不仅水饮不去,而阳气益虚,经脉失养,则身体振摇不能自持,治应温阳化水,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临床应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

病案:冀某,女,42岁,晨起突发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纳食减少,稍动即感四周景物转动,出冷汗,被迫闭目再卧。在本村治疗无效来院,查:中年女性,形体肥胖,行走不稳,面色晄白、虚浮,声音低怯,畏于睁眼,趴陪人身上不敢动。患者平素耳内有蝉鸣音,血压正常。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濡滑。诊断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证属痰浊中阻,蒙蔽清阳。治以化痰降浊、健脾利水,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30克,桂枝10克,麸炒白术30克,炙甘草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泽泻15克,菖蒲10克,煅磁石30克(先煎)生姜3片。服三剂见效,效不更方,又服三剂病情明显减轻,仍纳差,加砂仁6克(后下),再服三剂痊愈。

美尼尔氏综合症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出现的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内胀痛、眼球震颤等症状的疾病。病人自述周围物体旋转,不敢动,稍动则眩晕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颜面苍白而血压下降等症状,致患者静卧、闭目而不敢动。《丹溪心法·灵眩》指出“无痰不作眩”,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正如《景岳全书·痰饮》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尤在泾云;“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上冲而头眩,入于经则身振振而动摇。”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眩晕。

水者,稀者为津、稠者为痰,其病因皆为水湿。脾虚水停、运化失司,脾阳不振,阳虚不能升清于上,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起则头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化水,切中病机,解除膜迷路积水,则眩晕症状减轻,方中茯苓健脾渗湿,能补能渗,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利水湿,使饮邪下排,以折上逆之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助苓桂治在中焦;促脾运转,培土制水,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以退阴翳,全方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辩证加减

痰浊中阻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加半夏、陈皮、枳实、砂仁,和胃化痰,降逆止呕。

肝阳上亢、头脑闷胀、心烦不安、口苦、咽干、面部烘热加天麻、钩藤、菊花、栀子、生地、白蒺藜,平肝潜阳,清热除烦。

气血亏虚、四肢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益气养血。

肾虚精亏、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加黄精、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补肾益精。

脾为聚湿生痰之源,痰之本,水也,痰之动,湿也。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土旺能胜湿,以绝湿邪生痰之源,标本兼治,事济而功著。

作者简介:

李长远,祖传中医,新泰市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原新泰市中医院副院长,新泰市第四批、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在省级、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患者来自泰安、莱芜、以及陕西、山西、河北、江苏等外省市,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获“华医英才”奖章,被载入《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中国百科成果全书》。

擅长中医治疗内科杂病: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病、癫痫、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症、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肾虚、慢性腰腿疼,各种肿瘤、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中药调理。

李长远把祖传经验与个人临床实践相结合,精心研制了“消癥化积胶囊”“益气扶正口服液”“安神宁心胶囊”“萸连平胃丸”“双降一通口服液”“补肾益脑膏”等中药自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