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着一个逻辑,那就是真理总是在不断更正谬误中被发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无数次的失败,又怎么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通往成功的改正机会。

很多人都在西方故事中听说过吸血鬼的故事,他们嗜血如命,血液成了维系他们生命的不二法门。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欧洲的神话故事,再不然以为这不过是那位臭名昭著的"血腥玛丽",伊丽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通过沐浴少女鲜血想要永葆青春的故事转换而来的。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1)

但是意识是外在物质世界的表现,吸血鬼的故事也必然有他的历史渊源,单凭一个女伯爵是肯定无法形成流传如此之广的传说的,那么吸血鬼的传说到底由何而来?这跟中世纪欧洲一项人人追捧的行为有关,那就是真实的"人血馒头"。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基本处于教会的笼罩之下,他们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通常都会把一些和自己思想观念不相符的异教徒抓起来处死,其中又以女巫为甚,那些有一定草药辨识能力之类的女性,都被冠以女巫之名,轰轰烈烈的"猎巫行动"染红了中世纪的半边天。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2)

被公开处死的异教徒结局并非火化或者掩埋,而是被周围围观的群众虎视眈眈渴求着。这些民众在渴求什么?渴求鲜血。西方学者梅布尔·皮科克就在《死囚与民间医学》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女巫因为得罪了教会,所以被抓起来准备第二天处死。处死那天台下人山人海,但是并不是来帮助她的。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3)

围观者只是冷漠却贪婪的看着她的身体,彷佛看见了什么宝贝一样。可怜的女巫被抓住捆在绞索上,还在苦苦挣扎的时候,围观者已经一哄而上,将其啃食殆尽:"据称,丹麦的癫痫患者围绕在断头台四周,手持着杯子,等待着从那仍在颤抖着的身体接下红色的血。"

当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头皮发麻?但这并非编造,而是真实存在。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4)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违伦理道德,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们十分信奉人体处处都是宝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人一旦失血过多就会面临死亡,因此血液是人体的"精华"所在,喝人血可以延年益寿。

不仅如此,中世纪的人对人体的每个部位都十分痴迷,认为人体是不可多得的宝药,人生而为人,是领受了上帝的旨意而来,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死了之后还要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造福,他们相信这是人的终极使命。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5)

为了加深人们对此事的痴迷,一些人好从中获利,他们开始进一步坐实这个谣言,让大众认为人脑可以增加智力,人肉可以美容养颜。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漏洞百出,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们深信不疑。

随着欧洲对尸体的需求越来越多,正常死亡的人的尸体已经不够满足他们了,于是他们把目光放到了犯人的身上,连刽子手都成为了"肥差"。每当有犯人被处决,刽子手会率先拿走最"珍贵"的部分,将其卖给那些排着队等候的"买主"。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6)

如果你对那段时期的欧洲文学有所涉猎,应该会发现那些著名诗人作家的笔下,对尸体有多痴迷,比如英国诗人埃德曼·斯宾塞所著的《仙后》,以及约翰·邓恩所作的《爱之熔炉》中都有体现,这点就连欧洲最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都不能避免,不信你去看看他写的《奥赛罗》就懂了。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7)

后来随着信息科技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彻底证实了这种"吃啥补啥"的行为完全是无稽之谈,并且这也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底线,是欧洲中世纪的教会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而奴化人们思想的一种做法,这种情况才逐渐消失。

对比东、西方的历史,我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东方的历史是在稳步前进,稳步变革,慢慢发展,而西方则不一样,它们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8)

比如说古雅典城邦制度可以说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种城邦文明,但之后就停歇不前,古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强大,但实际内部文化却让人不知如何形容,罗马奴隶有多悲惨想必大家已经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有所了解。而当时的欧洲其他诸国罚站更为落后,那个时候的欧洲的贵族还不如我国的一个土财主过得好,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更是让人咂舌。

世界著名女囚(欧洲的34)(9)

结果一次地理大发现,立刻让欧洲坐上了火箭,瞬间赶超世界诸多文明,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出现直接将欧美跟全球其他地区变成了两个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