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

在古时,贞洁一事,是比性命还重要的事情。

丈夫死后嫁给儿子,属于违背伦理,必遭万人唾弃之事,可偏偏王昭君在丈夫呼韩邪单于死后,嫁给了丈夫的儿子,自己儿子的哥哥。

这又是为何?关于昭君,我们熟知的典故有“昭君出塞”、“落雁之容”,以及“青冢”,而这些典故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1)

为避选秀,拉郎配!

王昭君,原名王嫱,本是诗书门第的大家闺秀,却在16岁时被迫应召入宫。

影视剧中,我们总是看到花样女子为了进宫用尽手段,于是以为入宫做皇帝的女人是所有人的愿望。

可当真正了解里面的弯绕,才知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深意。

在当时,寻常人家是不愿意将女儿送入后宫的,每当君王开始选秀,都是民间急于婚配之时,更甚者很多地方上演了“拉郎配”。

多数人是舍不得骨肉分离的,再一说,后宫佳丽数不胜数,唯有容貌出众才能得君王青睐,唯有性情聪慧,才能从宫女晋升为妃,才有与父母亲人相见的可能性。

那些容貌才华皆平平的女子,是没有机会的,她们唯一的活法是在宫中虚度,然后在君王死后入皇陵守墓,终此一生。

她们唯一的用处就是如同花鸟鱼儿一般,供皇帝赏玩,如果没有皇帝的宠爱,没有子女傍身,后宫于她们不过是一座华丽的金丝笼。

昭君貌美,得君宠?

可王昭君是不同的,她虽出生寻常人家,但她容貌无双,如仙子下凡,仪态万千,丽而不俗,在同一批秀女中如皎皎月光,光彩照人。

旁人皆羡慕她的容颜,认为她必能让君王倾倒,就连昭君也盼着得君王宠幸的那一日。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2)

昭君与家人离别时,母亲泣不成声,还是兄长苦中安慰:以妹妹的容貌与聪慧,定能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届时便能接父母到长安共享天伦。

昭君以此为盼,手腕上的绿玉手镯寄托着父母的相思。

果然,昭君到达掖庭宫后,备受宫中老人傅婆婆的照顾。在傅婆婆看来昭君承皇帝盛宠是必然的事情,待她好,是希望昭君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昭君闻言心中欢喜,给了傅婆婆十两银子,酬谢她关心指点之情。

拒送玉镯,失良机。

初入宫中的美人,都是满怀希望的,连时光似乎都容易度过。

某日,傅婆婆来到秀女们居住的院子,找到昭君,委婉表示管事(掖庭令)看中了昭君手上的绿玉镯子,建议昭君将镯子送与掖庭令,以便更早见到皇帝。

昭君很是为难,因为这镯子是父亲花了大价钱送与母亲的定情信物,母亲在离别前送给了昭君,以解思亲之情。

昭君不想这意义非凡的手镯落入小人之手,傅婆婆知道手镯的寓意后,也不好强求。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3)

无法,昭君将头上的发钗取下,又凑了30两银子,交与傅婆婆。

哪知管事看到傅婆婆手中的东西,当场大怒。他心仪的是绿玉手镯,这手镯实非凡品,心中喜好又岂是这些俗物能够代替的。

管事见傅婆婆连连为昭君说好话,也不好表现太过,只言:定不会让昭君痛快。

天下之事皆因巧合方才成书,汉元帝听闻昭君貌美,当天晚上便派了贴身侍从宣昭君侍寝。

哪知管事的从中作梗,告诉侍从,昭君水土不服,身患恶疾,满身脓疮,如果侍从不信,可亲眼相看……

侍从听后,立即打消了见昭君的念头,回去复命了。

而这一切,昭君和傅婆婆皆不知晓。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4)

拒绝行贿,容貌损。

后宫的女人成千上万,而皇帝仅有一人,错过这次机会,下一次又需要多久呢?

当然,皇帝也是不想错过任何美人的,特别是随时可以采撷的美人。

但皇帝一人也看不过来,因此宫中备了画师,专门为美人作画,以便皇帝在找人侍寝的时候,能从画中做出选择。

这一来,画师的职位就成了香馍馍。

毛延寿便是画师之一,起初他还能如实画出女子容貌,但当收过秀女们的银钱打点后,毛延寿笔下的画像便比本人更加美艳。

谁的打赏多,画像也更容易出众,如此便有更大的机会被皇帝选上。

相反,如果美人不精通此道,毫无表示的,毛延寿执画笔的手便会歪下一两分,自此便与君王无缘了。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5)

昭君自从在管事手中吃了亏后,对这等索贿之事十分反感。

昭君想着自己容貌出彩,就算不给毛延寿润笔费,也足以让皇帝看重,便以身上无千金的理由拒绝了毛延寿。

几天后,皇帝翻看着毛延寿送来的画像,只觉扫兴,唯独昭君的画像引起了皇帝的兴趣。

画中,昭君的容貌着实美丽,秀发浓密,面如满月,五官精致,唯独一双大眼毫无神采,显得呆愣,除此之外,右眼角和左眉之上,还点着一颗黑痣。

即便如此,皇帝对画中的美人,也十分心动,即使是木偶美人,可这美人着实太美。

哪知毛延寿开始讲解这两颗黑痣的寓意,一颗淫痣,主水性杨花;一颗凶痣,近者遇刺。

皇帝听后,心中大怒,自此,便将昭君拉入了黑名单。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6)

空耗五年,遇单于。

虽说岁月如梭,但宫中如牢笼般的生活,却是越发难以度过。

虚度人生,是对昭君这类才貌双全的女子最大的折磨。

五年时间,昭君曾反复思考过,如果当初愿意褪下手腕上的绿玉镯,如果当初承诺毛延寿千金,是否已经得君王盛宠,从而得见家人。

可昭君知道自己并没有做错,但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事情的解决办法绝对不止这一种。

往事已不可更改,不知往后这漫长岁月,昭君能否再次等到机会。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首领呼韩邪第三次来长安朝觐天子。

战国时期,匈奴力量逐渐强大,匈奴的汉子们糙而无礼,靠着蛮横强取豪夺,屡次侵犯汉族边境。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政治统一、国力强盛,军事力量也空前强大,一举将匈奴驱逐到漠北地区,才终于让边境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再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分裂,天灾人祸不断。呼韩邪单于认识到需要找到强有力的后援,而汉朝便是最优选择,于是主动对汉称臣,并奉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7)

呼韩邪第一次入长安朝拜时,汉宣帝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他,并且赐给呼韩邪大量的金银珠宝,粮食布帛,呼韩邪也承诺为大汉守护边境地区的和平。

这一趟呼韩邪收获丰盛,不仅缓解了匈奴的粮食危机,也让呼韩邪见识到了汉朝的文化昌盛。

于是,仅隔一年,呼韩邪再次来到长安,又收获了很多财物布匹粮食,借着汉朝的帮助,呼韩邪很快的统一了匈奴。

呼韩邪第三次来到汉朝,已是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

呼韩邪此次来朝,一是为了向汉元帝表示致意,二是为了巩固汉匈友好关系,特意自请为婿。

看呼韩邪如此懂得藩臣之礼,汉元帝自然是欣喜应下,可论身份地位年龄适合出嫁的唯有汉元帝年方十六的女儿。

这女儿从小养在太后膝下,莫说太后不会同意,就是皇帝自己也舍不得,再说远嫁他乡,以女儿的骄纵蛮横,怕是有损汉匈的友好关系。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8)

于是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后,终于得了个好法子,就是皇帝后宫中 掖庭宫女子众多,可以从中选一个,赐予封号,用以和亲。

掖庭宫的女子,名义上也是皇帝的女人,可元帝心想,漂亮的我都选了,剩下的也不喜欢,选一个和亲,也无妨。

然而和亲事关重大,边境日子苦寒,还要女子自愿为好,于是元帝下旨掖庭宫:有自愿和亲者,请行。

昭君请行,元帝悔。

掖庭宫中,接到圣旨的女子们,心中惶恐。虽然无君王宠幸,日子有些无聊,可好歹是锦衣玉食,匈奴乃蛮荒之地,粗鲁无礼,习俗不堪,想想都是恐惧。

未知,是恐惧的深渊,也是奇迹的代名词。

单于的阏氏yān zhī?(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阏氏: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

单于的阏氏,这个称号对于汉族女子来说,的确没有吸引力,但是和亲的意义,于昭君来说是一个机会。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9)

与其在宫中让人生虚度,昭君更愿意促进汉匈友好。她的美貌与才华,该有更大的意义与价值。

昭君主动请行,圣旨下。

临行时,昭君盛装打扮,皇帝见昭君貌若天仙、仪态万方,心中腾起后悔之心,如此美人,本该早日宠幸,竟被人糊弄,错送他人。

美人有多美,元帝便有多悔,想着呼韩邪眼中的惊艳与欢喜,两相对比,元帝怒火更甚,将毛延寿等宫廷画师一并斩杀了。

可正如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里所言,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昭君出塞,大雁落。

元帝的迟来的喜爱,昭君已经无缘接受了,此时的昭君正在去往匈奴的路上。

不过五六年,同样的热闹,同样的远行,当年的昭君心中满怀希望,盼着君王宠,盼着亲人聚,而如今,此一去,恐再无归期。

不觉心中悲怆,那首《琵琶怨》伴随着黄沙飞扬开来。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琴声凄婉,女子美艳,竟让空中的大雁忘记了振动翅膀飞翔,从而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这一盛景让行人嗟叹,自此落雁便成了昭君的雅称。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10)

烟消玉殒,青冢现。

昭君远嫁边塞,聪慧美貌的她不仅仅稳固了汉匈的君臣之谊,更是为匈奴一族带去了文化礼仪以及种植之术。

昭君还为呼韩邪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伢师。

建始二年(前31年),这是昭君远嫁边塞的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依照胡俗,不久之后,昭君将会嫁给亡夫的儿子,自己儿子的哥哥。

胡俗: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如果丈夫去世,继承人是丈夫的儿子,那么儿子可以继承丈夫的丈夫的其他老婆,亲生母亲除外;如果继承人是丈夫的兄弟,那么兄弟可以继承丈夫的所有老婆。

这于中原女子来说,是一个耻辱的笑话。

昭君上书汉成帝,表明使命已达,请求归国,她殷切的期盼着以归去作为赏赐,哪知收到的竟是汉成帝的“从胡俗”三字。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11)

帝王轻飘飘的三字,挑战的却是王昭君刻入骨子里的礼义廉耻。

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相处十一年,并孕育两女。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

这一次,没有人能够逼迫昭君再嫁,昭君于公元前19年逝世。

她死后,匈奴人感念她做出的贡献,为她修建了高高的坟冢。

传言坟冢之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 因此被称作“青冢”。

王昭君为什么嫁给自己的孙子(丈夫死后嫁给儿子)(12)

昭君的平生事迹也被广为流传,许多文人雅士都为其赋诗美言,或是赞美其功绩,或是惋惜其薄命

后世为纪念昭君功绩,在其家乡湖北宜昌兴山县修建昭君纪念馆,馆内立有一尊高2.8米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


相关链接:

西施:中国第一女间谍,用美色祸国,文人雅士却在称赞西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