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多点的孩子该怎么提分 我和孩子这样谈100分

分数,是孩子学习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对于分数,我们往往会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很重视,如果孩子没有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就会觉得孩子不努力,不认真,担心孩子以后没有光明的未来。按照二八定律,至少八成家长是重视分数的。

第二种,不重视,认为分数是外在评价,不应该拿着外在的评价来束缚孩子。这类家长应该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紧盯着孩子的分数,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不看孩子的分数,也未必就是好的选择,分数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除了这两种选择以外,有没有别的选择呢?

后来,在陪着孩子聊分数的过程中,我逐渐拓展了对分数的理解。


01

第一次和孩子聊分数,我们主要从努力层面来定义分数的含义。

任何一种学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就像班级里进行的每一次考试,都会有人拿很不错的成绩,有人拿一般般的成绩,有的人则是成绩很糟糕。

我们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呢?

不如尝试从努力层面解构。

拿到100分的孩子,往往学习得特别认真,他们付出的努力,可能要超过这100分,毕竟考试只考100分的题目啊,想要拿到这100分,意味着他们学的知识比这100分的题目要多。

而拿了60分的孩子,他们努力的程度可能就是60分,在一开始,他们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及格就好,在这样的想法下,付出的努力自然就没有想要拿到100分的人那么多。

至于拿0分的孩子呢,我们能理解的是,他们压根不想努力。(这里排除了一些有阅读障碍症等先天因素的孩子,设定的是智力正常的普通孩子。)

这次聊天,主要是想帮孩子理清两个概念:设定目标,努力程度。

面对一次考试,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这是分数能给予我们的一个初步定义。

你选择100分的目标,要做到的,应该就是竭尽全力。

你选择60分,那么就是普通的努力,和大家一样就好了。

如果拿了0分,首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根本没有付出任何努力,没有去找任何方法。


02

第二次和孩子聊分数,我们主要聊的是每个人的100分项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100分,比如开车的司机,他的驾驶技能应该是100分,比如我自己,想要拿到的100分是在思考和写作,我会看更多的书,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寻找更好的写作方式。

每个人都有80分的项目,就是那种你做起来还不错,但并不是特别想做到很好的事情。比如我的厨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应该算是不错了,但从来不会想着要变成一个美食博主,也不会额外花时间去研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60分项目,就是能了解就行,入个门,但不求精进。这个对我而言就太多了,比如应酬,干家务等等。不会摆烂,也不会争优。

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0分项目,这些事情是个人不想要去学,也没有必要学的东西。0分项目往往是别人干得不错,自己压根不会干的事。就拿我养花一事来说,我养过很多植物,从各种花到各种草,从土培到水培,从生菜到小葱,目前只有富贵竹还活着。我承认自己这一块只配打0分,奇特的是,当我认可了这个0分以后,真有一种躺平的快感。我开始搜“花架上除了放花瓶以外还能放什么”的话题。如果你有好的主意,欢迎留言。

90分多点的孩子该怎么提分 我和孩子这样谈100分(1)

这次聊天,意外发现帮助孩子理清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孩子开始思考自己要拿哪些项目的100分。

第二件事情是孩子会很认真地思考身边优秀的小朋友他们都有哪些100分。


03

这两次聊天其实都比较随意,但聊天就是这么神奇,聊着聊着就发现思路打通了。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评价,而评价做得好与做得不好很难说清楚一件事到底做得怎么样,相对而言,分数就很清晰,0分到100分,分数非常体现理性的思考。

对于父母和孩子,怎么理解分数,意味着怎么面对学习和进步。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建议,作者说我们应该将人生的事情分成100分事情和60分事情。

100分的事情,就是你要集中全力去努力去挑战的事情。

60分的事情,就是你可以不必执着的事情。

原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件黑色高领毛衣加上一件牛仔裤,这样的衣服他有100件,每天起床都不需要考虑今天穿什么。你想,他执着的是什么?不执着的又是什么?

90分多点的孩子该怎么提分 我和孩子这样谈100分(2)

人称北大“扫地僧”的数学天才韦神,韦东奕,接受采访时拎着两个馒头,抱着一个矿泉水瓶,这个水瓶还是因为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所以自己带着空瓶子去教学楼打温开水。不看电视,不社交,没有微信。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样活着太无聊太无趣,但他执着的那个100分的东西已经在数学世界里找到了答案。

90分多点的孩子该怎么提分 我和孩子这样谈100分(3)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穿着衬衫、布鞋,不修边幅的样子还被门卫当成来推销的农民给拦住了。他执着的事情是什么?看他的成果,他是“中国遥感之父”。

90分多点的孩子该怎么提分 我和孩子这样谈100分(4)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想要真的养出一个孩子,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得把自己活明白了。

当你越来越清楚这个世界,越来越明白人生的本质,其实养孩子,也就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陪着孩子聊清楚100分和80分、60分和0分的概念后,我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首先,我们都可以尝试找出自己的100分项目,这是重中之重,是你特别想花时间在其中,并做出一定成果的事情。

找到了100分项目以后,你可以尝试找一找你的60分项目,入个门的项目。

然后,找到自己的80分项目,和0分项目。

找出这些以后,我发现更加认识了自己,我一直渴求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我却不放在心上,我想要怎样的一种人生,我想要怎样的一个家庭。

其次,想一想你的努力程度。在你的100分项目里,你付出了哪些努力,真的足够努力吗?

最后,建立了一家人的重点。

我们家的重点:

会思考。

会学习。

每个人的知识领域。

每个人的特色技能。

有趣。

快乐。

这几样东西,是我们会重点培养孩子的地方,同时也是进行自我培养的重点。

孩子在往自己的100分努力时,我们能推着一把。

孩子在面对各种100分要求但并不是孩子想要也不是必要时,我们护着一把。


04

我们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

除了极少部分的优秀人才,大部分的人们都是普通人。

除了极少部分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

这是真实法则一。

我称之为:普通法则

而另一个真实法则是:

除了极少部分人,大部分人做不到十项全能,更不可能样样优秀。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注意力也有限。

我称之为:平凡法则。

在坦然接受这些真实的同时,怎么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呢?

那就是,给自己定义分数,给自己打分。

我称之为:人生基本分数法则。

出题人是你,考生是你,裁判是你,辅导老师也是你。

其实,这样的思想已经在很多经典的文艺作品里呈现出来。

比如作家梭罗的书《瓦尔登湖》: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比如电影《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越经典的作品,越会很坦诚地告诉你:找到重要的,知道不重要的,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作者鼓励你去思考,去寻找。

而矫情的作品,就会用各种天花乱坠的词语引诱你:你得像我这样活着,买买名牌啊,谈谈恋爱啊……

而现在,让我用我们曾经困扰甚至不满甚至痛恨的分数法则来解救我们自身。

请你找到你的100分,并尽可能地努力。

请你找到你的80分,看一看自己已经有多少优点。

请你找到你的60分,你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突破了无知。

请你找到你的0分,没有人可以定义你人生的重点。

从这一刻起,你将成为一个重新出发的你,孩子,也将成为一个重新出发的孩子。

相关文章:

用这个思维方法,大部分的人生问题和育儿烦恼都能得到解决

这个高级实用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听话,还能让自己减少烦恼

孩子优不优秀,我简单地做了个分类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