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相声艺术(谈谈相声的欣赏)

这个话题有点大,咱们想到哪里说哪里吧这个题目不光大,而且敏感,这个题目写出来,就好像我要教别人如何欣赏相声似的,首先声明,我绝无此意我只是在这里把我个人如何欣赏相声的分享给大家您买票了,您爱怎么听怎么听,我绝无指导您欣赏相声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欣赏相声艺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欣赏相声艺术(谈谈相声的欣赏)

欣赏相声艺术

这个话题有点大,咱们想到哪里说哪里吧。这个题目不光大,而且敏感,这个题目写出来,就好像我要教别人如何欣赏相声似的,首先声明,我绝无此意。我只是在这里把我个人如何欣赏相声的分享给大家。您买票了,您爱怎么听怎么听,我绝无指导您欣赏相声的意思。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生书,评书,陌生的书扣才万人,熟戏,只有很熟的戏,才能听出唱腔的滋味,甚至于唱腔的变化,才能判定演员的高低。那么曲艺呢?当然,曲艺有很多种类,大鼓,快板,相声等,在此,我们只说相声。相声没板没眼,没腔没调,听得是什么呢?

很多人说,相声听得是包袱。这话没错。包袱是相声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包袱能让人听不腻吗?看样子,除了包袱,肯定还有其他东西,让人们趋之若鹜。到底是什么呢,咱们慢慢说。

先说包袱,包袱有两种,一种是面上包袱,一种是肉里包袱。通俗点说,面上包袱,就是为了硬达到包袱效果而攒的包袱,比如现在用的比较多的谐音梗。虽然谐音梗,因脱口秀而火,但是,常听相声的人知道,用谐音梗最多的,还是相声。他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演出效果,但用多了,容易给人贫的感觉,而且,观众当时乐了,事后很容易丢之脑后。而真正能让观众三天后想起来还乐的包袱,就是肉里包袱。肉里包袱是什么呢?它是完全遵循相声的创作特点,而创作出来,骨子里的包袱。相声的创作特点是什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只有遵循这个创作规律创作出来的包袱,才能传世。比如马老的挠挠,高范的,嘛玩意,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了,不信你问去,这人家还饶两条呢等等,不胜枚举。这是相声的欣赏点之一。网上很多人探讨,听相声刨活道不道德,道不道德咱不管,咱也管不了。但可以肯定的说,你要刨,也只能刨面上包袱,肉里包袱,你刨不了。

听相声还听什么呢,听节奏。用相声的行话说,听筋节儿。什么是筋节儿?挺一言难尽的。这既包括语气助词的运用,也包括逻辑重音放在哪里的技巧。简而言之,就是,一段相声,册子给你,一字不变,别人说,就能把听的人逗笑,你说,就没人笑,为什么?筋节儿不对。相声,尤其是老相声,包袱几乎固定了,没什么新意,对老粘子来说,几乎耳熟能详了,,那还听什么?就听筋节儿。有的演员,中规中矩。使起活来,该兜四角,兜四角,该小咔嚓,小咔嚓;有的演员,该兜四角时候小咔嚓,该小咔嚓时候,波澜不惊;有的演员,该小咔嚓时候兜四角,该兜四角时候观众恨不得把屋顶掀了,差别在哪儿?就在筋节儿。而听听他们使活的时候筋节儿的不同之处,就是我辈的乐趣。

筋节儿挺重要,还有一个因素是为筋节儿加持的,就是人物塑造。好的相声演员是善于塑造人物的。好的相声作品,也是一定有个人物立住的,不论新旧相声作品。比如打牌论,比如揭瓦,比如醋点灯,等等,新相声更是如此,比如高范的不正之风,比如钓鱼,比如少马的纠纷等等,不在一一列举了。善于塑造人物,当活中出现适合这个人物的包袱时,效果自然就会得到加强,原本兜四角的效果,自然就会掀屋顶了。我所崇拜的三位相声前辈。马三爷,郭荣启郭爷。高德明高爷,无不是塑造人物的高手。

听相声,听这几个地方,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如果,有什么不对,或者不全面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抬杠也行,抬杠好歹也挣钱。(此文原创,为了表达方便,文中用了一些相声术语,如有不明白的,给我留言,我单独解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