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

凤翔县西街中学是我的母校。

凤翔县西街中学位坐落于美丽的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凤翔县城北大街西小巷,是一所县属全日制省级重点高中。始建于1958年,最初名称为“西街初级中学”, 1975年元月,学校改为两年制高中,定名为“凤翔县第六中学”,1977年恢复原“凤翔县西街中学”校名,1984年改为三年制高中至今。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1)

第一次听说西中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纸坊岁姑家有一位表姐就在上西中,平时我岁姑很忙,除了要操持家务,还要给经营木材加工的岁姑父帮忙打下手,家里还有辣子酱机,还有压面机,所以从天明到天黑,岁姑岁姑父两口子连轴转,不闲一会。周末还要给在上西中的表姐烙锅盔,从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上高中还要住校,一周才能回一次家。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2)

时间嘀嗒嘀嗒,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也参加了中考,考上了高中,而且就是表姐上的那个高中――凤翔县西街中学。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3)

在上世纪90年代,那会流行考中专,因为,上中专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这也是普通农家子女跳出农村,有个好出路的唯一途径。所以,那会中考录取志愿上第一志愿是中专学校,第二志愿是凤翔中学,第三志愿是西街中学,但是很遗憾,中专没有考上,只考到了凤翔县西街中学。即便如此,家里也很高兴,毕竟在家乡凤翔县的高中里,除了凤中,就属西中好了,自己考上的学费四百块钱,没考上的掏钱上的(高价生)学费一千五百多块钱呢,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家庭,家里能有几个一千五百块啊?所以从内心来说,自己也有点小自豪,最起码比其他几个高中也好些……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4)

暑假期间,就是为开学做准备了。母亲早早的称了二斤棉花,给我缝了个单人褥子,被子家里有现成的,拿一床就是了。到了开学报名的那一天上午,母亲和我早早的吃了早饭,就催促我把自行车气给打好,准备去学校报名。我把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打好气,擦干净,母亲坐在后座,我们娘母两个就网十里外的县城赶。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5)

一路下坡,自行车跑的飞快,耳边的风呼啦呼啦的响着,路边的树和庄稼飞似的奔向身后,到了火星村,就看见县城的楼房了。母亲给我说,让我停一下,她要下来,我说,“妈还没到呢”,“你着急下来干啥呀”,母亲说,塔寺桥过去那个坡太大了,你带着我,吃力滴很……无奈,母亲下来,我推着车,直到上了香坡,到了消防队门口,母亲才让我继续骑车带着她走。……上点年龄的朋友都知道凤翔东关塔寺河畔的香坡,别说,自行车了,就是过去的奔奔车,夏利,稍微拉重一点,上坡都很吃力,车子后面冒着黑烟……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6)

西中犹如饱经沧桑的长者,低调而内敛,我们娘俩经过打听才在北大街西小巷里找到了我即将报名的西街中学。那时候的西街中学,大门是几根钢管焊成的,并不是很宽,进了学校,母亲叮嘱我先锁好车子,然后让我去看在哪里报名,啥程序……我让母亲坐在校园里的树下乘会凉。校园里人山人海,都来来报名的家长和学生,教学楼得外墙上用红纸写着报名程序,学费多少,分班情况,摸清程序之后,母亲从她穿的短袜里取出折了几折的四百块钱,交给我,让我拿好,去报名,交代好,一定要把钱拿好。虽然在现在看来,四百块钱不多,但是在90年代那是一个农民几个月的收入啊……报好了名,我就又和母亲急匆匆的往回赶,因为,回去还要做饭,喂猪,还要给我准备准备,因为第二天,西中就要正式开学了!没办法啊,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累,……!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7)

第二天,我一个人骑着车子,驮着被褥,背着书包,书包里还有母亲给我烙的锅盔馍,一路飞驰,来到了学校。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8)

书声琅琅,一切安好!……

那时候,学校的基础条件还是比较差的,只有一座教学楼,还有些斑驳和陈旧,教学楼西边靠近围墙是一排排的红砖盖的撒房,撒房里是高一新生的宿舍,宿舍里是大通铺,上下两层,墙角的桌子上放着一排电壶,墙上订着钉子,钉子上挂着一个个袋子,里边都是同学从家里带的馍馍,之所以要挂在墙上就是害怕老鼠偷吃。教学楼东侧是西中自己办的印刷厂,与教学楼用一道矮墙相隔。教学楼后面就是操场了,不是现在都流行的塑胶跑道,是真真正正、接地气的土操场。操场西北角就是锅炉房,平时早晚就在这里提着电壶,排着长长的队打开水。锅炉房旁边就是食堂了,食堂很简陋,除了食堂经营者的操作间,没有学生吃饭的地方,每次打了饭,就三五成群的围一圈,蹲在地上吃,要是下雨,就只能躲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吃饭,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生活场景,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9)

那时候吃饭也很便宜,一碗素面5毛钱,臊子面6毛钱,同学们大多数都很节俭,记得那会一周父母给15快钱生活费,周末放学回家还能剩个两三块钱。操场正东南角是老师的宿舍还有家属院,记得那时候的老师宿舍都是兼办公室,门口一边堆着蜂窝煤,一边的桌子上放着煤气灶,过道里光线很暗,算是做饭形成的油烟味……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10)

那时候的西中生活简单而充实,早上起来,边吃饭边听着电杆上的大喇叭里放的新闻,吃完早饭就是早读,记得那会教学楼前有一颗柏树,我经常坐在柏树下背英语单词,闻着松柏特有的香味,那种感觉,非常美妙。上午就是四节课,然后就是中午饭,宿舍里短暂休息,又是下午课,还有晚自习……那时候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而又机械,有时候又感觉难免枯燥,直到走上社会,才知道那时候的读书环境是多么的美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试问各位,现在的我们想能够静下心来,安安稳稳的读本书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啊……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11)

一年又一年,我的母校凤翔县西街中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各届校友的努力下,在凤翔县、宝鸡市乃至陕西省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欣闻母校西中的校容校貌,办学质量等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被评为陕西省重点高中,我很激动,很想有机会再回凤翔看看,到曾经的校园里看看,不知道我的班主任(兼体育老师)胡旭老师,还有代我们语文的孔周利老师,还有……,你们还在不在学校工作?……转念想想,自己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年的懵懂少年已经成为油腻大叔,而你们或许也已经退休在家了,不知道你们还在不在凤翔,一切可好?……

教室的那一间柳江中学(我的母校西街中学)(12)

在陕西省宝鸡市有个凤翔县,凤翔县有个高中,叫凤翔县西街中学。西中,她是我的母校,我爱她!#情感# #故事# @今日头条 @头条号@桥头后生

桥头后生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五号 夜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