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话和聊城方言(浅析聊城话)

来,请用标准的聊城话朗读!

假如生活虎龙了你, 别扎胡,别支外,别滋声, 你就估地下,也白起来, 一直坚定不移的往前古涌… 古涌… 一直古涌,即使生活把你撂倒了, 也别自己打搐搐,站起来 噗啦噗啦腚, 你仍然可以很涨包……2020年,正儿八经里拾掇拾掇,装满正能量,狼蹿吧!


山东话和聊城方言(浅析聊城话)(1)


有个2货听说,江河海都能直通韩国,于是晚上偷偷从马颊河大桥跳了下去,奋力游了一夜,天亮,上岸,见岸边一大爷钓鱼,忙上前询问:阿尼哈塞哟,这里是韩国嘛?大爷看了半天说到:欧巴,介是南关桥思密达…

奔跑吧!兄弟!用聊城话怎么说!大神在此告诉你!聊城话:快窜吧!小来!


山东话和聊城方言(浅析聊城话)(2)


“么个”。我认为这个词是聊城人使用最频繁的词,起码我知道东昌府的是这样,我问过同学,其他县的也有说的。“么个”不仅能代表“什么”的意思。而且是个超级强的词,它能代表的意思多了去了,很多事物都能用“么个”代替,经常会听见我们聊城人说“那个么个”“别么个啦”“l e n g那个么个”等等像这样的话,虽然用“么个”代替了很多词,但是作为聊城人都能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你听听,在大街小巷,在公交车上,在商场超市,“么个”比比皆是,我个人认为,“么个”是聊城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还有,“该不”“谁道(哎)”等词也是聊城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该不”就是当然是的意思,聊城人经常脱口而出“该不”“那该不”等这样的词语和短语,“该不”表示了强烈的赞同和肯定,是对对话中所提及一事的肯定。“谁道(哎)”就是不知道的意思,当我们聊城人不知道对方所说的问题时,说“谁道”或“谁道哎”,还有一些其他说法,比如“知不道”等,冠县阳谷等县好像就有地方说“知不道”。

再说说动词,聊城话里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制”,“怎么制?”“把桌子制干净”“把垃圾制喽”等等,“制”这个动词使用的很多,就是弄,打扫等等很多动词的意思。

关于介词,说说聊城话里的“在”。在聊城话里,对于“在”的说法,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说“改”,一是说“逮”,我原以为这和地理位置有关,但是现在我改变了看法,在聊城,说“改”和“逮”在聊城北,南,东,西都有,而且分布应该是不具有太大的区域性,在一个村里就会有不同的说法,在一家人里就有的说法不同,而且这种现象分布很普遍。除了“改”和“逮”这两种说法,还有“给”“葛”(按发音)的说法,这两种说法分布较小。目前,我就发现这四种说法。

对于副词,我认为聊城的副词相当丰富,举个例子,表示很,非常的词有好几个,如果表示很冷可以说 l e n g冷,gang冷啦,x i e冷,q i a o冷,虽然都表示冷,但又有不同的语气倾向,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说法。

下面接着说说其他类的副词。在聊城话里,表示可能的有“兴”,比如说“那兴”“可能兴”等等之类的短语就表示可能;还有“m u d i”,通常放在一句话的开头承接别人的疑问句,也可放在主语后面,举个例子,A:“那双鞋捏?”B:“m u d i改床底下哩”或“那双鞋m u d i改床底下哩”,A:“兴”,就是那双鞋可能在床底下的意思。

聊城话的副词里还有后缀现象,主要用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后。通常在表示地点的名词后要加“j i a n”,“改桥j i a n”就是“在桥那里”的意思;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加“he”,“小he”就是“小时候”的意思。另外,表示,那里和哪里说成“那hair”和“哪hair”。再说聊城话里的时间副词,这方面的副词那是相当丰富,下面列表表述:

普通话:今天 昨天 明天 前天 后天 去年 上午 下午 晚上

聊城话:j i e r里 yer里 m i e r里 前y i e r 赶m i e r 里 年s h i 晌h u 天西 h o n g hang


山东话和聊城方言(浅析聊城话)(3)


下面说说一些聊城话中的习惯用的短语。聊城话里说“故意的”有好几种说法,在东昌府通用的是“d e i- y i -e r d i”,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县市区这样说,还有其他这些说法,比如“d e i- y i -e r d i”,这和山东其他一些地方说法相同,还有“正一d i”,“j i n g- x i n- d i”等等说法。

再说说“没”这个字,山东很多地方把“没”说成“mu”,但是在聊城好像只有高唐的某些地方说“mu”,但是在聊城话里有些词似乎也是“mu”的发音,比如丢东西说成“mu”东西,“自行车‘mu’了”就是“自行车丢了”的意思,还有某些地方说“‘mu’大有”即“没大有”,“‘mu’处去”就是“没地方去”的意思。

山东有一些地方把“过”说成“g e”,“过来”说“g e来”,聊城东部、北部县市有的把“过”说成“g e”,比如高唐、茌平、东阿说“g e来”,临清有的地方也同上述几县,但中西部的县市不这样说。


山东话和聊城方言(浅析聊城话)(4)

聊城话民谣:

1:小板凳,四根腿儿,我给奶奶嗑瓜籽儿。奶奶闲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奶奶闲我下得稠,我给奶奶放香油。奶奶闲我放得香,我给奶奶放块姜。奶奶闲我放得辣,我给奶奶唱个唱儿。 老师老师快放学(xi a o),家里擀滴凉面条,一人一碗零一勺,回去(q i)晚了捞不着。

2: 柳树柳,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咱那闺女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吃着妈妈(吃奶)瞪着眼。 炸, 炸, 炸果果,腰里带照铜锁锁,待开不开,将家过来,你一半我一半,咱俩吃老揍买卖,你敲梆子我敲鼓,咱俩完个小老虎, 小老虎,撅已吧,一撅撅到天底下。3: 倒背,竖背,葱花,芫荽。疙瘩,蹲下,韭菜,起来。天上是嘛?天上是星。地上是嘛?地上是坑。坑里有嘛?坑里有水。水里有嘛?水里有蛤蟆。呱.......。

4:月姥娘,亮堂堂,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白,浆得白,娶了个媳妇不成材。又喝酒 ,又看牌,不过他娘的老灯台。

5:小枣树,结大枣,俺家有个懒大嫂。懒梳头,懒裹脚,哄哄孩子装睡着。一睡睡到日头红,起来以后不做饭,东门里瞧,西门里窜,针线筐子里鸡下蛋。

6:打箩箩,筛箩箩,下来麦子蒸馍馍。打箩箩,筛糠糠,下来麦子蒸干粮。打箩箩,摔剂剂,叫俺小,吃屁屁。有核吗?半个滴。。。。

7:一个老头八十八,坐在房沿上拉巴巴,拿快冻冻就擦腚,又凉又滑又滴嗒。

8:娘(棉)花种,水里拌,种到地里锄七遍。打娘(棉)花心,落娘(棉)花盘,开得花儿黄灿灿,结得桃子一连串,开得娘(棉)花白泛泛。老婆拾,老头担,小箔晒,大箔摊。轧车轧,响弓弹,搓了个布剂长珊珊,纺了个穗子滴溜溜圆。倒车倒,旋风旋,拐子拐,y u e子(该字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或字,是一种绕线的工具)缠,牵机就象跑线马,镶机好似倒拉船。戳上杼,揆上缯,拿个板子垫上腚。唏哩哩,哗啦啦,一天织了一丈八。染坊染,棒槌颠,剪子铰,钢针穿,做上衣服老头穿,得(d e i)的老头儿窜两窜。

9:小日本儿,喝凉水儿。 眨股眼儿,蹬跶腿儿。 祸害人,抢东西儿。 末了脱不了吃枪子儿。

10:哦、哦,睡觉觉,猴来了,猫来了,给俺小,叼个桃来了。红尖儿地,白尖儿地,俺小吃了坐官去。

11:花野鹊(q i a o,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烙白饼,沾白糖,媳妇媳妇你先尝。

12:拉大锯,扯大锯, 姥娘家,唱大戏。 接姑娘,叫女婿, 小外甥,也得去。

13:纺线车,一摇拉, 哼呀哼呀纺娘(棉)花。 纺成线,织成布, 你做褂子我做裤。 也有单,也有棉, 花花绿绿过个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