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

在河南省洛阳市,有一个名叫“心声”的团队,不时在周边村落四处奔丧。

团队中的一名女子,化着惨白的妆容,在葬礼上嚎嚎大哭,泪水把红色的眼妆都模糊了。

这名女子并非死者的家属,甚至非亲非故,来到葬礼也只是为了完成雇主的要求——哭丧。

她是一名职业的哭丧人,如今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团队。

这名职业的哭丧人叫做武会霞,在哭丧界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的她,对于哭丧有了和常人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

武会霞觉得,哭丧并不应该被视作逢场作戏,为了自身的利益坐地起价,无所不用其极。

她赋予了哭丧一个崭新的含义,让哭丧与传统文化相联系,使哭丧慢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不用再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

哭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为了彰显自己哭丧团队的文化特色,武会霞结合了自己多年的哭丧经验,让整个团队改编和排练了自身团队独有的哭丧节目——《二十四拜》。

这个节目的灵感来源于《二十四孝》,武会霞觉得,这个节目会让哭丧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2)

武会霞的哭丧团队,会为自己的客户量身定制全套的哭丧服务,他们会讲述死者之前的生活经历,并且把一些感人至深的段落改编成一个小剧场。

在气氛被烘托到最高潮的时刻,武会霞就会十分投入地扮演着死者的家属,在死者的棺椁前哭得死去活来,让一旁的观众都会潸然泪下。

但是,在起初成为一名哭丧人的时候,武会霞无疑是站在了社会舆论的对立面。

当初“众叛亲离”的武会霞,为何会选择不走寻常路?

她又是怎样慢慢将自己的哭丧艺术发扬光大,赢得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3)

其实,走上这条“不归路”,用武会霞自己的话来说,确实是无可奈何。

家境贫寒

武会霞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她的家境极其一般。

父母都是在偃师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都在村庄里种地谋生,几乎都没有怎么走出去过。

经济条件的窘迫也让武会霞从小就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经常有了上顿没下顿。

记事开始,武会霞就会帮着父母做一些大大小小的农活儿,父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来供养自己女儿上学。

由于武会霞是一个女儿,在上个世纪,父母对她的期望也不是很高。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4)

看着成为一个大姑娘的武会霞,父母就指望着她能嫁个好人家,自己也好收一些彩礼钱。

当时武会霞并不想就这样草草嫁人,她甚至完全不清楚另一方的家庭条件,父母为自己挑选的另一半脾性如何,相貌怎样。

但是父母完全没有顾及武会霞的想法,还是忙里忙外张罗着自己女儿的婚事。

很快,他们就相中了一户“好人家”,执意要将武会霞嫁过去。

这户“好人家”的条件和武会霞家差不多,家里有一间茅草屋和一间土坯房。

父母之所以这么爽快就答应了这门亲事,是因为那户人家给出了极高的彩礼。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5)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武会霞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就这样嫁到了离家不远的另外一户农村家庭。

武会霞成婚之后,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就像许许多多的农村妇女一样,武会霞需要每天早出晚归到地里去干农活儿。

回到家后,她还要忙着伺候家中的老人,准备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替家人洗衣做饭。

武会霞还会因为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被自己的婆婆处处挑刺。

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武会霞,在婆婆和丈夫的强烈要求下,又生了老二和老三。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6)

在武会霞的家人看来,多子多福不是没有道理,多一个人意味着多一个劳动力。

但是他们一家的经济条件本就不容乐观,居住的土坯房一到下大雨的天气,土坯房就会零零星星地下着小雨。

而对于这个不能遮风挡雨的“家”,武会霞也只能选择任劳任怨。

在孩子接二连三出生之后,家里又多了几张嘴需要吃饭,而原本狭窄的居住空间,就变得更加拥挤了。

上有老下有小的武会霞,她的婆婆也七八十岁了,经常需要她施以援手才能正常生活。

年事已高的婆婆还大病小病不断,经常需要吃药来维持自己的身体状况。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7)

而武会霞夫妇一直务农,赚到的钱难以为继,这时候武会霞就开始思考着新的出路。

成为哭丧人

武会霞成为一名哭丧人,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做出的决定。

那时候,进城替婆婆买药的武会霞,来到药店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钱居然没有带够。

武会霞难得进一次城,就想着赊账,日后再来还。

可是她与老板素昧平生,老板根本不愿意赊账,武会霞只好灰头土脸地买了一点就往家里赶。

回家的时候,武会霞发现在路上,居然有一名浑身穿着白衣的女子,就连脸上也抹得煞白,跪在一口棺材前面哭得昏天黑地。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8)

就在武会霞几乎相信这名女子是真情流露的时候,在一旁看热闹的群众却点醒了她:“不过是做做样子,花钱请来的哭丧人而已,至于这样吗?”

从来没有听说过哭丧还能请别人来哭的武会霞,询问着路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花点钱就行,哭丧人会在棺材前面磕头,替雇主在死人前面尽孝,不过哭丧人就是装装样子,有时候还会坐地起价,她可不受人待见!”旁边的路人是这样评论。

另外一个路人还跳出来补充:“虽说哭丧人不讨喜吧,但是来哭一次,赚的钱可多了,比得上我们好几天的收入了!”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9)

一心想要赚大钱,让孩子们和婆婆过上好日子的武会霞,从那时候起,心中就打算着成为一名哭丧人。

武会霞对自己去哭丧也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她从小嗓门就大,声音很是洪亮,而且一直在地里干农活儿的她,身体素质也极好。

不就是磕几个头还有哭几声吗?在武会霞看来,哭丧这项业务对她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打定主意之后,武会霞就开始偷偷瞒着婆婆,找到了一家丧葬的服务公司。

武会霞的母亲和婆婆还在人世,去哭丧的话难免会被外人说闲话,诅咒家里的老人早点离世,是一种大不孝的行为。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0)

所以武会霞仅仅只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在丈夫的支持下,武会霞才大着胆子放手去做。

成为了丧葬服务公司的一员后,武会霞才发现,公司的每一位成员分工都极其明确。

接到雇主的订单之后,公司会要求每一位成员把死者生前的生平经历倒背如流。

同时对于雇主的一些特殊要求,哭丧人们也会尽力满足,他们需要在葬礼上讲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替家属表达一些他们不便于外露的情绪。

为了让整个流程都有条不紊,在每次哭丧之前,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经过排练才能上场。

武会霞哭丧,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打扮,她的脸上涂抹了一层厚厚的粉底,脸色变得煞白,没有一丝血色。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1)

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会霞一双血红色的眼睛,家属悲伤的情绪和心力交瘁的状态通过这些妆容诠释,甚至是放大和夸张。

加上全身都是白衣,头发也用白色的段子扎在一起,武会霞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死者的女儿,在棺材面前表现得很是悲痛。

当问起武会霞为什么能够“演得如此逼真”时,她的回答是:“每次我去哭丧的时候,我就想起家中三个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孩子们的学费都是借的,婆婆的医药费没有着落。”

哭完丧之后,武会霞还需要代替死者家属在棺材前面跪拜,满足雇主的最后的要求。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2)

就这样,武会霞的第一次哭丧圆满结束,雇主给了她好几百元钱,因为她很是卖力地磕头,雇主还额外给了武会霞一些小费。

尝到甜头以后的武会霞,也就在哭丧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小有名气

武会霞的哭丧技术越来越专业,来请她去哭丧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武会霞在哭丧行业也小有名气:“听说那个哭丧婆演得很真,请她来的话一定很有面子!”

名声越来越大的武会霞,她去哭丧自然也就被婆婆知道了。

婆婆知道之后生了好大的气:“你是在咒我死吗?我还想多活几日,你离我远点,赶紧离开!”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3)

街坊四邻在知道武会霞去哭丧之后,也不再登门拜访,见到她就低头不语,或是绕道走,觉得武会霞晦气,遇见她不吉利。

就连武会霞的几个子女也不支持她,在学校里,孩子们经常会因为武会霞是哭丧婆的原因,被同学们孤立和指指点点,因为同学们的母亲告诫过,要离他们远一点。

但是,武会霞并没有因为外人的不理解,家人们的重重阻拦就放弃了自己的这一职业。

自从她去哭丧之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质的变化,孩子们能够顿顿吃到肉,婆婆的医药费不用发愁,家里欠的债也被尽数还清。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4)

好在武会霞的丈夫一直默默站在她的身后支持着她,每当妻子和母亲发生矛盾时,他都会在其中斡旋,十分照顾妻子。

有时候武会霞会遇到一些极其爱挑麻烦的雇主,质疑武会霞哭得太假,还让武会霞一直不停地跪在棺材前面磕头。

武会霞嗓子都哑了,三秒钟磕一个头,头都快被磕破,脑子都晕头转向了,她仍然在继续。

这一场哭丧,武会霞磕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即便是这样,雇主仍然不满意。

在结账的时候,雇主只愿意给武会霞一半的价钱,武会霞对此也没有过多的争论。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5)

武会霞觉得,面对亲人的离世,死者家属有一定的情绪是极其正常的,难免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

而哭丧人常常又唯利是图,即便只有一个哭丧人坐地起价,让雇主下不来台时,大家对其余哭丧人的印象也会以偏概全。

并不想对死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的武会霞,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毕竟哭丧没有评判标准,哭得不好或是没有令雇主满意,武会霞也只能接受。

每次哭丧回来,丈夫都会为武会霞准备好润喉糖,还会亲自帮武会霞按摩膝盖。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6)

知道武会霞极其辛苦的丈夫,慢慢加入到了武会霞的哭丧之中。

也正是在武会霞的不断坚持下,她的家人看到了哭丧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

不用再担心物质条件后,武会霞的婆婆和亲生母亲也开始支持起了她的事业。

一家人都觉得武会霞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做任何事情都对得起天地良心。

周围的邻居看到武会霞家的转变之后,也放下了成见,加入到了武会霞的丧葬团队。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7)

在武会霞的带领下,她的丧葬团队很有特色,武会霞为团队取名为“心声”,寓意是表达出死者家属内心的声音。

慢慢不再把哭丧视作低人一等的职业后,武会霞还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排练了一些小故事来表达对死者的追思。

哭丧虽然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是它确实是一种民俗文化,存在即合理,哭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死者为大的中国人来说,告慰了生者那颗愧疚的心。

而如今,武会霞靠着自己的哭丧团队,早就让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他们一家人也从小村庄搬到了县城,住上了大房子。

祖传哭丧的人(河南5旬职业哭丧人)(18)

武会霞的三个孩子,其中一个也上了大学,武会霞也一直希望,她的三个孩子能够好好读书,不要步她的后尘。

而现在,武会霞已经50多岁了,但是依旧会去为别人哭丧。

据她自己统计,她每年至少都会哭丧70多次,每年都要给死者磕头上万次,而她每一场的出场费用都在700元左右,并不算太贵。

武会霞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我们也不应该抱有偏见,丧葬行业的服务人员也都是靠双手吃饭,值得我们尊敬。

-完-

编辑 | 不误小星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