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1)

图1 花鸟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2)

图2 初唐铜镜,采用了分区式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3)

图3 瑞兽葡萄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4)

图4 对鸾禽鸟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5)

图五 二飞仙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6)

图6 月宫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7)

图7 洛阳汉墓壁画月宫图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8)

图8 王子乔吹笙引凤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9)

图9 真子飞霜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10)

图10 打马球镜

唐朝铜镜的清晰度(铜镜中的大唐气象)(11)

孔祥星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曾任北京市“十五”社会科学规划历史专家组组长,原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博物馆学、隋唐文物考古、吐鲁番文书和中国古代铜镜。主编有《中国铜镜图典》,合著有《中国古代铜镜》等。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富丽堂皇的唐代铜镜”。既然提到“富丽堂皇”,可能就会有人问,唐镜的确看起来挺美的,但是应该从哪些地方去审视唐镜的美呢?我们今天带领大家寻找唐代铜镜的美,主要从形式、内容、材质跟工艺这几点来综合体会。

唐镜的重要创新

首先,花式镜是唐镜标志性的创新。我先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唐镜的外形,也就是我所说的“形式”。比如铜镜花瓣的周边出了菱角的,叫作菱花形,如果花瓣的边缘是圆弧形的,就叫作葵花形,此外还有四方委角形、亚字形等,这些名字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也是沿用了过去流传的大家都接受的名称。

从齐家文化出现中国最早的铜镜至今,大约是四千年,从齐家文化一直到明清,我国铜镜的传统形式就是圆形。这个圆形可以理解,圆圆满满,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意义。从战国开始,偶尔会出现方形镜。到了汉代,这个时期是我们目前出现铜镜最多、考古发掘最多的时期,像山东临淄就考古发掘出来六千多面铜镜。可以这么说,汉代的铜镜几乎99.9%都是圆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面铜镜,有如今常用的电脑屏幕这么大,是一个方形的镜子。而这种圆形或者是偶尔出现的方形的铜镜形式,一直延续到了隋代前后,直到唐代出现了花式镜。仅仅只是在平面几何形式上的变化,谁能想到,单单是花式镜这一创新的出现,已经是中国铜镜出现之后两千多年的事了。所以,我认为花式镜是唐镜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尽管后来宋以后也有一些花式镜,但是花式镜开创确实是在唐朝初年。

其次,唐镜的形式变化也必然带来了内容的出新,这就是唐镜的纹饰和铭文呈现出了历史性的变化。之所以用“历史性的变化”这样的描述,我先举两个例子。西汉的四神博局镜,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请注意我们虽然经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但是在汉代的时候古人是以南为上的,所以现在发现的四神博局镜的朱雀都是在上面的,这种镜子是西汉的时候特别流行的,从西汉晚期经历王莽时期一直沿用到东汉早期。另一个就是东汉的神兽镜,上面有西王母、东王公、黄帝、伯牙等形象,从内到外都有非常复杂的纹饰。到了唐代,铜镜的内容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花鸟镜(图1),也就是汉镜中流行的神仙羽人、奇禽异兽题材,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就被瑞兽葡萄镜以及以后的花鸟、花卉取代,一幅幅禽鸟俊美、花枝华丽、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景,呈现出优美、轻快、自如的情调。

我之所以强调武则天,是因为很多葬仪方面的制度都是在武则天这个时期开始发生变化。

我把唐镜纹饰发展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中晚唐,这是一个从灵异瑞兽向花鸟画枝人物发展再到宗教图纹的发展变化过程。初唐时期的四神十二生肖镜,里面有钮座、方格、规矩和圆圈,外面是十二生肖,这还是基本继承了汉以来的铜镜图纹。到了盛唐,一说起唐镜就是以瑞兽葡萄镜为代表,而这个镜子是从武则天以后形成的唐代风格,它摆脱了汉代以来的情况。到了中晚唐,又出现了一些宗教的图纹。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唐镜铭文的内容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初唐的铜镜往往里面是纹饰,外面是铭文,已经形成了隋和初唐的铜镜的格式,它的铭文是一圈,因此被称为圈带式。盛唐时期铜镜则很少有铭文,有铭文的就是方格式的,这种铭文样式在汉代很少。进入晚唐,铭文又多了起来,而且形式多样。在铭文内容方面,汉镜的铭文目前看见的多是希望高官厚禄、子孙繁昌、享乐富贵、长生不死等,诸如“位至三公”“君宜高官”“授如金石新王母”“上有仙人不知老”之类。汉镜的铭文思想性特别深刻,汉朝人当时是希望羽化成仙的,所以在汉代的铜镜上看到很多羽人、神仙和西王母的形象。而唐镜则大不一样,唐镜首先考虑的是镜子怎么漂亮、怎么制得好,后面就要反映照镜子的人怎么好看、怎么漂亮,所以唐镜的铭文内容跟汉镜的铭文内容差别很大。

再次,就是唐镜布局结构的新意境——广画面式。唐朝铜镜的纹饰结构,总体来说就是从初唐时期的分区式发展到盛唐时期的广画面式、不分区,进入晚唐又变成了分区式。比如这一面初唐铜镜(图2),钮外分成好多个区,有不同的圆圈带、同心圆,又分成铭文,铭文外面又有花纹,到了盛唐则是广画面式,比如盛唐铜镜,除了中间一个小的圆钮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就是表示花纹,留白很多,而留白一多就显得纹饰很突出。所以有的学者就认为汉代铜镜纹饰的布局是格律体,有规律和格式的,他们把盛唐的铜镜叫作自由体,很自由的分布。盛唐许多铜镜不再利用方格、规矩、多重圈带进行区域分割的构图方式,这样空间广阔、布局疏朗。由于它是广画面式,所以单个图纹就特别多,比如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主题,东汉的时候青龙和白虎是相对的,而到了唐代就表现为一条单龙,所以看唐代铜镜的云龙气势特别突出,盛唐时期许多铜镜都这样减少了繁杂、离奇的图纹,形成了单个图纹形体变大、鲜明突出的特点。进入晚唐,铜镜又变成了从钮开始层层布局、分区特别繁杂的样子。

唐镜的主要类型

接下来,我按照唐朝各个时期流行的镜类及其呈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来具体介绍一下唐镜的类型。

第一类是灵异瑞兽镜。这个类型是延续汉代以来的传统。比如河南洛阳出土的、现在由洛阳博物馆收藏的隋初唐四神十二生肖镜。这里我要延伸介绍一下十二生肖相关的内容。我们在典籍中查阅,有关生肖的最早记载,可以推至东汉,王充《论衡》中提到的与现在的生肖相同。而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甘肃天水放马滩等地出土的秦简,我们可以把古代生肖的起源至少推至战国晚期。至于中国古代在铜镜纹饰中使用十二种肖形动物来代替十二地支,则是在隋代前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一般称之为隋和初唐。

第二类是瑞兽镜。我的这个“瑞兽”概念包含了很多种类的兽类,比如有的像狐狸、有的像狼、有的像狗、有的像鹿,所以我用了“瑞兽”这个综合性的词,泛指那些寓意吉祥的兽。这里我专门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瑞兽葡萄镜”(图3),这是唐代最著名的铜镜。我们看它,上面每个兽都是向上抬头的,内区不同姿势的瑞兽攀缘葡萄枝蔓,外区环绕禽兽葡萄,而且采用的是高浮雕技法,整个布局中的瑞兽俯仰有神、屈曲灵动。这面铜镜上面的葡萄,如果我们要用手去摸都可能是有触感的,这面唐镜的铸造就是这么出色。

关于瑞兽葡萄镜,国家博物馆有一面在西安独孤思贞墓出土的镜子,武则天神功二年制,这个镜子当时引起了中日学者的关注,因为在日本奈良高松冢墓也出土了一个瑞兽葡萄镜,当年我们考古研究所的所长王仲殊先生是主要研究汉魏晋铜镜,他到日本考察时就把我们这边独孤思贞墓出土的这面镜子的照片、尺寸以及细部的纹饰,与日本出土的瑞兽葡萄镜作了对比,最后判断这两面铜镜是同模镜。所谓同模镜,不是说一个范做一个之后做下一个镜子再做一个范,而是同一个模子做出来的两面镜子。这是令人很难想象的,唐朝的一个模子做的两面镜子,一面在陕西西安的独孤思贞墓里出土,另一面在日本奈良,推测这面镜子有可能是当年日本留学的僧人和尚、留学生或者遣唐使带回日本的。高松冢出土了这么一面唐镜以后,日本学者研究铜镜的书出了很多。后来在日本的一个寺庙里,有一座塔,这个塔曾经被烧了,有日本学者认为是隋代烧的,有认为是唐代烧的,再后来在维修的时候意外在地宫底下发现一面瑞兽葡萄镜,这个类型的铜镜就不是隋代会出现的,这就等于为这个寺庙的历史时间提供了一个根据。日本学者曾经普遍认为,瑞兽葡萄镜流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而我认为,这个类型是唐高宗时期出现并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根据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考古纪年墓出土的资料,唐高宗时期有2面,武则天时期则有9面,唐中宗时期有1面,离武则天时期很近,此外还有唐睿宗时期1面,唐玄宗时期2面,唐代宗时期1面,唐宣宗时期2面。从出土的瑞兽葡萄镜资料来看,此类铜镜在武则天时期最著名、最流行、最重要。

日本学者把瑞兽葡萄镜称为“多谜之镜”,认为它身上还有很多谜题没有解开。比如关于它的名称,为什么宋代的图录就把这种镜子叫做“海马葡萄镜”?有西方学者认为这里的海马就是我们的中药的海马,但是这类铜镜中呈现的是兽,并不是说中药概念的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就是我们现在的青海湖一带的良种马,说宋人所谓的海马可能是从那边运过来的马。到了清代,大家都称海马为海兽了,海兽就包括了狮子、狻猊等,所以“海兽葡萄镜”是这类铜镜目前最流行的名称。不过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瑞兽葡萄镜”,因为我无法细分原有的海马和海兽,于是用了一个中性的名词——“瑞兽”,近几年学界开始使用我的这个命名了。日本学者认为这面镜子是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我接受这个观点,我之所以把它称为“瑞兽葡萄镜”,正是考虑到它也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中国从汉代以来的那些更早的、更富中国传统的瑞兽纹样,与西方引入的葡萄纹样,我认为二者是在高宗、武则天时候的铜镜上实现了完美结合。

第三类介绍一下花鸟镜。比如这面对鸾禽鸟镜(图4),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墓出土,上面一只鸟衔着一条绶带。在唐代铜镜上发现了很多鸟衔绶带的图样,这就是长绶带,飞翔之鸟口含绶带。这是唐人用谐音来希望寿命长久。

第四类介绍一下神话人物故事镜。之前汉代常见的西王母、羽人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唐镜上基本见不到了。比如这一面二飞仙镜(图5),陕西西安唐玄宗天宝四年墓出土的,它跟汉代铜镜就完全不一样了,镜子上的两位仙女帔帛在祥云上飞起,两个仙女伸出手去,还托举着一个宝贝,整个图像特别生动。从仙女的衣饰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古人呈现的飞仙造型。

再比如这面月宫镜(图6),属于比较常见的唐镜。这个月宫镜很漂亮,它采用了多边菱形,内中有桂树、有玉兔捣药,还有桂树蟾蜍。作为对比,我们这里再引用一幅洛阳汉墓壁画中的月宫图(图7),大家能够看到,在汉代的月宫里没有玉兔捣药,而月宫的蟾蜍特别突出。其实根据最初的文献来看,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拿来的长生不老药之后,就去了月宫,在月宫里变成了月中之精——蟾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癞蛤蟆,而不是我们后来想象的月宫中的仙女。而到了唐代,传说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到这面唐代月宫镜里面出现了仙女,李白诗云“百图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唐人那里,嫦娥已经不再是汉代同题材故事中记载的蟾蜍,而是月宫中的仙女,而出土的铜镜则很明显地记录了这个故事变化。

下面这面镜子是河南洛阳出土的唐镜,叫“王子乔吹笙引凤镜”(图8)。镜子主题引用的故事是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后来“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他跟他的父母说七天以后到这个地方,他父母七天以后看到他升仙了。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个镜子的留白特别多,好处是把四个主纹都突出了,但是它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是铸造学家告诉我的,留白多了之后纹饰固然是突出了,但是产生了新的问题,铜镜的基本步骤是做了镜范以后往里浇铜水,为什么之前我们介绍的瑞兽葡萄镜很漂亮?因为镜子是满花的,铜水浇进去就会比较均匀,反之,如果铜镜留白太多,有纹饰的地方铜水就会比较集中,而没有纹饰的地方铜水相对比较少,导致二者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容易引发铜镜镜面上出现一些铸造缺陷。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唐镜斑斑点点,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纹饰、广画面式导致在铸造的方面出现了一点问题。

下面介绍的这面镜子,争议较多,按照铭文,我们把它称“真子飞霜镜”(图9)。其实大家一直都在争论,它到底应该叫什么。宋朝学者就发现了这个镜子,当时人认为这个镜子属于高士题材,呈现高士在树林里面弹琴。而清代的学者则认为,这个“真子”是人名,“飞霜”是琴曲的名字。到了近现代,学者的分析就更多了,有的人认为尹伯奇放逐于野,裴航遇到云翘夫人,还有学者认为可以联想到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飞霜殿住过。这个镜子应该跟飞霜殿没有任何关系,那个是飞霜殿,这个是真子飞霜。还有人认为是孝道题材,还有人认为是讲述爱情故事。日本学者则认为着这是“伯牙弹琴”。现在新的研究认为“真子”指的就是汉代属于天师道的侯瑾。

再介绍一下打马球镜。现在关于马球运动,研究学者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认为它当年是由吐蕃传到内地来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是当时的波斯传到中土的。这一面打马球镜(图10),江苏扬州出土,这面镜子非常重要。我一看打马球镜就查资料,资料上面写的是唐中宗也就是武则天的儿子中宗赐观打球,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他们四人东西驱突,风回电激。唐玄宗年轻的时候是马球冠军,没有马球场是不行的。这个资料非常重要,考古人员在唐代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过一个石刻,记载唐文宗大和五年也就是公元831年,唐朝大明宫含光殿里面是有马球场的。而唐朝到907年就灭亡了,在831年唐文宗时代大明宫含元殿这个地方还有球场在使用,这已经是安史之乱之后了。考古人员在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墓里面也发现了打马球的壁画,再加上打马球镜,可以说唐代的统治阶层里是非常流行打马球的。

还有花卉镜。唐代的花卉镜名称比较驳杂,唐代的花太复杂了,很难定义一个确切的名字,它又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花,所以我把它们统一称为“瑞花”,因为这个词的中性涵盖面比较大。

此外还有龙纹镜等。

唐代的特种工艺镜

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唐代的特种工艺镜,这也是我们认为的唐代富丽堂皇的代表。

金银平脱是盛唐的重要工艺,纹饰是花鸟、花卉人物,工艺流程是用脚漆天然大漆填在铜镜背面的素地上,将金银饰品贴在漆地上,全面髹漆数重,晾干后反复压磨,使金银饰片与漆面齐平并脱露于漆面上。

此外比较重要的是银背镜、金背镜,有的叫作金壳镜、金片镜等,这是盛行于盛唐中唐。纹饰是瑞兽、花鸟,工艺流程是将金片、银片依图捶揲、压印、占錾刻出纹饰,或在银片上鎏金,将整块银壳镶嵌于素地镜背中。

螺钿镜流行于盛唐,纹饰是人物、花鸟、云龙,工艺流程是素镜背髹漆,后面贴具图纹的螺片、贝壳、宝石等。

小 结

最后我对唐代铜镜纹饰做个小结。

唐代的主题纹饰,瑞兽、花鸟、人物故事。它的纹饰特点是接近自然、面向生活,广画面式构图,形象鲜明突出,特种工艺镜纹饰绚丽。

说到唐镜,我的建议是,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唐朝当年的国势,唐代的社会生活,以及唐代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铜镜,虽然是按照铜镜的类型来进行的,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们介绍的这些铜镜,去寻找铜镜背后的东西,包含思想、观念和技术等。

(本版演讲资料及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