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首歌代表着你的青春(我所知道的关于你)

我认识阿亮的时候他从来不去KTV,大家以为他烟不离手,应该是不喜欢唱歌。有天他完成了一件大事,为表示感谢,特地邀请我们聚一聚,一帮人坐下就是一屋子。

总有一首歌代表着你的青春(我所知道的关于你)(1)

几轮之后,开始有人叫服务员打开音响,这是一家可以唱歌的饭店,看来这哥们是熟客。

总有一首歌代表着你的青春(我所知道的关于你)(2)

夜幕开始降临,被音乐不停的挑起,每个人蠢蠢欲动。我转身看看阿亮,此时的他眼睛湿润,一会儿泪眼婆娑。如果没有记错,这是我见他第二次流泪,好像也是同一首歌。

总有一首歌代表着你的青春(我所知道的关于你)(3)

我趁没人注意,绕过桌子拍拍他肩膀,邀他去走廊聊聊。阿亮点燃一根烟,只是看着远处,他似乎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我拿着一杯柠檬汁,没有看他,等着他在准备说些什么。

总有一首歌代表着你的青春(我所知道的关于你)(4)

几年前一个学校的周末,那一天如往常的周末那样,男生躺在宿舍里的床上,劳累了一周,那种天亮还能在床上的滋味,甭提有多爽!

宿舍电话一阵响铃,是找他的,系里的女生?大周末的,能有什么好事?对方开口就是系辅导员找他!他各种不相信,因为今天是愚人节,结果,电话那头的女生哭了,说冤枉她。好吧,只好信了,结果,猜也能对,被忽悠了。这是男生过的第一个愚人节,好像也是最后一个。

这个愚人节的插曲,他们开始越走越近,最后走到了一起。

毕业后的那一年,男生随着女生的工作到了同一座城市,他们相处甚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于是男生提出想见见父母,没想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原因是这里的聘礼非常贵,对于女生的婚事,父母早有安排。

走出女生家门的时候,女生没有出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给男生发信息:"对不起,父母养我这么大,我实在不能让他们伤心......"

似乎很多的事都跟这个日子有关,他的第一份工作,他的一次升迁,他的第一次创业,还有那第一次撕心裂肺的离别。

男生的仿佛被强电流击穿自己的身体,后背发热,一阵僵硬。他们的关系定格在那一天。

男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离开了那座城市,他用一年的时间走完了他们走过的地方。

春天,他到了烟火浓郁的城市,每一口空气都记载着他们的回忆。绕着西湖跑1圈,走到雷锋塔看一眼,吃一口东坡肉,喝一口那里的啤酒。

夏天,一个人去山上,他想知道它夏天的模样。这次不用把这座城市的印象都跟羽绒服有关。走一遍老街,会会夏记馄饨,吃一口五味杂陈的老厉饼。挤在一间不大的桌子旁,想像当年雨天吃它的模样。

秋天,去看看那里的桂花是否香两旁,看看湖里的小鸭,是否带来了更多的小鸭;看看那个曾经一起跪拜祈祷的千石阶,一眼望到大雄宝殿。再跑一段那条公路。那一段,路上的欢笑和飘扬。

冬天,驱车在东山的午后,曲折蜿蜒的公路上,阳光照进车里,那种温暖的陪伴,一直可以开到山顶上。阳光照在羽绒服上,想像曾经那件白色的外套,如同就在身旁。远方是无尽的海面和人们繁忙的航运。冬天的树叶不黄,冬天的风不冷,吹在脸上也能冻红了脸。

他还想去很多地方,南方,对那里的记忆只有下雨;西部,那里的记忆有过吵架和奔跑;北方,那一道晚霞让我不时想起,有个女孩笑在马路上笑得像个傻瓜。这些地方,不问季节,不设时间,没有别人。

此时眼前的阿亮又点了一根烟,长长地吐出了一个烟圈,烟圈被吹到空中,慢慢变大,惭惭散开。

我问他,后来有再见面吗?

他说没有,只是听说女生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同村人,其它的一无所知。

我问他,如果再来一次,还会这样选择吗?他跟我分享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成长中的三次分离

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历程,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呵护,在父母制造的生活空间中长大,但同时,要不断完成各种分离。我认为这里有三次最基本的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出生时,完成了与母亲肉体上的分离。

不过,虽然肉体上的分离完成了,但婴儿仍然会觉得和妈妈共生在一个空间里,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体的,这叫做母婴共同体。

第二次分离是大约六个月时,这时婴儿逐渐发现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他和妈妈是两个人。并且,因为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婴儿想脱离对母亲的依赖。接下来到三岁左右,这一时间段被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为“分离与个性化”阶段。分离就是身体上的再次明确分离,而个性化就是心理上的分离。

按照正常发展,到了三岁时,一个孩童就初步有了自己的个性。其实真正的含义是不管妈妈高兴还是不高兴,我都要离开你。

完成第二次分离后,一个人就会从母子共生的小世界,逐渐进入到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第三次分离的时间段就会拉得很长,可以说从三岁一直持续到十八岁,甚至还要更久,这次分离就是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完成这次分离后,一个人才能以一种“这是我的世界,我要说了算”的主体感,更好地去建设自己的世界。如果没有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就很难活出这份主体感。

很多人活得患得患失可能是无法承担后果, 所以他不做决定,干脆就把决定权交给别人;有些人则是自己决定,但要让别人来帮他承担后果,自然时间长了就会失去这种勇气,而且容易活得不自信。如果一个人完成了三次分离,我想他会做出成熟的选择。

一个由我自己决定,由我自己负责的英雄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