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最大的寺院(漯河这座声名远扬的千年古刹)

漯河最大的寺院(漯河这座声名远扬的千年古刹)(1)

(兴国寺)

一方高台,几经沧桑,孕育出声名远扬的千年古刹;一个传说,口口相传,倾诉着忠贞不渝的人间真情……记者来到郾城区龙城镇李湾村的化身台兴国寺,实地探访这座千年古刹。

美丽传说口口相传

沿着风景秀美的幸福渠一直向西,刚过龙城镇镇区,就远远地看到一个红墙黄瓦的寺庙在苍松翠柏间巍然屹立。“那个高台就是化身台,台子上就是兴国寺。”郾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一会儿,记者来到化身台兴国寺,拾阶而上。通过热情的村民介绍,一个美丽的传说娓娓道来:很久以前,李湾村曾有一对夫妻,结婚不满三日,丈夫就应征去边关服役,从此杳无音信。妻子思夫心切,每日抱石垫于脚下,以望夫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垫脚石头垒成高台,而她也从青丝少女变成白发老妪,丈夫仍没有回来,思念、痛苦的她最终绝望而死,从此这里就叫望夫台,也叫化身台。

“这个传说歌颂了夫妻间忠贞不渝的爱情,被广为传颂。”郾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高高的土台上极目远眺,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据介绍,化身台高8.3米,东西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于龙山文化遗址。古碑对化身台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于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之。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

“化身台建造时间很久,何时建造并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60多岁的李建国告诉记者,这个高台上建造了兴国寺,历经兴衰,声名远播。

高台建起千年古刹

走到台阶的尽头,一个古色古香的牌匾赫然入目,牌匾上的“兴国寺”三个大字苍遒有力。迎门而入,几尊佛像有序排开,寓意着丰收和美满。说起这个建造在化身台上的兴国寺,很多碑文历史记载,这座千年古刹颇有名气。

据介绍,兴国寺始建隋代,后毁于兵火。明正德元年(1506年),兴国寺整饬更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再次重修立碑,并种下一棵银杏树。兴国寺最辉煌时“殿五楹,高五十尺,阔八十步,弘敞深邃,伽蓝祖师之大殿广庭,方丈、禅室、斋厨、回廊宛然一新。珠璧辉煌,阔以重门,绕以周垣,风峰云辗之下,四望极目,邑之胜境,甲刹也。”1959年2月,化身台兴国寺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寺庙又进行了重建,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兴国寺内现有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正偏殿共六座,客房、堂斋等27间,总建筑面积1667平方米,佛菩萨雕塑40尊,彩绘装饰600平方米,围墙430米。2008年6月,化身台兴国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仅有的一处集古建寺院、现代游园、人文景观、生态农林为一体的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走进兴国寺后院,几十棵碗口粗的柏树在院子里交错分布。一株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十分醒目,当地村民对这棵银杏树十分推崇,树枝上还被人们绑上红线,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银杏树左边,几座饱经沧桑的石碑三三两两地矗立着。“这些石碑有的是功德碑,上面刻的都是一些捐资修建寺院人的名字;有的石碑是关于这座寺庙的历史记载。”兴国寺一名后勤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子恒

编辑/张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