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南黄河边的县城(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浑源县来说,总人口超30万,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就浑源县的历史来说,在唐朝时期,正式设立浑源县,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由此,对于浑源县来说,可谓一个千年古县,其县名的由来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

山西最南黄河边的县城(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1)

首先,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在地理位置上,浑源县处于北纬39.67°~39.83°东经113.72°~113.92°之间,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浑源县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全县海拔高度为1050—2333米之间。县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间川。就浑源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代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山西省浑源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其疆域包含今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山西最南黄河边的县城(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大同市浑源县一带属雁门郡崞县这一建制。西汉时期,该地区属恒山郡崞县。东汉时期,该地区属常山郡崞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浑源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北魏时期,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改为廊州,该地区属之。北齐时期,又改为北显州,今浑源县一带属之。由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浑源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唐朝建立后,正式设立浑源县,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

山西最南黄河边的县城(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3)

由此,对于浑源县来说,可谓一个千年古县,其县名的由来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目前还无法确定浑源县这一建制到底开始于哪一年。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该地区仍为浑源县。南宋时期,金国于贞祐二年(1214年)在该地区设立浑源州。元朝建立后,改浑源县为恒阴县,属西京(即大同),不久,又复用浑源州,今浑源县一带属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今浑源县一带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大同府浑源州这一建制。清朝取代明朝时期,该地区属山西省大同府浑源州。

山西最南黄河边的县城(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4)

最后,到了1912年,浑源州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1928年,浑源县直属于山西省。1947年,浑源县属察哈尔省。1952年,浑源县复归山西省。1970年,设立雁北地区,下辖大同县、怀仁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山阴县、应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以及右玉县等十三个县。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浑源县成为大同市辖县。截至2018年底,浑源县总面积达19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4.5万人。对于浑源县这一千年古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