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秀剧目(努力书写广西戏剧创作新华章)

“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从全区遴选了65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彰显桂风壮韵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进行展演,包括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现场竞演剧目34部、展演剧目31部。剧目涵盖了戏曲、音乐剧、话剧、杂技剧、木偶剧、舞剧、儿童剧、歌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区舞台艺术作品的艺术实力和艺术创作队伍旺盛的活力,以及文艺界近几年来创作的新成果、新气象。

广西优秀剧目(努力书写广西戏剧创作新华章)(1)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谢江波 摄

崭新诠释主旋律题材

本届剧展的剧目样式多彩、内涵丰厚,大部分为主旋律题材作品,较好地体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和谐统一。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美学品味与历史品味,体现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

杂技剧《英雄虎胆》的文本改编自电影《英雄虎胆》,讲述了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深入广西十万大山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故事。此剧充分运用了杂技中的吊环、爬杆、蹬鼓、中幡、绸吊、浪桥、钻圈、跑酷、车技、桌技、皮吊、变伞等高难度动作,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段,守正创新,技艺交融;又以奇妙的构思和新颖的表现,极大地拓展了杂技的艺术空间,在凸显杂技惊险、奇特的艺术魅力中,把简约的戏剧台词及优美、流畅、色彩绚烂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魔术等与杂技融合运用,展现出多侧面的艺术魅力,艺术感染力也是多方位的。

话剧《漓水烽烟》选取了欧阳予倩先生在桂林8年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桂林时如何改造桂剧、筹建广西艺术馆、创演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戏剧等事迹为题材,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给观众以启迪。无疑,话剧《漓水烽烟》的思想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崭新之处在于台词没有简单的口号化,而是以戏剧的力量刻画了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在反映历史的同时,成功塑造了欧阳予倩、马君武、刘韵秋、田汉、尹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讴歌时代、塑造英雄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让观众感受到话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召唤意识、警示作用、教育功能。

音乐剧《拔哥》讲述了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是如何开展广西农民运动的传奇故事,弘扬了他用生命铸造的对党忠诚、一切为民、追求真理的无私奉献精神。此剧并没有追求奢华的舞美,而是以简洁与流畅的方式彰显了民族特色,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它的好,贵在音乐创作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剧中演员的演唱声情并茂、激情豪迈,用音乐的语言向历史进行致敬,向英雄致敬,为时代放歌,为广西的音乐剧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木偶剧《鸡毛信》以儿童剧和木偶剧结合的艺术形式,重新演绎了电影《鸡毛信》这一经典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者利用VR的穿越,把海娃的形象通过不同的时空转换,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和舞台上,重新叙述、演绎了这个故事,非常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在探寻舞台的表现力上,穿插了真人表演,大部分场景作了立体化和拟人化处理,从情感上拉近了当代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与当年革命历史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此剧不是简单地对《鸡毛信》故事的复刻,用主创的话说就是“既拓展了现代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又传承建设了原著的文脉神韵”。

广西优秀剧目(努力书写广西戏剧创作新华章)(2)

壮剧《苍梧之约》。谢江波 摄

传统戏曲的当代探索

传统的舞台艺术样式,都具有自身的形式特征及文化内涵,随着文化环境和艺术语境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创编者和表演者用现代的审美理念不断激活着传统与经典的艺术样式,激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一种全新的彩调剧创作理念,整部剧从音乐语汇到舞蹈语汇,创作者的彩调剧美学观念都是通过融合当代西方的舞台表现形式与传统彩调剧的基本元素进行了一种现代转型,不仅借鉴了彩调剧《刘三姐》的创作传统,还把其中的对歌、采茶舞、抛绣球等壮族文化元素与电商、网络平台、流行歌手等现代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刻画了刘三姐在现代社会中质朴而又聪慧的人格魅力,使得全剧在载歌载舞的嬉笑怒骂中达到了一种自然美的境界,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

壮剧《苍梧之约》以广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作为创作背景,以其中部分革命先烈为人物原型而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塑造了以主人公林茗、叶洲、梁宿庭、舒云、龙飞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以及高芒、白砚琴等反面角色,在表现形式上拓展了壮剧的艺术潜力,创新了壮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多的是一种多元美学的融合与创新,是一种从英雄主义到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化表达,对固有的戏剧创作进行了新探索。这部戏既有壮剧、粤剧、梧州水上民歌、音乐剧的唱腔,也有粤语、桂柳话的对白,还有现代舞、爵士舞等舞蹈的加入;既有革命历史格局,也有现代流行腔调;既采用了传统戏剧以叙述为主的基本手段,同时也强化人物的情境感。

桂剧《燕歌行》讲述的是在桂林城曾出现的5个女性代表人物:郭德洁、靳永芳、王莹、戴爱莲、方昭媛,以“风花雪月雨”为暗喻而量体裁衣创作的一台戏,展现了抗日救国事业相聚相离时的女性文化群像,讴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本剧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多个方面都可见一斑。在舞台上,创作者打破了传统戏曲创作“一人到底”的思维定势,使用了“群像式”处理,是一种新尝试和新突破。它放大及强化桂剧艺术原有的“质朴、婉约、真实、典雅”特色,用现代的舞台表现手法予以外化的重构,营造一种可被更多年轻一代接受的基调和想象空间。

还有粤剧《抉择》、桂剧《石鼓传奇》、壮剧《黄文秀》、京剧《瑶山春》、邕剧《顶蛳山人》、彩调剧《向人民报告》等剧目,都是在传统戏曲的发展和艺术创新上,较好地注意了对戏曲自身和本体审美特质的发掘、弘扬,丰富了戏曲的表现能力。

广西优秀剧目(努力书写广西戏剧创作新华章)(3)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谢江波 摄

重温经典再现英雄

本次展演的31部剧目,让我们不仅重温了经典,而且在经典中再现英雄、缅怀英雄的精神。其中有一部分是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题材相关的经典红色剧目,如粤剧《江姐》、京剧《红色娘子军》和《红灯记》、桂剧《刘胡兰》等,这些剧目通过戏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场景,让我们仿佛再次聆听到历史的回响,去追寻那一段红色的记忆,致敬那一个个伟大的英雄。还有一部分是近几年来获得过广西剧展奖项乃至全国大奖的优秀作品,如壮剧《百色起义》、桂剧《校长爸爸》、壮剧《第一书记》、桂剧《破阵曲》《赤子丹心》、音乐剧《跟斗小子》等。这些戏剧作品都是紧紧抓住了典型事件中,各个不同行业的英雄为事业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在特殊环境中如何面对磨难的人生态度,都做了笔力集中、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无疑给人以激励。英雄和普通人,都统一为真实的人的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的感染和心灵上的洗礼,怎能不会是长久的呢?

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的优秀作品精彩纷呈、琳琅满目,令人大饱眼福。这65台优秀作品,无论是从丰富的剧种、多样的形式,还是从个性化的舞台呈现,都集中体现了我区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整体面貌,体现了戏剧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实质。这些剧目以动人的故事、出神入化的表演、悠扬而古朴的歌声、特色鲜明的舞蹈语汇,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弘扬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生命活力。正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全区戏剧工作者的智慧、能力和文化功底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不断用他们的激情和才华描绘出一幅幅剧坛华章。

(作者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