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体验自心是一如大道)

一切发生,已成定局!事实无不通,只有想不通!

道德经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体验自心是一如大道)(1)

觉知可以使我们摆脱旧的习惯性感受,鲜活的处于每个当下。连续每个当下,我们体验到了清晰的经典和因果是怎么回事。

我们用"觉知发生,回到当下"来对质《道德经》。真正的经典,大家要能引用在当下。所有的道理,如果当下不能恰当运用,那么再好的道理也没用。

第 一 章: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道理可以讲,可以给自己讲,可以给别人讲,但不要想着对谁都有效,或者会一劳永逸。所以有些道理~规则~命名,都会随着角色、角度不同,而需要不同的道理、形态。比如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角色,名称也得随着时代变化而适当调整,不要认为同样的名称,就必须是同样的东西。)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无意识状态,一体,相当于天地未生。有意识的分别感受,二分,是万物分门别类的根源)

故 常 无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欲 以 观 其 徼 。(心本常无,识本常有。欲望是主观意识层面的概念假设,其二分性的主观特点,就是总是想在无中生有,有中找别扭。对于不存在的、未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由自主想象着有多美妙。对于已存在的、已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由自主的关注矛盾和制约因素。)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而这两种现象,都是从人的心理化学反应来,心,一体,全部,才是一切万事万物奥妙的根本源头。玄通旋,思想认识的概念,如人以手拿火把旋转,本来是一个火把,看着却是个火圈。

实相是一,只在当下,无我无思无差别;虚妄是头脑意识的方便二分,相互作用,永不停息。想表达,想斗嘴,有差别,有意义的都是头脑意识的主观感受。)

道德经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体验自心是一如大道)(2)

本章节大意:生活中关于道理嘛,相互之间可以表达一下。但是,能约定的道理,都不可能恒久不变。有些东西可以用名称说明白,有些东西不能用名称或某些道理来说清。

道,是可道的基础,名,是可名的基础。可说道的,都是假名,都很局限。不可名,不可说,是真道、真名,一体,全部。

无者为觉,有者为思想认识上的名相。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本觉的知性,本无名称,如同天地初始,虽含成物之本源,却并无一物产生。当记忆产生,变化相续,万物生化,而觉知则是一切认识的本源。

有没有名称人说了算,一切因人而说有无是非、美丑善恶。无名者,天地之唯物不二性;有名者,万物之各执成相,各成其形心。

没拥有,不存在的,就因欲望的好奇总想探究、创造,并且遐想偏激的认为一定会很美妙;对于已经存在的,已经实现并拥有的,因为没有了任何想象空间,而不由自主的关注冲突矛盾之处。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源于相同的地方→_→心意识,磁场共振,能量转换。

而心的特性就是,如如不动的允许,陪伴,一视同仁的呈现一切有缘。头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认识、决策推动身体去创造,进而达到质量和能量的转换、磁场共振。而这些也是世界上最玄妙,最不可思意的。能把这些因缘相合的过程看清,就是了知宇宙人生各种现象的入门。

道德经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体验自心是一如大道)(3)

生活禅分享:除了觉知当下,“知道、而不成为”的觉照是一样的,每个人对实际生活中各自的身心感受,虽然都可以表达,但是不一定能达成共识;纵然是语言名称达成了共识,感受也会有差异。不要执着名称形象的攀比,只是以平等心观察身心感受时刻的无常变化,就能体会到天地如何开始产生的状态。一旦开始非要给各种遭遇感受,下定义取名称时,各种错综复杂事物就产生了。

所以,人习惯于在常无中找美妙,在常有中找问题。常无,就如同清净的天,当“欲”以在“无”中观“妙”时,此一念聚合之动即为万“有”之根源。常有,就如同重浊的大地,当“欲”以在“有”中观“徼”时,各种分门别类对立矛盾就产生了。

但是这两种不同的习惯性心理状态,都是出自同一个地方——能觉察分析万事万物的心性本质。无论顺着这两种心理状态的哪一个去寻根问底,都能找到心如如不动的本质,体验到妙不可言、净不可染的神奇本源——本心,道,空性,神,真主。

心意识的特征,是你观察什么,注意什么,什么就存在。你忽视了什么,什么就显得不存在了。所以,人要时刻觉知当下,自己在关注什么,在想什么,这才是人生“为什么如此”的关键。

最终大家要明白,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绕来绕去,纠缠迷糊于景象的过程。但是,只要你顺着“妙和徼”探索研究下去,则必然会探索到一切错综复杂的认识,都是宇宙本源清净灵性上的幻影。而宇宙本源的清净灵性,是一切玄妙障碍产生的根本。

有兴趣探索生命的朋友,每天晚上八点可以来“视频号里:明方医道心理”,一起共修正念之道,体验为自己树立一个旁观者的感觉。

心有所仗,必不自律!心有所仗,必责于人!心有所仗,必不服气!心有所仗,脾气禀性必出!欢迎大家转发,让多人受益!给予和接纳都是生命温馨的绽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