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卖萌必杀技(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十六计之卖萌必杀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十六计之卖萌必杀技(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之卖萌必杀技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释】

  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处于危险的境地。

  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卦。这里引申为摈弃战胜。

  王夫之《周易内传》中说:“夫之为言决也,绝而摈之于外,如决水者不停贮之。决而任其所往。”全句的意思是:趁着刚强的优势,果断地战胜柔弱的敌人。

  【译文】。

  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处境危厄时,就应乘机获得利益。因为刚强决定于柔弱。

  【战例】

  之一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都有野心想吞并对方,因此两国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经过双方多年的交战,最终越国战败,只能违心地向吴国俯首称臣。吴王夫差还要求勾践到吴国做奴仆以示惩罚。勾践立志要消灭吴国,洗刷耻辱。为了能够消灭吴国,勾践忍受百般折磨,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忠心耿耿,实际上为了取得吴王的信任。越王最终赢得吴王的信任被放了回去。回国以后,勾践仍然向吴王称臣,每年进献财物,用来麻痹吴王。为了使本国迅速地强大,勾践采取了减轻赋税和增加人口等惠民措施。几年后越国实力大大增强,人口众多,物阜民丰,人人安居乐业。由于夫差骄傲自大和被勾践的假象所迷惑,夫差认为勾践不过是自己手中一粒棋子,可以任意玩弄,便不把勾践放在眼里。这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向夫差直谏要消灭越国,不能麻痹大意。但是他的话遭到夫差的拒绝。以后,夫差渐渐地疏远他,而重用曲迎奉承的大臣,使得本想说真话的大臣,为了保命也都改口说假话来迎合夫差。夫差在生活上骄奢糜费,修建殿宇,其城中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473年,吴国大旱,粮食匮乏,老百姓叫苦连天。勾践选定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大好时机,去攻打吴国,趁着其国内空虚,无力抵抗,很快吴国就被越国攻占了。最终,勾践赢得了胜利,这是乘敌人之危,顺势取胜的一个战例。

  之二

  明朝末年,由于全国上下的腐败已蔚然成风,官场黑暗,民不聊生,明朝的根基已经动摇。而崇祯皇帝又有猜疑心,忠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因猜疑而杀了立过战功将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之人,这就加剧明朝的迅速瓦解。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一举攻下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军进京之后,根基未稳,首领们渐渐堕落腐化。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也被起义军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之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封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根本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因此,吴三桂没有投靠李自成,而是投靠多尔衮,借清兵力量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喜上眉梢,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地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稳,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军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

  【前人之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困,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译文】

  敌人国内生存情况不堪,就乘机占领他的领土;敌人受到别国的侵略,就乘机掠夺他的民众;敌人内外受困,就乘机占领他的国家。例如:越王勾践乘吴国发生旱灾、连螃蟹和稻谷的种子都没有留下来的机会谋划去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等到吴王夫差带领军队到黄池与各个诸侯会盟的时候,趁着国内空虚的机会,乘势发兵大举进攻,很快就灭掉了吴国,获得了大的胜利。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把“趁火打劫”计具体化了。所谓“火”,即敌方的正处于危难或困境中。敌方的危难不外乎有三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内忧兼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农民起义,内战不断等等都是内患;外敌入侵,外敌要挟等等都是外患。内忧兼外患既有内忧的情况又有外患的情况,敌人有内忧,就占他的土地;敌人有外患,就去夺他的百姓;敌人内忧外患兼有,乘机吞并他的国家。本计的精妙之处,就是利用敌人正处于危难或困境时,乘机出兵攻击,从而轻而易举地获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