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

书法中的提与按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1)

书法学说的按提是指什么?

我们平时在网上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注意按提,那这个按提到底是指什么呢?

写字缺少提按,线条僵滞缺乏活力。怎样理解“提按”二字?

在运笔过程中,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我们知道,在笔法技巧中,仅仅使用中锋、侧锋、绞锋等手段是不够的,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技法转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递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富有神采及情调。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2)

提与按是一对矛盾体,要想处理好并非易事。有的人写字一味地按,有的人只善提,善按者线条厚拙少灵动,善提者线条轻灵或近于浮滑。提与按这两种技巧比较而言,按易提难。那么,作书过程中,提按要注意什么呢?董其昌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所谓落笔先提得起者,总不外凌空起步,意在笔先,一到着纸,便如兔起鹘落,令人不可思议。笔机到则笔势动、笔锋出,随倒随起,自无僵卧之病矣。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董其昌所说“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即指提按。提按,在转折处尤显得重要,不会提按,则偃笔僵卧纸上,没有节制,没有生杀,只会转死弯,则字了无生气,如僵尸卧床,朽木倒地。所以,在行笔过程中,尤其在转折处,一定要注意“提按”二字。

我们在写字时,起止笔处往往按笔,行笔中用提笔,所以起收笔处重,中间轻,线条容易出现“中怯”现象。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之病。”何时当按,何时当提,提按的频率、速度是随书写时具体情况而定的。我们往往在发笔处将笔下按,使笔一开始便偃卧纸上,这是对提按之法缺少领悟之故。董其昌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我们只有在书写过程中反复练习,用心体验,才能悟出其中的真谛。

大家都知道,书法运笔中的提按笔动作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字才会有血有肉。可以这样说:字没了粗细就等于人没了血肉,干巴巴的。也就不能称为好的书法作品。

提按笔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想掌握得好,能自如运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相当长的刻苦练习的。那么,书法的运笔中为什么要有提按笔的动作呢?我们知道,我国古人发明了“毛笔”这个写字工具,它的笔头一般是用羊毫或狼毫制成的。由于笔头质地柔软,写字时根据执笔人动作的轻重和快慢,字的笔划就会产生粗细、大小和浓淡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果写字时没有提按笔的动作,或提按笔不恰当,就会写出笔划没有变化的“电脑字”,或违反美学原则的怪体字。

当然,如果仅仅从语文和汉字教学的角度看,文字只是一种语言符号,无论是毛笔书法也好,还是“电脑字”也好,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语意;但是,若从美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来看,二者就有天壤之别了。毛笔书法是经过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不断的发现和继承,并经过诸多大书法家的演习和提炼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纸墨”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鲜明、生动地反映了所书文字的含义,更从美学意境上烘托了气氛,甚至它的艺术效果已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可“电脑字”在这一点上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它谈不上艺术,也谈不上美,无非是“笔划整齐”而已。

所以,我们在练习书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笔的提按动作。其实,古代的大书法家都很注意运笔的提按。如东汉的蔡邕在《九势八字决》中论起起笔和收笔时就提到: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意思就是在笔划结束时,要快而有力的收笔。其实就是运笔要有原来的慢、重、按转为快、轻、提。比如在写“捺”时,就要先轻按后重按,最后再快速地收笔,这样笔划才能写得漂亮。

总之,合理运用好提按笔动作,才能写出字的粗与细、实与飘、方与圆和刚与柔,避免字的单调和乏味,使字在浓与淡、涨与缩、沉与浮和润与枯的矛盾中,产生对立统一的美感。

书法中的提与按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指出,用笔的提与按就像人走路一样,左脚放下,右脚又抬起放下,反复进行。在用笔的过程中,细的笔画向上提,使笔离开纸面或略微提起,而不离开纸面。

按是将笔向下压的动作,按的目的是为了使笔毫铺开,点画变得粗一些。落笔要按,收笔要先提而后按,欲按必提,转折处是通过提与按来完成的,所以提与按是紧密联系的。

重按称为顿,次重按称为蹲,不重按称为驻,如图7-5至图7-7所示。提与按的关系是,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着按,按着提。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3)

书法作为国粹在中华文化中传承,自然有其独到的艺术感染力,这离不开毛笔的“功劳”。正是因为毛笔的圆健软弱,在点划挥洒之间可以随心所欲,注入情感入理入境舒展个性,才为从古至今的文人骚客所倍加喜爱,抚弄至今而雅兴不减。然而,“用笔千古不易”也并非一句虚言,捆扰着有志学书者心手相隔,非探悟其“秘密”所在不可,“征服”的过程是即痛苦又快乐的。

从学书伊始,提笔蘸墨对照书帖点划描摹,懂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要逆锋入笔回锋收笔,其实在这中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要练习的正是使用毛笔最基础的“提、按”技能。逆锋入笔就是完成一个先提再按的动作,回锋收笔又是完成一个先按后提的经历,点划就是在这样提按动作之间体现精神。最初的体验也许就那么一闪而过,随后你的注意力可能转移到计较象与不象美与不美中去了。你的目标有明确的一面,但你不知道你该怎么去完成,因为前面却是茫茫一片,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大小粗细、用墨的浓淡枯湿以及字体的颜柳欧褚等等自以为要学的东西要考虑,如同从白天草草地步入了黑夜。从清晰走向迷糊,从单纯走向混沌,这应该是学书的痛苦(其实着阶段还谈不上痛苦这么严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枯燥)升级,也是在痛苦中品位快乐的等级提升。这一阶段有长有短,这看你领悟理解的机缘,所以你需要一个高明的老师的引导,就像黑夜需要一盏灯一样。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4)

为什么追求艺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磨难的过程呢?我想是因为它的前进路线多半是“螺旋上升”的。当你有一段时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书艺停滞不前,像“江郎才尽”一般被赶到了死胡同的跟前时,你千万不要泄气,因为你提升的机会就在你面前。当然,你要舍得“放弃”你一段时间来的经验,要有勇气站到你最初起步的位置重新审视你的“提、按”,重新练习实践你的“提、按”,就像一个老会计对不上帐目他就会耐心地从头查起从最不起眼的地方查起一样。是不是很可笑?其实不然!这一次你的眼光不同了,你的敏锐性增强了不少。别看“提、按”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只要肯用心练习,这次你应该有能力感受到在完成点横竖撇捺钩提的提按过程中手上传至心灵的节奏快感,相通于感悟音乐艺术的旋律美感。当你把完成的习作悬于墙上时,你应该能够感觉到字里行间的精神轮廓相比以前来得抖擞和清晰,你已经领会到所谓“笔画要交代清楚”的含义,要与学习歌唱相比就雷同于“咬字要清晰”的技能了,再与戏剧相比那就是锣鼓点上漂亮的“亮相”了。只要你肯去发现,艺术总有相通的地方。你这时可以感觉到自己离艺术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甚至触手可得了。但你放心,绝对没那么容易就让你得逞,要不然书法就称不上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了,那又怎么能够刺激起你对它的极大兴趣呢?很明确,从这一步你刚刚跨入了艺术的门槛,等待你深入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字体还分行草篆隶,用笔还说遒劲洒脱雄健清丽,用墨还求浓淡干湿色分五蕴,章法还涉取势倚斜留白呼应等等,看似很专业也很复杂,凡是能挖掘美的理论它似乎都要沾染一番。这一下你应该是进入戴望舒的“雨巷”中了 ,彷徨美丽而又徘徊。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5)

似乎都是这样,最高深的理论我们只能用最浅显的办法才能应对。当你再一次被困于“高原期”时,你不妨放弃登攀回到山下仰望,这时平心静气显的很关键,用大师们的话就是“耐得住寂寞”。我觉得“提、按”仍然是你的垫脚石,我觉得我自己正处在这个困顿的阶段。这几日我正细细地琢磨体会“提、按”的要义,再飘逸再雄健的字都要靠提按来完成,毛笔之所以能够寄寓书家的个性和情感,就是因为毛笔的软性和韧性创造了用笔变化和修饰的空间,在看似不经意的提按挥笔之间注入了或是泄露了自己的性情与境界。就以行书为例,笔锋入纸的“按”是精神的积聚和力量的储备,需要稍有停歇留给书写者以短暂思索的时间;行笔过程的“提”就是精神和力量的抒发展现,需要提得适处在毛的任性弹性范围之内,留给书者抒发铺展抑扬发挥的空间,(铺展过程也应该有提有按扬抑交叠,否则一下子倾盆而出或生硬平淡叙述都不能给瞻仰者带来美感和交流),一笔写完如同“见好就收”,同时蓄势以待下一笔抒发,或舒缓或急促,或闲散或密集,如此娓娓叙述往返直至通篇终结。有很多人都说写字如同练气功,一招一式咋看无物实为有物,它的物就是“气息”吞吐,就是转承接连,就是挥运有致,通体都是灵气运行,虽然我没有练过气功,但我通过书法练习的确能感受到气功的奥妙。“提、按”动作看似简单,可是找到提按那种美妙确也不易,提要提得恰到好处,按要按的凑巧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只要你怀着玩味的心境持之以恒的加以尝试练习,这种奇妙的感受会在你的笔端出现的。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6)

谈“提、按”也许只能算是用笔之道的皮毛,但“皮毛”本身确实就是精华。我天生愚钝,习书二十多载,直到前些时候方才从临习明朝书法大家黄道周的墨迹中对笔法有所顿悟,其墨迹的遒劲正是得益于利索清丽的提按,我的大脑似乎被链接了一般,娟秀的“兰亭”字迹在脑海里清晰展现,一下子到了毛笔的脉搏,“提、按”不正是“二王”的精华吗?我似有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全身气流通畅的不止,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痛快地享受着学书的极致乐趣。兴奋之余,我耐心地揣摩历史名家墨迹起笔收笔的细节,从网络视频中感受当代书家书写状态,自以为走对了路子,摸着了门道,我得感谢“提、按”,庆幸自己能平心静气地善待最基础也最不起眼的“提、按。只有你掌握了“提、按”,才能在提按过程中加以提锋、换锋、运气、使转,加入更多更丰富的“东西”(内涵),你的作品也才有艺术可言。在书法史上,提及用笔的理论很多,有《笔阵图》七行、《与子敬笔势论》十章以及孙过庭《书谱》等等,古文叙述得云里雾里玄乎邪乎,但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提、按”工夫,高谈阔论也只能是海市蜃楼过眼即失。因此,我才要对自己说“提、按”很重要,最基础的东西才最重要。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循环甚至颠覆都不可避免,我还有很远的“螺旋”之路要奋斗和享受。想学书法的人总爱用美丽的书法梦装饰自己心灵之窗,乐意钻进痛苦换来对身心的煎熬。

延伸阅读:

提按”是书法创作的生命线

1、过分“提”会导致作品“飘”,过分“按”导致作品“坠”。不“提”不“按”作品不是僵直、就是呆板。

2、书法创作不注意笔画的“提按”、“使转”等技法的细微变化,就会使书法作品的线条质量不过关,达不到审美要求。

3、线条是书法创作最鲜活的独特艺术语言,也就是笔下的提按动作所产生具有丰富变化的线条。提按犹如文学作品里面有的“细节”,有了这些“细节”作品才有看头,作品自然就会生动感人。反之作品就很假很空,很不耐看,书法作品尤其如此。

4、一副好的作品,应具备合理而完美的提按的技法艺术品格,从笔画的细小处着手,严格按照“提按”的审美需求,画龙点睛,用小“提按”促成审美大效果;而这些审美要素,都是直接靠毛笔书写中的提按技巧动作来实现的。

5、毛笔书写运行过程中若没有提按的参与,书法线条将是直来直去,僵硬呆板,线条质量就很差,甚至达不到书法艺术最起码的要求。

6、书法家要最大限度的使用“提按”技巧,最终达到笔笔提得起,笔笔按得下,这也是作品创作的基本技法所要求的。

7、提和按是相辅相承的,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书法创作中片面强调提或按,都是错误的。

8、提按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的操作却很难。

9、忽略了提按的线条粗细变化,就给作品造成不成熟的感觉。可以说提按是书法作品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

10、刘熙载(书慨)曾经这样强调书写中的提与按“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坠、飘二病。”

11、在书法的用笔技法中,“提按使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笔法,可以这么说,不知道提与按,将不能成就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

12、提与按非常重要,只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它能够带给你审美感官以丰富的线条粗细变化,产生立体的美感,而缺少提与按的书写效果则给你以厌倦的感觉。

13、我们只要用心去注意一下,目前从(报纸、媒体、网络等)可以看到很多缺乏提按的作品,将行笔简单化、直白化,很多笔画就像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感觉一样,毫无含蓄的韵味可言。这是一个用笔技巧差的现状,导致其作品质量差。

14、要重视用笔,用笔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忽视用笔,线条质量就会降低,直接导致作品不耐看,我们必须要将用笔的好坏做为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来看待才行。

书法中的巧妙对应(书法中的提与按)(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