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鲁迅与泰戈尔文学风格的比较)

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鲁迅与泰戈尔文学风格的比较)(1)

中国与印度同为亚洲国家,也都是人口大国,两国人口相加多达25亿多,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中印两国的近现代文学史上,同时出现两位巨人:中国的鲁迅和印度的泰戈尔。

资料显示,泰戈尔曾三次来中国访问,鲁迅的态度是很冷淡的,也没有明确表示出为什么这个态度,只说了句“一榻糊涂”。

至于鲁迅与泰戈尔的个人关系就不必过多研究了,关键在于两个人的作品,在风格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泰戈尔以浪漫的、善意的、和谐的思想来感染人,追求真善美,带有感化教育的作用。泰戈尔将强烈的个人美好愿望注入到作品当中。鲁迅则是相反的,鲁迅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以战斗的姿态出现的,是怒向刀丛觅小诗,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事革命的文学事业。其风格是冷峻而犀利的,是尊重现实而力求减少幻想。

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鲁迅与泰戈尔文学风格的比较)(2)

从当时的中国局势来看,泰戈尔的思想不利于革命者冷静客观地面对残酷的斗争。虽然鲁迅的年龄比泰戈尔小许多,但鲁迅看问题比泰戈尔深刻。在面对社会变革这种大课题上,泰戈尔是天真的幻想天才,不成熟。而鲁迅是客观剖析现实的天才,冷静成熟,入木三分。对此,我们应该庆幸!如果中国文艺的旗手不是鲁迅,而是泰戈尔,对中国革命来说,就是场灾难。泰戈尔会主张和谐感化,隐忍,放弃斗争,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绊脚石。这也许是鲁迅对泰戈尔冷淡的最根本原因。

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鲁迅与泰戈尔文学风格的比较)(3)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泰戈尔的风格就应该是适合的,也应该受到欢迎。虽然斗争仍然存在,也更多地体现在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的较量上,直接的霸凌现象已经不多了。

泰戈尔的爱情诗写得极美妙浪漫,而鲁迅一生中几乎没写过一篇爱情方面的作品。如果说有的话,就是那首“我的所爱在山腰,想要寻她山太高。”毫无美妙浪漫可言,似乎是劝慰年轻人别在个人小情感上浪费时光,干脆“由她去吧”!想想看,这样的两个人,如何能谈得拢?

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鲁迅与泰戈尔文学风格的比较)(4)

“如果能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拥有地球上最小的一角就够了。”这是泰戈尔的诗句。放在今天来看,真是美极了。但是,当时的中国,是动荡战乱的中国,有志青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救国之危亡。如果国将不国,哪里会有那幸福的地球一角?鲁迅的话就是这样的了:“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那些在刑场英勇就义的先烈,哪个人没读过鲁迅的作品呢?也正是在鲁迅精神鼓舞下的革命者,以流血牺牲的代价赢得了中国今天的美好与富强。今天的国人有条件与相爱的人享受那地球上最小的一角了,多读泰戈尔会增强柔情蜜意的幸福感。

泰戈尔与鲁迅都是善良的,追求光明与进步。鲁迅的善良是战士的善良,带着锋芒。泰戈尔的善良是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正如他的诗句“让我的爱情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对于读者来说,把泰戈尔和鲁迅对比着读,一定是很有趣的。如果想把话说得浪漫动听,那就学泰戈尔。如果想把问题说透,把事情办成,那就学鲁迅吧!

如果听一下列宁的见解,列宁说过这么句话:“少说漂亮话,多做实际的事情!”

要我说,“谢天谢地!影响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人是鲁迅,而不是泰戈尔。”

家人聚会,情侣交流,可多用泰戈尔的风格。面对工作、事业,矛盾和斗争,还是鲁迅的风格管用。

我希望,人们在少年时能活得像泰戈尔的诗句一样温暖而浪漫。成年主事的时候,能如鲁迅一样明辩是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