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

多年以前,余秋雨曾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代表中国传统文学巅峰的唐诗,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我们在前面讲了借怀古感叹兴衰之变的《乌衣巷》,也讲了通过咏史感叹自身命运的《贾生》。其实,在同类诗歌中,还有一种情感更能体现传统文人的风骨,那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人最强烈的集体意识,也是最浓厚的精神底色。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无数诗篇就是最好的注脚。屈原“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的哀叹,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吟,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这些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河流,荡涤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灵魂。

在烟波浩渺的诗篇中,有一首可以称作风骨中的榜样、气节中的典范,它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一种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和情牵黎民的使命驱策。它便是骆宾王的《在军登城楼》。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1)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2)

说起骆宾王,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首妇孺皆知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写下这首诗的骆宾王,当时只有七岁,是当之无愧的“神童”。也正因如此,家人都对他寄以厚望。他们希望骆宾王长大后能够建功立业,造福黎民。

少年时的骆宾王便四处游学、刻苦攻读。二十二岁时满怀信心地进京赶考,本以为春闱一搏,从此鹏程万里,可出乎意料的是,骆宾王竟然落榜了。此后,他意志消沉、四处游荡,开始结交三教九流,被冠上了“落魄无行”的坏名头,着实让人惋惜。

不过,有才又会玩的少年很容易被王公贵族们赏识,王勃、王维都是这样,骆宾王也不例外。机缘巧合之下,骆宾王被唐太宗的弟弟道王李元庆发现了。

李元庆非常欣赏骆宾王的才华,为了能使他早日为国效力,甚至破例准许骆宾王“自叙所能”,允许他自己选择适合发挥才干的职位。这相当于免试的待遇,简直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美事。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3)

可接到道王的邀请后,骆宾王不但不高兴,反而上起了火,最后还义正言辞地写了一篇《自叙状》,“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骆宾王的意思是,承蒙道王看得起,但这是故意让我掩饰自己的不足,鼓吹自己的长处。果真这样做,岂不是要背上“冒进”“贪禄”的恶名?这往大了说是扰乱国家制度,往小了说是有损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有德之士怎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

你看,骆宾王就是这么耿直刚正,恪守传统士大夫的操守。他毅然放弃了这次一步登天的机会,不久就离开了道王李元庆,在而立之年过起了饮茶赋诗的乡野生活。

可是生活毕竟不能只吟诗作赋,也有眼前的苟且和柴米油盐。日子久了,骆宾王的生活变得有些拮据,他只好再一次入仕求官。公元664年,唐高宗到泰山封禅,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极力颂扬高宗的功德。被夸上天的唐高宗一高兴,便赏他做了奉礼郎。官虽然不大,但总算正式步入了仕途,从此成为了国家公务员。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4)

如果你以为,此时的骆宾王终于学会了人情练达、圆滑处世,那就大错特错了。骆宾王还是那个耿直的骆宾王,一辈子也没学会如何讨好上司,如何与同僚搞好关系,依然兢兢业业、不徇私情,结果得罪了很多人。当官后没多久,他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很快就被发配边关充军去了,不到一年又被调至四川做了一个军中幕僚。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评价骆宾王说:“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的事儿,就发生在骆宾王驻留四川期间。

故事里的“负心汉”是骆宾王的故交好友,也是与他、王勃、杨炯并称“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在骆宾王到达四川之前,卢照邻也在四川做官,还爱上了当地一位郭姓女子,两人的感情很是不错。后来卢照邻奉调还京,就没再与郭氏联系。郭氏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巧遇骆宾王并给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骆宾王也是个热心肠,碰上这种事,还是自己哥们儿干的,焉能坐视不管!

他当即代郭氏传书,声讨卢照邻,并附上一首长诗《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洋洋洒洒三十二行,痛斥好友的朝三暮四、移情别恋。只不过他不知道,卢照邻并非始乱终弃,而是返京后身染重疾,才没能及时与郭氏联系。可见骆宾王喜欢打抱不平的性格,也有不少冲动的成分。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5)

公元683年,随着唐高宗的去世,唐朝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而骆宾王也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武则天擅行废立之事,她临朝称制,排斥异己,俨然有夺取李氏江山的势头。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6)

此时的骆宾王已年过花甲,只是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在封建社会,只要安心拿着国家的俸禄,混混日子,等到退休落叶归根,就可以了。

但骆宾王可不这样想,连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他都要站出来主持正义,面对江山易主的国家大事,他若是袖手旁观的话,“骆宾王”这三个字岂不是白白叫了六十年?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684年,徐敬业以恢复李唐王朝为名,在扬州起事,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总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二话没说,直接去了扬州,投靠了徐敬业,并在义军中担任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既然要干大事业,那就得拿出点儿真本事,于是骆宾王慷慨激昂地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7)

檄文也就是宣战书,由于体裁的限制,一向难出佳作。但骆宾王这篇檄文,短短四百余字,写得斗志昂扬、铿锵有力,而且引经据典恰到好处,抨击讽喻入木三分,例数武氏累累罪行,堪称古今檄文之极品。

尤其是篇末“一抔[pó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直言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简简单单一句话,既表明己方是大义所在,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武则天的篡逆之举,恐怕只有天才煽动家才能说得出来。就连武则天自己,读罢全文也不禁拍案叫绝,还惋惜地对身边的大臣说,骆宾王有当宰相的才能,却不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惜啊!

酣畅淋漓地骂完武则天,骆宾王也没闲着,他一边帮忙招募义军,一边忙着宣传起义工作。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他对复唐大业充满了期望。

那是深秋的一个清晨,秋风萧瑟,白露成霜。扬州城虽然仍如往常一样安静,但在这安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此时反抗武则天的义军正在向扬州迅速集结,武则天也派出大军前来扬州镇压叛乱。两军相遇,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骆宾王漫步登上了扬州城楼,眺望远方。他见到远处的江面水气弥漫,义军将士们严阵以待,一时兴起,吟诵出《在军登城楼》这篇千古佳作: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8)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9)

这首《在军登城楼》遣词造句并不华丽,但却有一股磅礴气势充斥其中,正如《神雕侠侣》中那把大巧不工的无锋重剑一般,能让人在极其平凡的文字之下,感受到深沉的力量。

迎着冷冽的风,骆宾王登高远望,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远处的江面。前两句“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与荆轲在《易水歌》中所吟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谋而合。或许那时的骆宾王也想到了当年刺秦的荆轲,两人都背负着挽狂澜于既倒的重大使命。面对强敌,他们也都有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二人的诗句不约而同地描写出了一种风冷水寒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寂寥凄冷的氛围,给人以肃杀之感。

随后,骆宾王又自然地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眼下,他看到身着戎衣、严守以待的将士,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这样的信心使骆宾王仿佛看到了不久之后,自己将会在长安与将士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场景。“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自然而然地吟诵而出,视角由远及近,情绪也从清冷肃穆变成了满腔热血,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自信、坚定的力量。

这首诗虽然短,但是与《讨武曌檄》一样,不仅在情绪表达上非常饱满,而且引经据典恰到好处,了解典故的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骆宾王创作此诗时的意图与情感。

第一个典故在“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这两句中。骆宾王借用了梁元帝萧绎《讨侯景檄文》中的“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俱愤”,来抒发自己对武则天的愤怒之情。

故事是这样的,侯景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的叛将,被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收留。后来,梁朝与东魏两国通好,侯景担心东魏要求梁朝将自己交出来,于是恩将仇报,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攻占了梁朝都城,俘虏了梁武帝,并在扶植了三个萧氏后人做傀儡皇帝之后,自立为帝。后来,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开始集中兵力讨伐侯景,并写下了这篇《讨侯景檄文》。骆宾王正是借用梁元帝讨伐侯景的典故,将武则天比喻成乱臣贼子,向天下表明了己方铲除奸邪、匡复正道的立场。

骆宾王讨武檄全文(骆宾王义愤檄武后)(10)

第二个典故在“戎衣何日定”这句中。骆宾王在这里借用了《尚书・周书・武成》中“一戎衣,天下大定”的典故,说的是周武王身穿戎衣起兵伐纣,最终平定天下的事。骆宾王借用这个典故,是要告诉世人,讨伐武曌是正义的,是替天行道。

只可惜,骆宾王所向往的理想终究没能实现。由于徐敬业战略失误,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不足三个月就仓皇落幕……,徐敬业兵败而亡。六年之后,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在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武则天展现出了较高的政治才能,她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破格选用人才;她整顿吏治,对贪赃枉法之徒严惩不贷。就这样,为后来的“开元之治”贡献了不少贤官干吏。

而当年写下这篇雄文的骆宾王呢?起义失败后,他便在乱军之中不知去向。他虽然没能实现心中抱负,却以耿直坦荡、仗义执言的性格向世人宣告了——这一生,我绝不会低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