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的研讨(宣讲家评论以六个结合)

强化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的研讨(宣讲家评论以六个结合)(1)

2021年8月,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坚持科学分析与扬弃继承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首先需要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中华民族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尊重历史的实践性和客观性,充分认识文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辩证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文化根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批判继承,更要传承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分析和扬弃继承相结合,文化自信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二要坚持挖掘阐发与保护传承相结合。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进一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厘清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从根本上把握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揭示蕴含其中的根本价值追求、核心理念和思想体系。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文物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成果,既要合理利用,更要保护传承,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善于把悠久历史、厚重文化以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保存和展示出来,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在全社会树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共同参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很多思想理念都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点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坚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实际,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善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动力源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民族认同的信念之源。

四要坚持教育引导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一体化、分学段、分层次、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同时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创新传播机制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全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广泛传播和深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文艺创作中,推出一批高质量文艺精品,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

五要坚持不忘本来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既要坚持不忘本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更要面向未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六要坚持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相结合。人类文明史,就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历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思想文化斗争复杂而深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民族性、独立性,又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相结合,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立足本国,就是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立性。同时要面向世界,注重吸收外来,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开放包容、借鉴转化,加强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自己,做到洋为中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敢于提出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张雅光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