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关于人善的句子 初解道德经8何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的善是善良的意思吗?是指人的品性吗?

不是,我弄错了几十年!直到,前面发现道德经篇章错误。通读了全书,才发现,老子在这本书里,从来就没有着重说过善良。

在我解读的意思里,老子是不提倡人刻意向善,当然,也不提倡人去做恶。他对善恶没有偏向,他提倡的是人行事要符合道。

故而,这里的善不是善良的意思,不是说最善良的人像水一样,也不是说人的最高品德像水一样。

而是说最符合道的人或者事物像水一样!“善”是指符合道,贴近道的意思。“上”是“最”的意思,表加强。又因为,水有形而道无形,所以是“几”于道,而不是道。

整句话的意思是:

最符合道的人或事物就像水一样。水无私的滋润万物,又不于万物争夺利益。将自己置于 所有人都不愿意的位置,默默为众人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就像大道一样。

道德经关于人善的句子 初解道德经8何为(1)

(图片截图于抖音号——百草总汇)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看到这段话时,我就会有个疑问。到底谁居,善地,谁心,善渊,谁与,善仁……?

我觉得这里所有的主语,应该是前面所说的“上善”之人。也就是最符合天道的人,是如何行事!

那又有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地方是善地?心什么样的状态是善渊?

那“善地”符合道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呢?

众人之所恶,利万物之地,为善地。没有固定的地方,只要能利万物而不争之地就是善地。

那“善渊”心怎么样是善渊?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水利万物,无有不利此为“善渊”。无有选择,无有偏好,遍利天下,无所不在,只有如此的博大,可称“善渊”。

那“善仁”又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还记得前篇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吗?这就是“善仁”。一定不要把善字理解为擅长,或者相对更好来解。我认为这里的“善”,就是符合于道的意思。所以,“善仁”的状态就可以等同于“天地不仁”。

后面的“善治”、“善能”、“善时”都是一样的,都说的是一种符合道的行事状态,没有固定的形象,状态,只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应时而动,应地而行,无所不利,无为而无不为,天下大治也。

符合天道的人行事,自然无为,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如水一般,顺应本心而为,遍利万物而不争,故而心,行光明而无可忧虑遗憾。

道德经关于人善的句子 初解道德经8何为(2)

(图片截图于抖音号——百草总汇)

总结:

最符合天道的人就像水一样,处在其他人都不愿意的位置,却做着为所有人谋福利的事情,且不要求任何回报。就像大道一样行事,自然无为,本心如此,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而行事,无所不利。所以,心、行光明,无怨无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