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少有猛志”的陶渊明二十岁出仕之初,确有在官场上建立一番功业、济世救民的初衷,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恰好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的分裂动荡时期,官员贪腐,仕途险恶,尤其是森严的门阀制度,更是让他的志向和抱负无从施展。

公元405年,三番出仕三次辞官的陶渊明为生计所迫,又一次出仕担任彭泽令。但这个彭泽县令的官椅他只坐了八十几天,便又翩然离去,至此他彻底结束了仕途的彷徨和曾经的努力,正式回归田园。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

采菊东篱

据说这次辞官的主要原因是县里派一个督邮代表太守来巡察工作,下属告诉陶渊明应该穿好官服、戴好官帽,恭恭敬敬地去迎接,而且还要为督邮准备好礼物,否则的话督邮回到县里就会大放厥词,以致于对未来的仕途产生不利影响。陶渊明慨然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2)

解印挂冠

原话出自《晋书·陶潜传》,然而对“五斗米”的解释不知为何,有了多个版本。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五斗米”的意思是作为官员,俸禄非常微薄。如果非要这样解释,那陶渊明就是嫌弃工资太低,辞职离去的,这显然是拉低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3)

年薪?月薪?日薪?

据《晋百官注》中记载,像陶渊明这样的县令年薪除了一块可以供养家人的肥沃土地之外,还有四百斛米、每月两千五百钱,外加布匹、茶叶、使唤的仆人等等。四百斛米一年,折算到每天五斗,这就是陶渊明五斗米的来源,那是日薪。五斗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多斤,按每斤米五元来计算的话,那他的日薪就是300多块了,单以米算他的月薪已妥妥的万元开外,再加上土地、两千五百钱、茶叶、布匹和官家配给的仆人呢?就这水平,搁现在那也算得上高薪阶层了。

由此看来,陶渊明离职还真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在生性清高孤傲的他看来,再多的钱和个人的尊严相比,都不值一提。我认为这种解释才更符合陶渊明的性情。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4)

五斗教?

坊间还有一种小众说法,“五斗米”即指“五斗米教”。“五斗米教”也称“天师道教”,属于道教的一个分支。传说由东汉张道陵创立,汉末张修传道,因为入教费用为五斗米而得名。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就是“五斗米教”比较鼎盛的时期之一。

“五斗米教”作为获得了政治支持的教义,受到了众多世家大族的追捧。除了当时以王导、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家族,还有以谢安、谢玄为代表的谢氏家族,信徒之众,不胜枚举。据国学大师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提到的“盖六朝天师教徒以'之'字为名者颇多,'之'字在其名中,乃代表其宗教信仰之意……”以王导王羲之为核心的王氏家族中,其子侄辈名中含“之”字的就将近四十人。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5)

王羲之蜡人像

魏晋上层人士以身为五斗米教徒为荣,谈玄论道也成为他们日常交往的主要活动之一。那么如果以“五斗米”来代指这些世家大族,来表示陶渊明不愿意屈从于这些世家大族、对他们卑躬屈膝,倒也算是一家之言,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无论是日薪说,还是“五斗米教”之说,其本质并无不同,离开了喧嚣扰攘的尘世,远离了争名逐利繁文缛节的官场,陶渊明才寻回了真正的自我。

抖落一身羁绊,活出通透自我。他的品格和气节,为后世景仰和祭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