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

生活在当下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都舒适便捷了许多。无论是冬天的严寒,还是夏天的酷热,在科技化的社会里。这些因素,都不会太过于影响人们的生活。

可是在古代时期,天气可是困扰民众生活的大问题。比如在夏天时期,现代人可以用空调风扇等调节温度,让生活的环境变得舒适。可是古代人,并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1)

古人遇到了炎热的夏天,也是十分难熬的。不仅农业生产上会出现很大问题,还有很多的人都会被活活热死。

虽然现代人的夏天也很热,但是在历史记载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的时期。乾隆八年的夏天,到底有多么地热?那时候的人,又是如何应对夏天的呢?

最热夏天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乾隆八年的酷热天气,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按照现代的年份来计算,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而最热的月份,是在1743年7月左右。

史料中有明确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推断。1743年7月间的极端高温,即使到了当下,也还没有一个夏天能打破这个纪录。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2)

1743年7月20日开始,后续几天的气温都超过了40度。在7月25日时,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44.4度。

这个温度是极为可怕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1743年的夏天,才被称为“最炎热的夏天”。

中国有一本“气象总集”,他记载了三千年的气温信息。里面有一段是描写清朝气象的,它详细列举了,当时高温覆盖的城市和地区。

这一场高温,几乎侵袭了半个中国。在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都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

整个华北地区,都是非常的炎热。如果是在这个时期,有人想要吃一顿烧烤,完全可以用“太阳能”来加热了。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3)

这样一大片的高温区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残酷的。古人没有空调,面对这样的高温,大部分人,也只能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纳凉。

皇家和权贵们,或许可以吃解暑的水果,用储藏的冰块来调节温度。而下层人民,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在《续华东录》的记载中,还曾经选择用“威暑”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高温。

他的意思是在说,天气的威势,就像是一只凶猛的老虎。它仿佛要吃人一样,突然袭来的气势,实在是太惊人了。

1743年间,还有一名法国人,来到北京进行访问。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宋君荣”,是一名法国教士。他曾亲身经历了北京的残酷,还为这段经历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

宋君荣寄回巴黎的文字报告中,用一段词语描述过当时的惨状。根据当时的老人讲述,他生活了很多年,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高温天气。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4)

从7月初开始,炎热的天气就已经难以忍耐了。法国人宋君荣看到,有很多在夏天被热死的人。随着热死的人越来越多,民众之间的恐慌情绪也开始蔓延。

死去的大多数都是穷人,还有一些肥胖的人。这些人在死的时候,都很突然。有的人在路上突然倒下,有的人在街角阴暗处死去,还有的人,在室内悄无声息地被热死了。

宋君荣看到过朝廷的统计数据,单单就北京地区的数据来看,整个北京近郊和城内,自7月14日至7月25日,热死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1400人。

这也只是北京的统计数据,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远远要超出北京。实际被热死的人数,也已经无法查证了。

尤其是古代民众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地艰难困苦。相对应的医疗设施,也并不完善,酷热波及的人群范围很广泛,带来的影响也可想而知。为了这件事,乾隆甚至还下达了一份“罪己诏”。

无论是民众还是皇帝,全部都遭受了酷热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温要是达到了35度,就算是高温天气了。而1743年将近44.4度的高温,就是称为“灾害”也并不过分。

酷热原因

这样的高温天气,在1743年更主张“神学”来解释。乾隆下达的罪己诏,也未尝没有几分这种意思。

毕竟对于灾民的救助,在当时也并没有做得太好。乾隆想要用罪己诏来解释天灾,也有点太过于“神学”了。

酷热带来的影响很大,到了现代,依然有很多专家,在试图去分析酷热的原因。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5)

有很多人认为,是清朝早些年间,一直在进行着很大规模的伐木行动。是因为过度的伐木,才导致了炎热天气的诞生。

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依据。根据中国气象局的一位专家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较确切的原因。

至于1743年出现的极端高温夏天,专家认为:“高温产生的原因,与暖高压系统有很大的关系。高温一直在华北地区作乱,也是因为高温系统没有被打破。”

所以在1743年7月26日,又发生了一次冷空气的运动,导致高温天气开始退却。据此,专家还有更为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在气温时代上,1743年是小冰河回暖期。

自从1620年间开始,发生了两段寒冷时期。在这两段气温最为寒冷的阶段,会有一段气温回暖的时期。而1743年,恰好就是回暖时期气温的最高峰。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6)

在气温持续上升的阶段,也就迎来了最为炎热的一个夏天。所以专家认为,这个夏天的炎热,也是一个大气候变化周期不同的原因。

除此之外,专家还认为,1743年的炎热,和太阳活动轨迹,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专家觉得,1743年是位于1734年至1745年太阳活动“m-2”年的位相上。

此期间,是根据“太阳活动周”和“盛行大气环流型”所计算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个周期,太阳的活动性很强,导致了气温相对炎热,也恰好在1743年,是活动最强的时期。

除此之外,专家表示说:“1743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和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变化有关”。根据现代的研究资料表明,这个变化,是影响我国地区气温的重要因素。

专家说,在1743年,是处于变化时期,温度较低的原因。所以,这才导致了乾隆年间,炎热夏天的产生。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7)

这些是专家部分资料的研究内容,相对来说具备着一定的科学价值,也能解释1743年间高温的原因。

不管是科学还是“神学”,炎热天气带给群众的灾难是可怕的。而死掉的那些人,在记载中,全部都是劳苦的底层群众。上层的人,自然是不会受到酷热的影响。

就拿乾隆来说,他有御用的冰块以及各种解暑的美食,纳凉的办法也非常多。他的生活是丝毫不受影响的。

在那个阶段,乾隆每天只需要在办公室里,表达一下他对劳苦民众的担忧,便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为此,酷爱作诗的乾隆,还曾写了几句诗:“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乾隆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说,我虽然生活很好,但是我特别担心我的子民。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8)

乾隆确实也做了赈灾的举动,可是对于天灾来说,行之有效的办法实在是太少了。毕竟御用的冰块,供给皇帝和官员是够了,想要给百姓用,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朝廷一方,几乎在不停地研究“神学”。朝廷派人开始向天求雨,希望老天爷能早点下一场大雨,来解救苦难的群众。

除此之外,朝廷在对死者尸体进行一些收敛,基本上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了。

应对方式

至于一些绿豆汤和解暑事情,也并不是很充足。这些东西,也并不足以让民众逃离苦海。而且在酷热时期,水资源更是非常宝贵。不少河流和水源,都被高温给蒸发掉了。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9)

当时还有不少奸商,开始高价贩卖水源,让民众连一口水也喝不上。据说当时的一碗水,已经可以卖到十文钱的高价。按照换算规律看,一碗水几乎是现在一瓶水价格的十倍。

而且在当时,民众的收入也没有办法和当下的人们比。所以酷热天气带来的影响,就在水资源的方面来看,便足以证明这是多么可怕了。

现在的人用空调,用冷饮,还有很多种解暑的办法。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炎热的天气真的是致命的。人们只能面对着极端天气,干枯的地面被晒得滚烫,连树木都被烤得发焦而死。

高温的侵扰对于人体来说,是有极限的。正常人在超过40度环境下,就会处在一个很危险的状态。

古人又没有更好的应对方式,甚至在如此严酷的高温下,民众为了生活,还要继续地出去劳动。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10)

在阴凉的地方都难以避暑,更不要说在外劳动的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死去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皇帝和官员们,也根本无法顾及这些事情。毕竟他们都要先考虑自身的安全,也不会将自己使用的解暑物品,去送给百姓使用了。

但是乾隆还是做了不少的赈灾行动,他将未受灾地区的粮食,调动到受灾地区给灾民们食用。有了粮食的补给,民众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救援,受灾群众也减少了很多。

不过,朝廷能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了。毕竟古代和现代各不相同,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虽然中国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是在1743年。但是如今的高温天气,也依然困扰着很多人。毕竟全球变暖的问题,每一年都在发生着变化。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11)

在世界其他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不少的人,死于炎热的夏天。在当下来看,似乎是很少见的事。但高温带来的灾害,依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高温天气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疾病的发生。这些负面影响,也都是很大的问题。只不过当下的人们,应对酷热的办法比较多,也不会出现古人们的惨状。

在乾隆时期,世界上就已经有温度计了。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度计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它所判断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现在的人们,当天气超过38度以后,就已经会感觉到无法忍耐。而生活在40度高温的清朝人,日子过得就要更加艰难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为了躲避灾情,还想出过迁移的办法。

可是迁移的路上,大多数人就已经抵抗不住高温,最终丢掉了性命。毕竟高温覆盖的范围,实在是太过于广泛了。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乾隆八年12天热死11400人)(12)

而古人的信息交流不便,也不能及时地观测温度变化。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民众的死亡率升高。

甚至在记载中,还说明当时的天气,连矿石都被烤得融化了。这样的高温放到人身上,死亡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有无数降温用品的乾隆,都觉得天气酷热难耐,对于居民来说,真的就是“听天由命”的一场大灾难。

好在这样的问题,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已经很小了。能生活在新时代,也是人民的幸福。

当然,这“史上最热天气”的称谓,也只是针对中国的历史来说。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因为地理条件和位置因素,本身就具备着相应的高温。

这也是专家们,根据可考证的数据来推断的。在更遥远的历史中,也出现过高温天气的记载,只不过考证起来太难,清朝时期的天气,可查证的资料也要多一些。

虽然这个最热的纪录,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夏天能够打破。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未来会不会有更热的夏天,也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

参考资料:

1. 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漯河日报}

2. 乾隆八年号称历史最热夏天,京城热死上万人,乾隆为此下罪己诏。{香茗史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