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虽然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一些儒家经典告诉我们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这些文化。比如对待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孔子就这样捡到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自己不了解不懂装懂,很快就会被专业人士戳穿,从而贻笑大方。

虽然儒家在过去的数千年时间里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科技发展,但是儒家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人心浮躁的今天,儒家关于修身养性,培育自身优良品格的内容,于我们还是有用的。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2)

什么是"锄禾"

唐代李绅的《悯农》可谓是大家小学的启蒙之作。就算现在已经差不错把知识都还给老师的人,也能随口背出"锄禾日当午"来。但是,如果已经不记得很多语文知识的人,只能说这是一首怜悯农民的诗。不错,现在整首诗你就只会翻译题目了。

那你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吗?毕竟这是这首诗唯一的难点。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锄禾好像就是把禾苗锄掉,这很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下文的日当午更是说明了不可能是在种庄稼。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3)

别说种过地的人了,就算养过花的朋友们都知道,想要移栽成功一颗花,必须要选择在清晨或者午后,过高的温度会使花在移栽的过程中受到损害,轻的会造成花的长势不好,重的花就根本种不活了。种庄稼也是同样,绝对不会在正午时分种植种子或者是移栽禾苗的。

"锄禾"是一个跟语法有关的问题,它是一个省略兼倒装的词语,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为禾锄"意思是为了禾苗锄掉什么东西。那被锄掉的肯定是田里的杂草了,有些杂草,生命力顽强,就算离开土壤也能重新扎根。所以选择在正午除草,可以使其快速失水,已达到彻底除草的目的,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器,只能靠辛勤的劳作来弥补技术的不足,现在的农民出去种地,一般都会避开正午这一段特别热的时间,除非是农忙季节,不过有机器帮助,其实也没有特别劳累。至于说正午除草让杂草失水这种方法,你不知道有种东西叫做除草剂么。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4)

失误的蒙曼

中国诗词大会的确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作为导师兼评委的蒙曼老师却在第五季的一期节目里翻车了。

出题方给出清代的《耕植图》让选手选择最贴近的诗句,《耕织图》是描绘收获景象的,结果选手选择了李绅的"锄禾日当午"。很明显是不对的,上文我们就说了"锄禾日当午"是指的在田地里除草的景象。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5)

这让蒙曼老师有些感慨:到底是城市里出来的孩子,没有农业生活经验!如果蒙曼老师就此打住,还无伤大雅,只不过蒙曼老师接下来的点评,透露出了蒙曼老师也是城市出身的事实。蒙曼老师说"锄禾日当午"是种庄稼的过程,庄稼还没收呢。

蒙曼老师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她的种庄稼这一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最合适的说辞应该是打理庄稼。因为如果是种庄稼,还跟禾苗有关的,只有水稻了。

因为像大豆之类的作物,是直接用种子种植的。而小麦不但是种子播种而且是在3、4月份或者9、10月份播种的,那个时候,就算是正午,也热不到哪里去。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6)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水稻了,因为水稻需要插秧种植,而其他像辣椒之类的种植禾苗的作物,是在明代以后传入中国的。

但是《悯农》是李绅在毫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毫州市,和朋友相见,见到农夫种地辛苦,有感而发。毫州地处淮河以北,根本无法种植水稻。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种庄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技术落后的古代,除草捉虫全靠人工,哪怕不是利用阳光杀死杂草,也是因为正午了,那些农民还无法离开土地,否则今天的工作完不成,很有可能影响今年的收成。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7)

变化的李绅

蒙曼老师只是学术上翻车了,而李绅却是在心境上翻车了。学术上的失误,改正过来下次不犯就行了,但是心态的改变,却不是那么能纠正过来了。家境贫苦的李绅,有过一段苦日子,不然也不会写出两首《悯农》,还引发了那么多人的共鸣。

可是步入仕途的李绅,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自己当初对农民的怜悯。"司空见惯浑闲事,尽断江南刺史肠"刘禹锡写的这首诗,看似是为了李绅的歌姬写的诗,其实是看到李绅花天酒地,习以为常,在宴会上,李绅为了一盘鸡舌,就杀掉了三百多只鸡。

刘禹锡却于心不忍,肝肠寸断。一个写出《悯农》诗的人,为什么会过上这种奢靡无度的生活,他的初心到哪里去了。可笑李绅还以为刘禹锡喜欢他的歌姬,还将歌姬转送给了刘禹锡,不知道刘禹锡心中是何等的无奈。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理解锄禾日当午)(8)

初心不改,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做到却十分困难,唐代的李绅没有做到,现代的很多官员也做不到。年轻时雄心壮志,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地位的提高,那颗赤忱的初心却逐渐蒙尘。以至于贪污受贿,生活奢靡,到最后锒铛入狱,悔之晚矣。

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我们,还是要向古人学习,用经典充实自己。中国人,不能只要富足的生活,更要充实的精神。先祖流传下来的优良品质,不能被我们这一代人丢弃,主席说过,对于青年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而体魄靠锻炼,精神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一颗不变的初心。

文/史书百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