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1)

从文字的始初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接轨,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传文化之旅!

我们天天在看字、写字、打字,然而我们真的懂得汉文字内蕴的义涵吗?来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从文字的始初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接轨,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传文化之旅!

当我们越接近汉字的起源,就越了解到神传文化的真谛。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古至今几千年来留下了大量的经籍文献。汉字历时久远是举世罕有的,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保有原始的意义,尽管字与辞汇的音读和外形都起了相当的变化,后代之人只要能懂得始初的原始字义,那么就不难读懂几千年前的文献,即使是几千年后的后人也能与先人沟通。汉字的这种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唯一的,这种特性和中华文化能维持五千年而不间断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神传汉字的确在神传文化中扮演着要角。

汉字从象形文字开创的,它不仅是一种符号、声符,而且具有非常具体的意象。汉字在传达意思的深层,也展现了中华文化核心的生命观、宇宙观。

进入甲骨文和金文的世界 回归神传汉字、神传文化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2)

传说造字之神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期间经过了上千年岁月,汉字也出现了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的字形变易(变异)。许慎的时代甲骨文都还埋在地下,金文也极少见。“望文生义”很可能让人误解汉字。好在百多年来出土的一些甲骨文、金文的文物和研究者的努力,让今天的我们得以重新去认识汉字。这也是重新认识神传文化的一趟回归之旅。

甲骨文、金文时代——从商王武丁时期开始到春秋前期的七八十年,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汉学大师白川静指出:“在这个时代,文字仍然保有最初的形象和表记意识。书写者会相当自由地在字形结构上添加一些变化,但也能准确掌握并表现字形原本所象征的事物。”

“商代时期的甲骨文,字形结构还着重于意念的表达,不拘泥于图画的繁简、笔划的多寡,或部位的安置等细节,所以字形的异体很多”。但是使用文字者对字义都能精确地掌握。

白川静从字例的分析中发现,甲骨文和金文时代的人们对字的结构意义有非常深入的理解,从《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编辑)和《金文编》(中山大学容庚编辑)所收录的字形来看,在春秋晚期之前几乎都没有违背文字的原意。有的金文的字形笔划、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只有在精确传承字义的情境下,才能正确地书写下来,并自如地变化。

所以后人要想追根究底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原始义涵,要能通过甲骨文和春秋中期以前的金文去追溯渊源,才是正本之途。有些甲骨文和金文表达的文字意义的由来与内涵,可能非常不同于我们今日的认识。

那么,古今汉字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神传汉字的世界观

来一趟汉字探索之旅吧,对焦汉字的始初意象,重启隔阂几千年的视野。我们先从“定位”一个人的名字说起吧,“名”和“字”是怎么来的?其起源带着什么生命意含?

人的“名字”是怎样加身的呢?

名:名由夕和口组成,是组合这两个象形字表达的意念。“夕”在甲骨文中是肉的象形字;“口”不是嘴,是祝祷时对神祝告的用器,用来盛装呈给祖先的祷文。汉字中许多带“口”的字都是起源于这个向神祝祷的用器。然而这种与神灵沟通的概念,在东汉使用的隶书中就消失殆尽了;汉字的始初意义在《说文解字》中有许多也都不可求了。

人之初先有“字”,《白虎通德论‧姓名》引《礼服传》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婴孩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向祖灵报告家庭有了新成员,为孩儿命名。这与甲骨文的“名”字所显示的意义完全契合。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3)

“名”的始初意象。

“名”的上半部是祭礼用的祭肉,表示举行祭祀祖灵的仪式;下半是祝祷用器的,孩子的父亲将想为孩儿取的“名”写在祷文中放在其中,向祖灵祝告请示,得到祖先肯定后,就把这个“名”赐予孩子,这就是“父名之于祖庙”的过程。“名”这个字用了两个取名仪式中重要的象形字,反映其字中的理念与精神意含。

中国古人非常尊重“名”,“名”是祖先神灵赐予(认可)的,视为等同于人的本身,所以一般人都不能直呼他人的名,避提他人的名,表现一种敬神敬人的文化教养。

字:出生时得到的小名或称别名。

“字”是个象形字,乍看表面是家里有孩子。甲骨文或金文的“字”的上半部字形是“低垂的屋顶”,比起一般住家的屋顶又大又低垂,那是祖庙屋顶的形象,代表祖先在另外空间的居所。家中添“子”,家人就抱着“子”去祖庙向祖灵报告,得到祖灵的承认与祝福,在这个仪式中给“子”取的小名就是“字”。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4)

“字”的始初意象。

综合来看,“名”与“字”都是从具象的情境而来,表现出的生命意义,就是新生儿从祖先得到认可与福祝,展现人的生命与神灵之界紧密不可分离的韧带连系。

“帝”的由来

那么,在一国之中享有最高荣耀的号令天下的名字——皇帝与神界有关连吗?“帝”这个字也是象形字(是“禘”的古字),其甲骨文、金文多像祭桌的形状,有的桌上还摆着祭品的样子;或也像祭桌与一束绑起来的柴薪的组合,指在郊外烧柴的禘祭。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5)

“帝”的始初意象。(*甲骨文中的圆形可能雕刻成方形)

不论是柴薪或祭桌,都是禘祭必备的,故而以“帝”指称对天的祭祀,借指天帝、上帝。[6] “帝”在甲骨文中出现的非常多,表现出人对天神的敬仰,反映人与天神紧密的关系。“帝”后来也指皇帝,中国皇帝称“天子”,就表现理政治民须遵循神意为依归的思想本义。

命 示现生存的意义

不管是一般人或是皇帝,生命降生到人间如何去发展?生存的意义何在?汉字就在“命”这个字中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甲骨文的“令”是“命”之意,字形是一个头戴礼冠的人安静地跪着接受神的指示。后来在“令”字旁边加上(祝祷用具)形成“命”,表示神对祈告的人回应的神意。《论语‧尧曰》记载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就是说君子须要知道“天命”,反映“命”字的本意。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6)

“命”的始初意象。

再说代表我的代词“吾”,原是指用东西牢牢守护祝告用器之意,也表现了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要牢牢守护好神意。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对于“神意”的觉悟,展开来说,指的就是生命回天的修炼过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神安排给人的是一条回天的路,这条路就是通过敬慎觉悟神意,从而去掉后天放不下的执著修炼好自己来实践的。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给后人留下修炼回天的榜样。

为什么有些汉字根本就没见过(神传汉字我们真的懂)(7)

“吾”的始初意象。

后语

本文举述的少少几个字例,都能示现汉字这种象形字所呈现的人与天界的始初关系。如果我们展开更多的字例,就会更加深这种意象。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真的其来有“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