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虎年的2022仪式感(虎年未必威安好全家福)

别人能够天天写日记,我至少也要年年写岁记。——题记

记得今年春节给自家写的春联为: 破浪扬帆,牛气冲天辞旧岁; 踏歌追梦,虎威震谷迎新年。2022年即将过去,“虎威震谷”只是理想的丰满,经历的却是现实的骨感。不过,家有乖外孙,尽享天伦之乐,全家安好,幸福就这么简单。

潜心工作坊,力取“名师”,七月仍有诸多不宜事

这一年,在同一所学校,我做了一件跟同事不一样的事情,就是摸石过河,建设了一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支持建设的工作坊。活动的开展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坊员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年底顺利完成预定任务。17位老师参加展评课,先后获得校级一、二等奖,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分别成为学校、市教学骨干教师;14位老师参加教研成果评比,获得省部级奖;6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得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本人因此“破天荒”破了学校“新进三年教师不得评优”的规矩,教师节被评为“创新型教师”。工作坊方式通过校党委会讨论决定,正式下文在全校全面推行。本人也有幸被学校邀请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有关工作坊建设经验的讲座。同时,我也发挥了“正高级教师”的微光,认真研究职称申报文件,搜集相关评审信息,指导同事们参加特级教师、副高级教师的评审,帮助把关申报材料,使得数十位教师在今年职称评审中成功“上岸”。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自己总在勉励,不能停在“正高级”资格上躺平。在学校领导的极力支持下,我参加“广西名师”资格的申报。材料先通过市级初审后送至教育厅,最终止步于“名师”门前。对比条件,自己确实还存在差距,不怨天不尤人。

于是,七月就成了我的诸事不宜之月。

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志在必得的“广西名师”称号申报,败在了“临门一脚”的“腾讯会议”答辩。最终名落100名之后,与三年一评的“名师”擦肩而过。

笔耕不辍,这个月也“辍”了,竟然害怕起写东西来。投几篇短文到一些“老朋友”的文学网络平台,编辑连一个“收到”的字样都不回复;参加几项文学赛事,也是石沉大海、泥牛入海;一些刊物,规格不高,架子挺大,主编感情用稿,我开始开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一段时间进入不敢写文章的语文老师行列了。

替同行们推荐发表的职称论文,有的刊物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出刊,而职称申报时间在即,被催得屁滚尿流。有的刊物受到行业整顿,原先好端端出现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后来突然查不到信息。因此,要求解释原因的微信纷至沓来,搞得头疼头大头晕。

帮助亲戚朋友的小孩上高中,往年差一点分数,总能有办法补录。而今年明明设定的预录分数线,“打保票”的学校最后因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骤然提高,让那些孩子无高中可读,心里愧疚万分。

自家学区房出租,以往开学季招租,房源供不应求,广告一出,第二天便订协议交租金。今年打了一个多月广告,看房人一波接一波,好容易等到有个人打了定金,没想到几个小时后租客又找理由要求退还。

情系家长群,智育高考生,还忧“内卷”补火候

来到市高,我带领一个实验班,冲击985、211院校的那一类班级。我在家长群,毕竟曾是身兼211院校家长和护送这类学生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的过来人,义务分享育儿经验、教学方法给家长们,尤其组织家长制作了一个“高考寄语”为孩子们鼓劲加油的专题视频,得到家长们的好评。我时不时通过拍摄视频和发信息把孩子在校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家长们,家长们心存感激。在我下半年参加的一次全国性的“盛世文豪杯”的征文活动中,一个月时间,家长们天天为我投票、拉票、赠票,最终在数千参赛作品中票列43位,获得三等奖。我十分欣慰,工作热情一度大增。

理科班的孩子重理轻文,功利性极强,对语文淡然待之。我“软硬兼施”,打“隔代亲”感情牌和采取物质奖励的办法,通过开展“小先生上讲台”、学习竞争小组等活动,早读晚背检查高考必背诗文,传授高考议论文从拟题、篇章结构、开头、主体段、结尾段的套路,向答题规范、细节处提高分数。甚至在作业和测试批改上“返璞归真”,学习身边的同事对每一个学生逐个详批细改。还具体承包四个高考“贫困户”,效率不是很高,效果倒是明显。学生很“内卷”,山外青山楼外楼,但我年过半百的老头,每天早上几乎第一个到办公室、教室,也算是竭尽全力,无怨无悔了。

家有乖外孙,尽享天伦乐,可以治愈一切

一家五口又同在了一个地方,三个同在一个单位。即使暂时挤在一间30平米的破旧小房子里,也感到十分温馨、幸福。当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浓眉大眼、两岁多的外孙狗立即爬上膝盖,摸着我的胡须一声声的“外公外公”,然后一起背诗、唱歌、讲故事,特别是跨着小腿学习正步走、敬军礼、向孔子像敬礼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当我把这些萌萌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时,都会赢得众多点赞。这般天伦之乐,还有什么不能治愈?

码字不间断,雁过留一声,无须定要上大刊

我是语文教师,感觉自己所谓的文章还不是写出来的,只能算是码出来的。因为缺乏想象力,深度还不够,境界不够高,手法不算巧。虽然拥有“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河池作家协会会员”等头衔。但是,笔耕不辍、放飞自我却成了我的日常。工作时间,我把我的教学教研成果形成文字,或总结或论文或课题报告,有含金量的要么上刊发表要么参加比赛,一般的进“今日头条”和分享朋友圈。课外时间,生活感悟、心情冷暖等都会变成所谓的诗文记录。朋友圈、今日头条、翠屏文学沙龙、河池文艺圈、红水河文艺、作家在线、老鸟传媒、广西诗刊等网络平台都能证明我的存在;《凤山文学》《南丹文学》《南丹县社会科学》《河池日报》《金城文艺》也偶见拙作献丑。“盛世文豪杯”诗文大赛、“凤山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丹泉邀你颂河池”诗文大赛、“凤山杯”诗词比赛、南丹春节楹联大赛、凤山春联比赛、凤山高中建筑物征名活动都能获奖上榜。这期间,我碰到三个最热心的编辑,一位是河池日报社长杨合先生,一位都安文联主席、翠屏文学沙龙韦云海主编,一位是“作家在线”主编尚先生。每投一篇文稿,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秒复,并及时向平台推送。在此对他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定的全国中学生第十五届创新作文大赛,5人获壹等奖,12人获贰等奖,若干名获三等奖。还推荐了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河池日报》《金城文艺》。

结束语

最后,我用12月24日《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每日寄语”作为本年度总结语:有时,不是因为看见成功才坚持,而是只有坚持才能看见成功。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只要坚持365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光,终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附一小诗以寄情:

迎接虎年的2022仪式感(虎年未必威安好全家福)(1)

迎接虎年的2022仪式感(虎年未必威安好全家福)(2)

忆2022寅虎年

圣诞居邕待子归,冬阳露脸送春回。

平安度疫阖家福,苟且偷生一虎威。

弄笔涂鸦书逸致,育桃培李盼芳菲。

但求天朗千般好,佑我中华熠熠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