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挂血管外科(勇闯手术禁区)

通讯员 李卓群 记者 陈甜田

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鹏飞带领其团队成功实施了一例神经内镜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手术。

海绵状血管瘤挂血管外科(勇闯手术禁区)(1)

患者为56岁女性,此次因“左侧面部及左肩部不适4天”入院。当地医院的颅脑CT提示为脑干出血。入院后为患者进一步完善颅脑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脑桥右侧有一类圆形占位,信号不均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并非真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有反复多次出血的特点。由于脑干内存在重要的神经传导束和众多神经核团,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经全科讨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需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减少再出血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海绵状血管瘤挂血管外科(勇闯手术禁区)(2)

术前颅脑CT提示脑干出血,颅脑MRI提示脑桥右侧一类圆形高信号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位置险要,是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的控制中心,在此分布着密集的神经核团、传导束和网状结构,被称为生命中枢,外科手术治疗难度极高。脑干肿瘤手术曾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之一。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脑干手术至关重要。经刘鹏飞及其团队术前认真评估,综合考虑肿瘤位置等因素,决定采用右侧幕下小脑上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刘鹏飞教授介绍,相比于显微镜,神经内镜具有手术视角广、照明好、直视性强、创伤小等优点。脑干区域的手术难度巨大,利用神经内镜技术,可消除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损伤,将极大地增加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手术由刘鹏飞教授主刀,术中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已康复出院。

术后复查颅脑CT及MRI提示血管瘤完整切除。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飞速发展,滨医附院神经内镜团队已成功开展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海绵窦内侧壁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脑室及脑干血肿清除、听神经瘤切除、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等手术,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疾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