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

写在前面: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京城长安,45岁的韦庄不仅经受了又一次科考落第的打击,还遭遇到了黄巢兵乱、唐僖宗仓皇避蜀之事,而且,长安城沦陷后,身陷重围的他不仅与亲人们失去了联系,还曾为病所困。

直到两年后,也就是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韦庄才离开了那座让他伤心的城市只身前往洛阳,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这一走就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漂泊之旅,辗转各地,艰辛尝尽,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大江南北。

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心有不甘的韦庄再次来到长安应试,这一年,59岁的他终于得以进士及第,不仅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还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

十年辛苦不寻常。从中和二年出走长安,到乾宁元年进士及第,这中间隔了十二年的艰辛岁月,异乡漂泊,辗转各地,无以为继,这一路的辛酸和无助,没有亲身经历,谁又能感同身受呢。

韦庄的这首《与东吴生相遇》就是写于进士及第不久后,在其出潼关时偶遇故友东吴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白首相逢,执手相看,不由得涕泪纵横,万千感慨,最终都付之为开口一笑,这一泪一笑,不仅写尽了前世今生,还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1)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唐 韦庄《与东吴生相遇》

简译:

十年来身世漂泊,就如那水中的浮萍一般,老来与你相逢,不由得涕泪纵横。

人老了,已经不在意花儿的美态,身在乱世,借酒浇愁,只觉得还是酒有情。

人生不得意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人在发达时贵居豪宅,感觉明月最亮。

来日可期,姑且就让我们对这尊酒开怀一笑,未衰之年应该能看到海内清平。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2)

赏析:

十年身事各如萍”,诗的首句直抒胸臆,写自己流离失所的遭遇和经历,乱世中,就像那浮萍一般,被流水裹挟着四处漂泊,无以为家,一个“”字,点明友人和自己相同的人生际遇。 “白首相逢泪满缨”,次句写彼此情谊之深厚,生逢乱世,年近花甲,自以为此生再也难以相见了,岂料还能再次邂逅,真是意外的惊喜,泪雨纷飞,既是对往昔艰难岁月的回顾,也是挚友重逢喜悦知情的流露。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三,四句是对往昔岁月的回顾,诗人与友人相识于青葱岁月,少年不识愁滋味,彼时花月正好,诗酒唱和,来日可期,对未来有着极其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世事无常,历经离乱,辗转漂泊,颠沛流离中彼此都变得沧桑了,已经被痛苦和衰老折磨得没有了吟风弄月的雅兴,唯有借酒消愁,恐怕才能抵消那积郁在心中的无尽悲戚。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3)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五、六句是对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度解读,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鸣不平,也是对彼时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控诉,“陋巷”即简陋的巷子,“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韦庄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彼时朝堂昏暗,政治腐败,动乱频繁,贫富差距悬殊,真正有才华的人饱受打压,难有施展理想和抱负的舞台,虽然自己中了进士,禄食有望,但对社会现实,韦庄却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后两句是展望和期待,不能总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既然如今状况都已经有所好转了,那就要向好的方向去看吧,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诗人的自我慰藉。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人曾经感慨末世之衰,追忆开元盛世之繁华,也曾渴望大唐的中兴,所以,在此诗的结尾,他抒发自己的期望之情,那就是在未老之年,还能够看到海清河晏,国泰民安。

且对”也作“独对”,“开口笑”状欢乐貌,“泰阶”是古代的星座名,分为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古人认为泰阶星出现,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十年离乱,白首相逢,恍若梦中,执手相看,泪雨滂沱,忆往昔,多少辛酸和凄苦;暂拼一醉,老当益壮,向前看,来日尤可期,理应开口笑。

全诗就在这一泪一笑中走进了尾声,但是它留给读者的,却是不尽的思索和回味,年华虽老,壮志不减,过往都成故事,未来无可限量……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4)

写在后面:

韦庄,字端己,出身世家,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及至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但是,贫寒的家境,并未泯灭他的才华,虽贫居陋巷,仍不坠青云之志,刻苦攻读,很早就诗名在外。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既能够辅助像尧帝和舜帝那样贤明圣德的君主,也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着独善其身的逍遥生活,韦庄在《关河道中》如此陈述自己的志向。

可是,生不逢时的他,60岁之前哪一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他仕途的春天直到花甲之年才姗姗而来,而他的政治生涯,直到遇见了西川节度使王建,才属于真正的开始。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对于时局的变化,韦庄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他忠于大唐,可彼时的唐王朝已经走向末路,君主昏聩,宦官弄权,中兴再无可能,而他只有投靠王建,才能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

从光化三年(900年)入蜀,到武成三年(910年)离世,韦庄在蜀地得到了王建的信任和重用,一直做到宰相之职,而韦庄也不负王建所望,为蜀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不论前半生的际遇有多么不堪,如今都成过去,只要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亮,年华老去又何妨?来日可期,一切都有可能,一切是最好的开始,就如花甲之年的韦庄那般……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及答案(韦庄及第后偶遇旧友)(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