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100种方言(东北方言咋形成的)

东北方言富有幽默感,小品喜剧中经常出现,东北也出了一批笑星赵本山、潘长江、范伟、魏三和小沈阳、宋小宝等,贼有意思。东北在满清时期是龙兴之地,人口很少,清末才开放禁令,许多人开始闯关东,东北人口才多起来,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多个民族的融合是东北方言主要来源,其中满语发音的词很多,东北方言中还有许多词汇是外来语,比如俄语日语,也有汉语误读形成的,比如稀罕、干哈等。

东北话100种方言(东北方言咋形成的)(1)

下面罗列一些常用的东北话,大家都知道是啥意思吗?

棒槌:洗衣服用的棒子,现在是骂人的话

苞米:玉米

列巴:俄罗斯面包

那嘎哒:那个地方

干哈(há):干啥

稀罕:喜欢

贼:非常和特别,很

犊子:混蛋,别犊子是胡说八道,不是扯混蛋

埋汰:脏,不干净

得瑟:臭美,炫耀,不务正业,不稳重

整个浪儿:全部,total

上赶着:主动

善茬子:容易受欺负,通常说不是善茬

傻得呵的:同傻拉吧唧

隔路:与众不同,不合群,个性强

膈应:不喜欢,讨厌,烦人

半拉子:未成年劳动力

波棱盖:膝盖

麻溜儿地:快点儿

扒拉:用手拨弄,用东西拨弄

掰扯:讲道理,与人理论,研究分析

白唬: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又瞎说

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刺挠:身上痒

打狼/坐椅子:落后,最后一名

哈拉子:比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

老鼻子了:很多

毛愣三光:不稳重,做事毛草

尿性:牛逼,厉害

念秧:反复念叨、叨咕一件事,暗示对方

且:客人,亲戚

老蒙咔吃眼:人老了,或相貌丑陋其貌不扬

得劲儿:舒服

二倚子:不男不女

吭哧瘪肚:做事不麻利,说话不利索

撒(sá)摸(mo)(学么/寻么):寻找

豁愣:搅和

老报子:孵蛋的老母鸡

抽冷子:趁人不备,突然做某件事

嗯呢:是,答应

果:吸

虎拉巴几(虎了吧唧) :傻乎乎

闹停:心里有事,闹心

码人:打电话叫人

向着:偏袒

海了:非常多、非常大

抓瞎:没有依靠,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彪 :性情鲁莽

跐溜:脚下一滑

柴火妞:农村的姑娘

东北话100种方言(东北方言咋形成的)(2)

神神叨叨:比较神经质

横扒拉竖挡着:极力阻挠某人做某种事情

胡铁烙(胡铁儿):蝴蝶

幺称:称量物品的重量

叨愣七咕:自言自语。

黄了:事情没有办成

撕吧:打仗之前的前奏,互相撕扯对方

沾包:事情后果严重,或连带责任

削你:暴打

老疙瘩:家中排行最小的男孩

嫌(xiáo)乎:嫌弃,厌恶

扒瞎:说谎话

扯大彪:漫无边际的和别人吹嘘

邪呼:特别的厉害

闷头:青春美丽豆

疙扔:垃圾物

捂车:掩盖或摆平

鼓(gù)拥:慢慢的移动

夜个儿(昨儿个):昨天

赖大彪:使用了大量的粗俗的语言

鼓动:煽动。

撩骚(撩侧):泛指闲着没事找事

大仰巴壳子:四脚朝天

偏厦子:正房旁边装杂物的小房(棚子)

秃噜反张:做人做事反复无常

嘶嘶哈哈:很冷

魂儿画儿:特指脸部不规律的脏

草眯:躲起来了,有指人缩头乌龟的意思

藏猫儿:捉迷藏,小孩玩的一种游戏

掰白呼(白话):能说,能扯淡

卖呆儿:看热闹 ,卖单儿,发呆

包圆儿:全部,全包了

扯蛋:胡说八道

撮(cuō)子:装垃圾的容器

打奔儿:接吻 ,停顿,卡壳

点儿高(背) :运气好(坏)

旮旯儿:角落

疙不溜丢脆:十分流利地

嘎:小气,吝啬 ,蛮不讲

杠杠的的:形容程度大

咋整:怎么办

扯哩咯儿楞:同"扯淡"

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

猫腰弓肌:形容身体不直流

抠里抠气:为人小气

俺们那旮瘩净是好东西,东北人贼热情好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秧歌扭起来,二人转唱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