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

前言

闲暇之时,有万里山河入目,有新酿绿酒入腹,有清风明月入诗,有知己二三相伴,如此,方能与闲适恬静的心境相衬。

此刻,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范成大说: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而诗人李白却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么苏东坡,在悠闲恬静之时,又写下过怎样的诗词呢?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1)

《点绛唇》与译文

点绛唇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译文:

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或他)。别驾通判一来,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赠答。你还了解吗?深悉吗?自从你的到来,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此时,词人正在杭州任职知州,袁毂(字公济)任职杭州通判。词人与他、刘季孙(景文)一起登山玩水,赋诗唱和。此词也是词人和袁公济的词作之一。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2)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闲遐时节,懒懒的倚在胡床上,有意无意见,望向窗外,只见"庾公楼外"的山峰,像一朵朵花一样,展现在眼前。窗外的是连绵的群山,宛如花开万朵,全部微缩在"窗外"的镜头中,有一种俯仰群峰的豁然之感,与此刻作者的心境也是相符的。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从室外移到了室内。开句就用设问的方式,有谁在一起呢?抬头见明月,耳畔有清风,再无旁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写的是同样的景色,李白用一个“邀”字,将整个画面写得动态十足。而苏轼写出来的画面,却是静态的。动有动的灵动,静也有静的静美,“明月清风我”既有了对影成三人的神韵,又有了独属于苏东坡的安宁。

经过了乌台诗案这场大浩劫的苏东坡,的确是可以做到如此宁静的。就像他在《赤壁赋》里写的那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明月、清风,与我一起,才能衬托出此刻的“闲”。这是苏东坡身心悠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3)

词的下片,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感受。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郡守乘车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车跟随,所以叫别驾,这里“别乘”当指袁毂。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两人"相得甚欢",唱和诗词。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你来了,那么,以前独属于我的清风、明月,我们就平分,一人一半。这是进深一层的与上片对应,写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

如果说上片写到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是苏东坡带着几分悠闲,寂静的独处;那么这里的“风月平分破”就是他在情感上和语言上得到共鸣后的一种愉悦的分享。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4)

大自然是无私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总是不偏不倚的,洒落在世人的耳畔与眼前,“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样的无尽的美景,恰恰有了你,才使得我找到了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人生得遇一知己,何其难得?所以清风、明月,眼前的美景,我们平均地一起享受吧。随之而来的,是这种美感、这种愉悦的心境,也一起得到分享,并收获到了加倍的愉悦。

因为有了眼前的知己,有了我们之间的诗词唱和,清风与明月,也流动起来,在你我之间流动,在诗词之间穿梭跳跃。

平分,是一种分享,那种因为分享而收获到的喜悦,通过这首词,也传递给了我们。

所以说“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5)

结语

整首词上片写了静景,下片写了动景,一静一动,使整首词读来画面感十足。有叙述与描写,也有写实与用典,还有对衬与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苏东坡与友畅游湖山之乐。那"楼外峰千朵","明月清风我","风月平分破",如画一般,沁人心脾。

大自然是无私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它所展现出来的景到底美不美,全在于观者之心境。唯有心中有美景,所观之景,才是美丽的。

苏东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美丽的心,才会发现这样的美,并将自己所拥有的美,分享给身边的人。

苏轼最撩人的十首诗(苏轼笔下最悠闲的一首词)(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