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教育的孩子长大了什么情况?狼爸的经验可以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选项

狼爸教育的孩子长大了什么情况?狼爸的经验可以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选项(1)

□周 云

萧百佑,人称“狼爸”。他之所以被人们关注,是因为他“一天三顿打”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三岁就开始定规矩,违反规矩就打,早上不按时起床,去洗手间忘了冲厕所,这些都要打。他认为,孩子在12岁前一定要服从,12岁以前孩子自我意识不完整,价值观完全没有,所以一定要把价值观摆正。12岁之后,孩子性格慢慢养成了,不再打孩子了。他有三个孩子考进了北大,老大现在牛津攻读博士学位;老二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硕士毕业后,现任职香港跨国公司;老三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后也任职香港上市公司;老四仍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三。

必须得承认,从目前四个孩子的现状来说,萧百佑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对于千千万万的家长而言,教育孩子,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个好的学校,谋得一份正当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理想虽然有些卑微,倒也实实在在。至于萧家孩子其他方面的素质,诸如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情趣情怀、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等等,也见诸其他媒体报道,大致也处于不错的水准。对于普通人家,孩子能有这样的出息,无疑就算是成功了。

萧百佑的经验,或许应该促使人们反思一下惩戒教育,包括体罚。惩戒教育,特别是体罚,在当前的主流教育理论中,是受到抑制的,至少是不被提倡的。进而在教育实践中,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不提倡惩戒教育,禁止体罚。但事实是,在家庭教育中,体罚又是普遍存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项法律法规或者政策面临极为普遍地被违反的事实,那一定是法律、法规或政策出问题了。我想,适度体罚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更为刻骨铭心地认识到,做错了事,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从而能够把“把价值观摆正”。正面引导当然也可能让孩子也有这样的认识,但终究惩戒来得更为直接。

然而,绝不能把体罚跟成才画上等号,萧百佑的成功经验,不能轻易复制。有信息显示,萧百佑的三个孩子是以港澳生的身份考上北大,倘若确有其事,那么这种教育方式的成色无疑大大降低。退一步来说,即便萧百佑的三个孩子是在内地参加高考上了北大,也不能把体罚等同于成才的唯一途径。

家庭教育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即使体罚是一种必需,那也只能是多种教育方式中的一种,要与其他教育方式相配合。如果家长只知道打打杀杀,孩子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萧百佑本人,也不是只知道打孩子的人。

另外,我们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不以教育为目的体罚。有的家长体罚孩子,只是因为孩子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我们知道,并不是家长所有的意志都是正确的。甚至有的家长打孩子,仅仅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拿孩子来撒气。孩子是家庭中的弱者,如此体罚孩子,无异于以暴凌弱,这种体罚,应当坚决禁止。

各家的“家情”不同,教育方式,必须符合本家“家情”,不可盲目照搬“他家”的经验。不能全盘否定体罚,体罚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教育方式,运用得当,有其应有的效果。但既然可选择,那么就意味着也可以不选择;无论选与不选,关键是在家长的心中,要有对孩子的爱、责任与理性。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