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1)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2)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3)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4)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5)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6)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7)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8)

城市留言板

扫码关注

长江日报头条号\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

城市留言板

武汉常住外国人人数变化:

(办理了居留许可手续、在汉居住6个月以上)

在武汉的常住外国人仅数百人

上世纪90年代初

在武汉的常住外国人超万余人

截至2016年上半年

来源: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相关数据

来武汉的外国人已近10万余人次

记者耿尕卓玛

乔丽娅(乌克兰)

湖北大学学生

弗莱迪(英国)

武汉大学学生

贝萨妮(美国)

长江国际学校高中生

丹尼洛、玛利亚(塞尔维亚)

五柳国际舞蹈教育芭蕾舞教师

比娜(哈萨克斯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

孟泰(喀麦隆)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马林诺夫、伊琳娜(俄罗斯)

武汉大学俄罗斯语老师

武汉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昨日,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以《武汉2017》为题,推送短视频,讲述了25位外国人眼中的武汉。他们来武汉的时间最长的已达16年,最短的也有半年。“活力”“生机勃勃“创新”“惊喜”……是这些外国人眼中的武汉。

一座摩天大楼和老街巷俱有的城市

“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里。”来武汉三年的武汉法语联盟校长柯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是一座摩天大楼、老街巷俱有的城市。她常常去家具市场“淘宝”,那些桌椅、箱子、篮子每一个都会讲故事。

“武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走近、爱上中国。”来自俄罗斯的武汉大学俄语系教师马林诺夫、伊琳娜夫妇热爱武汉的自然风景,来武汉7年间他们空闲时常去东湖、磨山游玩。

“武汉因武汉人而伟大。”武汉长江国际学校老师桑德拉认为,武汉宜居的原因是武汉人的友好。

“我选择来武汉定居,是因为武汉的交通优势。”从武汉乘坐高铁去中国其他城市基本能在半天抵达。瑞德彩虹培训机构老师保尔说,这能满足他常常出行旅游的需求。

弹得一手漂亮古琴的荷兰指挥家律德来武汉6年,现是武汉青年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说,武汉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依旧保存着很多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非常难得。

武汉像味道丰富的法国菜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比利时人大卫,已在武汉居住16年,他如今在汉口经营着一家酒吧。他把武汉形容为一道叫“阿拉达图一”的法国菜,“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味道,就像汉口、武昌、汉阳有着全然不同的性格特征”。

长江国际学校教师本·朗格内克来汉已7年。他回忆,从美国来武汉前曾被人告知,武汉只有一家肯德基。“然而当我来武汉后发现,它跟我的家乡休斯敦很像,快餐连锁店很多,各种企业、工厂也都很多,全国、全球不同地方的人在这里碰撞形成新的想法”。

长江国际学校高中生贝萨妮1岁时随父母迁居武汉,如今她已17岁。贝萨妮的很多朋友都以为武汉是一个外国人很稀少的城市,她定居武汉并生活多年,对武汉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有感受,回美国就会向朋友推介武汉。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比娜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会唱京剧。在比娜看来,武汉的“多元”在大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国家、身份的大学生一同学习生活,让每个人的眼界不断拓展,也学会了彼此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一觉醒来发现新建了条地铁

长江国际学校高中生欧文来自韩国。4年前他来武汉时,所居住的金色港湾还没有地铁线路;现在,他家门口就能乘坐地铁,非常方便。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新闻领事龙智明,同样见证了家门口6号线从开挖到通车的全过程。他感慨,“我去过全球很多城市,武汉的发展速度是极其罕见的”。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外籍教师史蒂芬妮来自英国,她给自己取名“花木兰”。她向家乡的家人朋友介绍武汉时说,这是一个变化速度快得惊人的城市,“可能你一觉睡去,第二天醒来就发现武汉又开通了一条地铁线路或是建成了一座新的购物中心”。

这个留学生过早必吃热干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外国人还热衷于武汉的本地小吃。

作为武汉人过早的“最爱”,很多外国人也喜欢上了热干面。每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石桥一纪至少会吃3次热干面,武汉大学美国留学生弗莱迪则每天早上都吃。

“‘武汉每天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是领事馆正在逐渐扩大。”美国驻武汉总领馆总领事周重山来武汉两年,爱吃热干面、莲藕,是武汉卖力的推广人。

意大利人、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马方济总乐于向朋友这样介绍武汉:在上海和重庆之间画一条线,再在北京和广州之间画一条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武汉,可见武汉地理位置的优越。今年新年他打算带一小瓶长江水回去,作为送给家人的纪念品。

【网友评论】

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

移居武汉

记者李永刚 胡九思 彭年 陈卓 摄

杰克(美国)

Wuhan Social创始人

@韩风:老外夸武汉,都是发自内心的,是生活中的感悟真实体会,在武汉生活是机遇。

@突然很想你:武汉不仅得到外国人赞许,而且连小吃都被他们热爱。

@江漫:如果用一句话向别人推荐武汉,我会说:九省通衢的大武汉,每天进步一小点,每年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德德:美丽武汉,逐步被世界认识。

@天生我材:首先想到的是,自豪;第二个想到的是,惊奇。我要带着激情向我的朋友介绍武汉:武汉每天都不一样!

@叶伟:布鲁塞尔酒吧的老板应该是武汉变化的见证人,他在武汉生活了很多年,很高兴在这个视频里看到他,并听他用荷兰语说“武汉,每天不一样”。

@笑口常开:外国人盛赞武汉,我们武汉人感到自豪,我们更应加倍努力,把武汉建设得更加美好!

@华君:在外国人的眼中,武汉是东方的芝加哥,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大都市,在低调中弹奏出美丽的乐曲。

@风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武汉,我想到的是惊喜,这些年最惊叹于武汉的变化是环境、交通,如果用一句话向别人推荐武汉:这是一座每天都在进步的城市。

@良:武汉过去太低调,这么大美城市不宣传很可惜。

@sjj: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移居武汉!

@灌灌灌灌灌是:来武汉越久,越迷恋这座城市,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Queen大大不想说:哈哈,我的家乡就是美。

(记者耿尕卓玛 整理)

扫一扫

观看短视频

城市留言板

邀您参与

聚焦城市发展,关注市民生活。城市留言板是长江日报与读者、网友互动的新平台,欢迎参与。无论是身边的突发事、新鲜事、感人事,还是对城市发展的意见与建议,都欢迎与我们分享。

参与方式:1.关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后留言;[email protected];3.关注长江日报头条号后留言;[email protecte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